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舞蹈美育功能开发的小学舞蹈课教学*
2021-01-28
(集美大学音乐学院,福建厦门 361000)
一、小学舞蹈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一)小学舞蹈教学的目的
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编排和艺术加工的、有节奏的人体动作和造型,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与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舞蹈也被人们称为综合性的、灵动的艺术[1]。
小学舞蹈教学与专供观赏的舞台舞蹈艺术不同。小学舞蹈教育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陶冶学生的性格,对学生进行教育为目的,在内容上多以有节奏、有趣味的节奏游戏、边唱边跳的歌舞、集体舞等形式出现。
小学舞蹈教学的具体目的是:
1.通过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表现力。
2.锻炼学生的身体,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对发展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具有良好效果。
3.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易的舞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以及基本的舞蹈语汇。
4.增强学生对情感的表达,利用舞蹈培养创新能力。
5.普及小学的舞蹈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和美的情操。
(二)小学舞蹈教学的意义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兴旺时期。根据他们精力充沛,喜欢活动,特别是在唱歌中喜欢手舞足蹈的心理特征。小学的舞蹈课,选择一些生动活泼,韵律感强,形象有趣味的舞蹈教材进行教学,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2]。
在学校,组织起来的集体关系和集体生活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而小学舞蹈教育正是促进和丰富学生集体活动的一些内容。这些舞蹈活动又以极大的兴趣吸引着小学生,使其在兴趣的诱导下,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学生们在集体舞蹈中,组织成的圆形队及其他各种队形,就表现了集体团结的象征;学生在舞蹈中,动作行止有节,进退有序,来去穿插,互相礼让,互相尊敬,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学生在愉快的舞团活动中,逐步地明确了自己参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养成用集体的精神约束个人某些行为的习惯,进而使个人的行为去服从集体的意志,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高尚情操。
歌舞一般是通过借事抒情来表达主题思想的,因此,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外在的表现力和美感,而且还要有内在的表现力和内在的美[3]。小学生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是和他们内部语言的发展分不开的,而舞蹈能促进学生内部语言的发展,进而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
小学舞蹈教学动作的节奏变化是有其自身的规律性的,有快有慢,有强有弱,动作由简单到复杂。学生通过各种不同节奏动作的练习,对提高学生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以及控制身体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舞蹈教材的选择
(一)教材的编选要以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依据
小学生的心理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尤其低年级表现得更为突出。但随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水平的不听丰富,学生抽象思维的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因此,小学舞蹈教材应以小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征为依据进行选编。
首先,教材中选编的边唱边跳的歌舞内容,主题思想明确,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舞蹈中去认识事物,所辨是非,进而去探索。
另外,歌舞的动作具有形象、具体、趣味性较强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并能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根据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模拟小青蛙在池塘边勤劳地“歌唱”;模仿小鸭子被赶到池塘里去的情景,边歌边舞,以歌舞表现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知识,身心都得到发展。学生跳舞的情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便于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的舞蹈基本动作。
小学舞蹈教材的选编,既要照顾舞蹈动作的特点,又要注意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舞蹈动作的安排上,有走的、跑的、跳的和转体的动作;也有动作幅度大的伸展性动作及各种不同程度的屈体和下蹲的动作。同时,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同时得到统习的机会,舞蹈教材应多采用大家一起跳的集体舞的形式。
(二)舞蹈音乐的选编与音乐教材相结合
