针对盲障人群出行的公共设施产品分析研究
2021-01-28李君华吴虹霞
李君华 吴虹霞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武汉 430000)
对于盲障人群,日常生活中的障碍就是没有视觉上的感知力。正常人的生活方式,对于盲障人群来说有着诸多不便。所以对于盲障人群生活中对产品的需求,要在原有基础上再进行一些改进,以便于适合盲障人群的使用。盲障人群很难从事一些正常人的活动,学习工作也会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这不仅仅让他们在生理上有极大的不便,在心理上也会产生一定的问题。社会不断科技化信息化发展,设计方便人们不仅仅遵循传统的功能上的满足,更多的是需要体现出设计中的关爱,简单说,产品的设计不仅要满足生理上需求,也要在产品设计中融入对使用者精神情感上的满足[2]。
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人比重逐渐增多,更多的受到社会的关注,所以针对此类人群的关爱设计也受到了重视。从残疾人自身特点、心理特征及生存需求出发,结合CMF、人机工程、产品交互等方面,将人文关爱设计体现在产品中[3]。
一、盲障人群生存行为分析
1.盲障人群生理特征分析
盲障人群的失明时间和失明程度,对他们的社会认知和心理特征有着不同的影响。根据时间可分为先天失明和后天失明;根据失明时期可分为,成年失明和幼年失明;根据失明程度可分为弱视者和全盲者。由于盲障人群不能视物,所以对世界的感知都是通过听觉和触觉等其他感官,研究表明盲障人群的除视觉外的其他感官高于常人敏感[4]。能听见一般常人听不见的较低的声音,能通过触感清晰感知物体的外形。科学研究这种现象,是因为盲障人群在了解事物的时候,由于视觉障碍,所以激发其他感官发挥功能,是整个机体很快适应环境。
除了在生理上盲障人群不同于常人之外,在心理特征上,盲障人群也有各种各样的心理表现。不同的失明程度、时间和时期对盲障人群产生的心理影响也是不同的:先天失明或幼年失明对人成长影响极大,知觉范围较小,对事物可认知的特征减少,尽管如此,此类人群在长期成长中会获得一定的生理补偿,例如记忆力好;而对于后天失明或成年失明,此类人群的心理特征较为敏感,内心较为自卑,多为沉默寡言,不善交流,焦虑也是他们的显著倾向。由于能通过敏锐的听觉和触觉,盲障人群也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感受真实。所以盲障人群如果身临其境的体会,也会能感知一切。基于盲障人群的心理特征,产品设计时应有较多得考量。
2.盲人生活习惯分析
通过对盲障人群调研,针对出行时间、出行原因及出行方式分析研究表明:盲障人群的出行频率并没有因为受到视觉障碍而减少,出行的原因也包含聚会、购物等等,基本上覆盖所有健全人的方面。在出行方式上,独立出行能力强的盲障人群会选择独自去任何地方,距离远的会选择打车或公交,如果需要健全人协助,基本要与健全人一起出行。而对于出行能力较差的,基本采用网络解决。
盲障人群一般都使用盲文获知信息。盲文,是为盲障人群设计的一种依靠手指触觉来感知的文字。其工作原理为,在平整纸张上利用点字机等设备制作出不同的组合凸出的点,一般采用六点为一组,表示一个数字或文字。
而对于大量读书,比如学习,阅读等,需要通过听觉来感知。大多数的盲障人群读书的方式是通过电脑,一般电脑都会配置读屏软件,这种软件基本支持电子版的所有书籍;少数没有电脑的盲障人群则需要使用传统的盲文来阅读书籍,这种方式操作烦琐,使用不便,效率非常低;很多盲人通过听有声书籍达到阅读的目的。此外还有一些听书机,就是模仿电脑的功能。
二、盲障人群使用设备分析
1.盲障人群上网设备
盲障人群的电脑跟常人用的电脑没有任何的区别,都是一样的硬件设备,只是多了一个辅助上网的软件,一般称之为:读屏。这个辅助软件的主要功能就是:把屏幕上的文字,用语音读出来,然后盲人根据听到的语音来进行操作;盲障人群操作电脑一般不用鼠标,都是用键盘来操作的,大部分盲障人群都能把电脑常用的键盘背下来,在脑子中就有一个印象,在手下就知道按的是那个字母,如果再输入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电脑上安装的读屏软件会及时地提醒,这种辅助类软件非常适合,在键盘上的小数字键盘区,就可以转换成代替鼠标功能的一些操作方式;目前为止,除了验证码,一些图形,图片,等图像内容,读屏没有办法通过语音来告诉盲障人群,其他的文字之类的都可以让盲障人群跟常人一样的交流。比如:QQ,微博,论坛,邮箱浏览网站等等[5]。
现今,辅助盲障人群上网的工具逐步完善,总体来说,都是通过音效模式,让盲障人群获取信息。相关网站设有针对盲障人群的生存技能学习,提升生活方式,也有大量的软件拓展盲障人群的社交,提供一些求供平台,建立互助互帮体系,改善盲障人群的生活质量,使得他们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电子设备的读屏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一些甚至针对盲障人群各个方面的弱点,整理制作了系统的学习教程,推出适合盲障人群使用的应用和软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必不可少,还有关于经济理财、音频制作、淘宝攻略、盲人建站、防骗经验、法律法规、生活自理等经验教程。
2.盲障人群通信设备
现阶段,适合盲障人群使用的手机分为两种:
一种是为专门盲障人群设计的通信设备,设备内的所有功能都以音频的方式支持,使用者根据系统内语音的提示而操作相对应的功能,例如打电话,发短信息等;