为了使舞蹈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为了便于舞蹈教学,在选择和创编歌舞时,需要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1.歌曲的主题思想明确。因而使舞蹈所要表现的中心有了确定性。
2.歌曲的题材大都反映了少年儿童的生活,能激发学生感情和表现力,使学生在舞蹈中的表现有了可靠的依据。
3.这些歌曲的歌词具有借事抒情的特点,因此,学生在舞蹈中,通过模仿、拟人化的方式,抒发情感,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抒情的主人。
舞蹈歌曲选自学生相应年级的音乐课本,这就节省了教学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对教唱歌曲的时间。学生对舞蹈歌曲比较熟悉,不仅便于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复习、巩固、提高所学的舞蹈,也有利于活跃学校课外生活。
(三)教材内容要丰富多样便于教师选用
小学舞蹈教材的内容是以范例的形式出现,需要按年级编写。教师可根据舞蹈课的教学任务、教材内容以及深的各部分的教学任务的要求自行选择;也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舞蹈基本技术的水平选择内容[4]。选择时,可不受年龄限制,灵活掌握。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了从教材内容上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中既要编写低年级学生喜爱的形象稚朴的舞蹈内容,也要编写女学生喜爱的韵律感言、动作幅度大、优美舒展的舞蹈内容和男学生喜爱的刚劲有力、节奏感强、清泼有趣味的舞蹈内容。
三、小学舞蹈教学的方法
小学舞蹈教学要建立在舞蹈美育的基础上,又要考虑小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因此教学方法就尤为重要,这里提出一些包括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一)准确示范,形象生动
在舞蹈教学中,根据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要求教师讲解要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示范要动作准确、规范,一般是采用镜面示范的方法;新授课,教师应先给学生做完整的示范,给学生以完整的舞蹈印象。比如模仿兔子、孔雀等动物形象的动作,要求教师准确地抓住动物的外形特征设计动作,再配以符合其活动特征的动律,如跳踢步、蹦跳步等步伐,使小学生较快掌握动作要领。
(二)歌舞结合,节奏鲜明
根据小学生学习模式及特点,舞蹈的教学特别适合采用歌舞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教舞蹈前,先让学生学唱舞蹈的歌曲。在唱歌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拍手或踏脚的方法,熟悉、掌握歌曲节奏的快慢与较弱。教师也可根据歌曲和舞蹈动作的特点,带领学生做一拍一动,两拍一动,三拍一动……的各种变换节奏的动作,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和节奏感。我国丰富的民间舞蹈蕴含着各民族舞蹈文化,不同地域舞蹈风格各异,节奏、律动也不同。比如维吾尔族舞蹈选用儿歌《我来自新疆》,采用绕腕、点晃等动作体现其切分音节奏;蒙古族舞蹈选用儿歌《快乐的牧羊人》采用硬肩、耸肩、绕肩等动作展现草原小牧童活泼可爱的形象。
在歌舞的教学中,要善于揭示歌词的主题及所表现的人物的性格,开阔思路引导学生多思、深思。通过舞蹈教学,启发学生对生活、理想、艺术和科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情感引导,思维创新
小学生的舞蹈教学不能一味追求动作的标准性和技术技巧的难度,舞蹈美育最重要的是对小学生情感表达的开发,要使得小学生通过学习舞蹈善于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从而激发小学生思维创造力。比如设计下雨的场景,提示同学们用快慢不同的步伐表现风雨大小的变化;引导同学积极想象下雨时看到过的事物,鼓励他们创编表现下雨时贪玩的心情等。通过舞蹈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使小学生舞蹈的学习更具趣味性、思维性。
(四)分步教学,循序渐进
教师要根据舞蹈课的任务,教学内容以及课的生理负荷等,通盘考虑,选择舞蹈教材的内容。在教授新的舞蹈教材时,应有目的地复习已学内容,便于学生巩固、提高。同时,要把舞蹈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为普及学校舞蹈活动打基础。
教师可根据音乐和舞蹈动作的要求进行分段教学,舞蹈动作复杂的,应先教会学生基本动作。在进行基本动作的教学时,对协调性较强,又较复杂的动作,可先分别教会学生步伐、手臂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待各部分动作熟练后,再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
四、结语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舞蹈教学,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使其学习一些舞蹈的基本技术和技能,还能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5]。
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在赞颂真的、善的、美的事物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优良品质,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勤劳、善良、正直、勇敢的种子。歌舞教材的内容一般是反映学生时代的集体生活,能激发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并使学生对周围事物产生深厚的兴趣,使之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舞蹈作为一种美的艺术,通过人体优美的动作表现情感,因此,基于舞蹈美育的小学舞蹈教学,在培养学生身体正确姿势和健美的体形、提升身体协调性、加强情感表达、开发创新思维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