还有一种设备需要依靠智能软件,就是在普通的智能手机上安装适合盲障人群使用的软件,具有语音导航功能等,此类软件已经发展优化,针对盲障人群这类特殊群体设计系统,使得盲障人群可以使用手机上的全部功能,与正常人无异。由于这类手机功能完善,可选择性强,深受盲障人群欢迎。
3.导盲棍
导盲棍是盲障人群出行常用的设备,有安全警示的功能,方便盲障人群出行。现阶段,导盲棍上都装有感应器,可以感应到路面的安全,是否有台阶,前方是否有障碍物等等,有的导盲棍还装有灯,方便夜间出行。
盲障人群的出行问题一直都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据资料显示,新加坡国立大学有学者在设计导盲棍时,将现代科技完美结合。此款导盲棍是需要盲障人群与正常人共同使用,手杖中安装卫星定位系统,使用者可实时掌握朋友的位置,通过使用手杖内的定位系统和感应器等设备,进行对方向的掌握,可到达朋友的位置。整个设计由导盲棍和蓝牙耳机构成,蓝牙耳机用来接收语音信息,导盲棍不仅具有传统导盲棍的功能装有感应器,还连接了定位系统,引导使用者到正确的方向。
三、公共设施发展状况分析
1.无障碍公共设施状况
我国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而残疾人大约占人口总数5%,约有6000万人。 随着社会老龄化,行动不便的人越来越多,对此社会关爱尤为重要。联合国残疾人生活环境会议提出“我们所要建立的城市是健全人、病人、孩子、青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都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的城市”[6]。所以对于公共设施设计中,要更多的注入人文关怀。
传统的无障碍设施已经遍及城市中,例如商场中的卫生间,不仅有无障碍设施,还有母婴使用的设备;而在车站机场地铁等有楼梯的场所,则配备了轮椅使用通道。但整体来说,我国的无障碍化建设程度还有待改进。新时期的无障碍设计,不仅是传统的硬件设施的设计,更要体现人文设计,例如信息图形化语音化,利用色彩光影音频等多元化的信息传达方式,多方面感官引导系统等,完成无障碍设计服务[7]。
2.盲障人群公共设施状况
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一个十分重视残疾人的国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盲障人群需要量身定做的产品,而现在社会也针对这些变化,逐步地进行无障碍设施的完善。现如今酒店、商场、书店等公共服务场所发现,仅有少部分设置了无障碍盲道、残疾人公共厕所,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盲障人群相关设备。在一些公共场所内,厕所内设置了残疾人专用位置,残疾人专用位置被擦拭得十分干净,却很少有残疾人使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增加成本。更有甚者,一些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备处成了仓库或者杂物间。
盲道的设计合理与否是直接影响他们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盲人一般不会选择人车混道的街区或者人烟稀少的地方出行。在人行道上,盲道的位置通常是在人行道的中间,人流较大时,容易发生碰撞,引起安全问题。对于盲道使用的盲砖,也是很有讲究的。我国现阶段的盲道的方向指示采用两种:一种是提示盲道(位置砖),即表面突起有条形状的盲道砖块。另一种是行进盲道(导向砖),表面突起有圆点的盲道砖块。而在实际建设中,一大部分的盲道并没有采用导向砖来做提示,注意转弯,注意台阶等。甚至与机动车行驶道相连接的位置也没有提示,这影响的不仅是盲障人群的使用,还会对他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道路规划时,要考虑全面,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做到合理且有效最大资源利用,满足无障碍设施合理化,这样才可以在之后的城市规划进程中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结语
我国是盲障人群最多的国家,随着社会发展,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衣、食、住、行,这些我们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对盲障人群来说却是困难重重。尤其是在户外行走,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让盲障人群望而却步。所以,社会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爱,通过社会的帮助,让更多的盲障人能够独立生活,让他们从心理上相信自己可以独立。虽然已经有大量无障碍产品帮助他们,但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盲障人群出行的公共设施产品需要不断改进[8]。让更多的盲人能够同健全人一样,有融入社会的机会。使他们的文化生活得到良好改善,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