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角下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探讨

2021-01-27周永雷

求知导刊 2021年50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资源文化自信

摘 要:为积极响应增强文化自信这一号召,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创新,进一步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视程度,为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提供了优良条件。美术是美育的课程,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尤其是在美术教学中引入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水平,也能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初中美术教师应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究民间美术资源和美术课程教学融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领悟并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文化自信;初中美术课程;民间美术资源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0-0082-03

作者简介:周永雷(1981.7—),男,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副校长,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获南通市“学科带头人”“通州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引 言

文化自信的内核是价值观自信。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是新時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资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就要重视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利用。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生的美术学习特点与文化自信的培养要求,引入丰富多样的民间美术资源,扩充课堂教学内容,弥补教材的不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一、文化自信概述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与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与主动践行,并对其内在文化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当代社会文化已演变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在文化融合不断强化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扶持,所以坚持文化自信变得非常重要。传统文化是民族得以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明创造力所在,我们只有始终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才可以确保民族的稳定繁荣及健康发展。

(二)增强文化自信的意义

培养文化自觉与自信,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强化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新时期,我们必须把坚定文化自信作为重中之重,在中华文化中找寻共同的精神家园。文化对民族、国家及个人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一,文化自信可以为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后盾。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角度来分析,一个民族只有保证物质与精神共同富有,才能逐步成长为强大的民族,而先进文化与坚定的文化自信,可以赋予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形象。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确立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身份,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增强文化自信,是助推民族复兴和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第二,文化自信可以推动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对经济建设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因此,契合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文化可以为国家构建良好的治理体系及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提供强大支撑。中国传统文化中沉淀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及丰富多样的治理经验,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治国理政带来多方面的启发。第三,文化自信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化人育人。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趋势相符的文化,可以强化个人的思想观念,让人们拥有丰富精彩的精神生活,带给人奋发向上的正能量。先进文化有助于人们塑造正确的“三观”,推动个人成长、成才和综合发展。在新时代青年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始终强调和落实文化自信,为培养新时代“四有新人”提供动力和精神力量支持。

二、民间美术资源的特点

民间艺术扎根于人们的生活,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给人们的精神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映射出劳动者的情感、思维与审美。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各不相同,民间艺术的形态也显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民间美术包含诸多具备极高价值的文化财富与资源精华,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艺术特色,是极为宝贵的艺术财富。目前,全社会都主张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其中非常关键的就是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民间美术资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把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初中美术教学是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民间美术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财富,有以下鲜明特征。

一是传承性和地域性。民间美术的传承大多采用“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方式,所以体现出鲜明的传承性。与此同时,民间美术通常是在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地理特点与生活方式会对其产生深刻影响,所以,民间美术往往体现出很明显的地域性。

二是多元性。多种多样的民间美术资源融汇了大众智慧,既有人民创造的成果,也有民间艺术家的精心付出。这种独特的文化资源体现出极强的多元性,让这种艺术形式不仅能够运用在传统艺术创造中,还能够融汇于现代工艺美术中。

三是创新性。民间美术会随着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进步而持续创新。在民间美术的发展进程中,不少创作者开始注入新时代元素,让民间美术焕发活力。

四是包容性。民间美术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其蕴含着文学、哲学、物理学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创作灵感也往往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民间美术突破地域与文化限制的内涵。民间美术的包容性还体现在它包含着不同创作人员对美的领悟和情感的表达。

五是率真性。民间美术有着原始美术的很多特质,是劳动人民自主创造出来的成果,所以民间美术作品往往能够体现出广大劳动者最纯真的想法,也展现出劳动者的真实面貌。

三、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财富,除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体系,还是非常宝贵的美术教育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兴趣,有助于培养其艺术鉴赏能力。民间美术属于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形式,各类民间美术作品展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及审美形式各具特色。这些作品能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对作品进行综合鉴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促进美术鉴赏教育的有效开展。二是提高学生美术创造力。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是初中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学生在接触和了解民间美术资源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拉近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掌握更多民间美术来源、创作方法等方面的信息,拓展学生的美术创作视野,有助于学生掌握多元的、创新性的美术创作方法,让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得到提高。三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民间美术资源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把这些资源融入初中美术教育,除了可以给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帮助,还能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认同感以及自豪感。四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道德情感。初中美术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各种各样的民间美术形式和现代教育模式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自觉传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培养学生深厚的道德情感。五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民间美术资源中不仅包括丰富的理论内容,还涵盖大量促进学生实操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的实践元素,能够激励学生在模仿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六是完善初中美术教育体系。很多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仍旧是以教材为主,没有建立完善的美术教育体系。把丰富多样的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学中,可以丰富授课内容,进而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1]。

四、文化自信视角下初中美术课程中民间美术资源的融合策略

(一)巧用庙宇文化拓展美术教学资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对自然与社会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的现实情况,把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广泛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打造美术教育特色,为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服务。庙宇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教师把庙宇文化引入初中美术课堂,带领学生进行深层探究,可以使学生把握其中蕴藏的民间技艺和创作者独特的思维方式,同时为学生学习和传承本土优秀文化提供指导[2]。例如,学生对庙宇文化中的彩绘内容与独特造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把彩绘门神作为主题,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制作美术作品,以此拓展教材内容,补充教学资源。有的学生通过手绘门神的方式展现自己对主题的思考与理解;有的学生研究民间门神色彩搭配的规律和技巧,以此增强对美术色彩的认识;有的学生积极制作以门神为主题的民间工艺品,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二)有效渗透书法艺术,营造良好艺术氛围

书法艺术灵活多变,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也是非常重要的民间美术资源。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书法艺术的教学指导,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了解,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为了把书法资源融入美术教学中,优化文化自信培养工作,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写意花卉的相关内容时,美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齐白石先生的作品《岁朝图》,让学生一边观察作品,一边说出作品中描绘的景物,然后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题字,了解书法的写意风格,这样就会让学生对绘画作品的题字方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其他书法大师及民间优秀的书法作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书法鉴赏氛围,让学生对书法和绘画的联系有正确的理解。教师将书法艺术资源引入初中美术课堂,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美术课堂的丰富多彩,还可以使他们认识到民间美术资源的独特魅力,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引入剪纸艺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剪纸艺术是民间艺术的代表,是一种具有很高利用价值的民间美术资源,把剪纸艺术引入美术课堂,不仅可以发挥剪纸艺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价值,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剪纸艺术凭借其独特风格、简洁手法、精美构图、明快色彩等优势在民间获得广泛流传。把剪纸艺术融入美术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精彩纷呈的学习课堂,也能对学生的艺术思维进行启发和培养。例如,为了增强学生美术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剪纸改造作业,如增加装饰、变换图形对称方向、调整装饰花纹、变换原图花纹、简化造型等。教師可以先为学生做示范,让学生体验剪纸艺术的无限变化,如把蝴蝶剪纸基础形态转变为对称的火焰形态,并在其中加上一定的装饰花纹,让剪纸作品有了全新的面貌。又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创意剪纸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剪纸手法,制作创意图案,展现自己的创作能力。

(四)引入扎染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扎染是民间工艺美术代表之一,也是一种传统印染工艺,把这种资源引入初中美术课堂,可以拓展美术教学资源,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扎染是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印染工艺,凭借其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民间工艺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初中美术教师依托美术课堂进行扎染教学,不仅可以增加美术课堂教学容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还可以为扎染工艺的传承和发扬提供助力。在对扎染工艺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将其融入美术欣赏教学,又可以将其渗透到美术实践活动中。在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呈现等直观方法,使学生对扎染工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不同形式的扎染作品和相关衍生品,如扎染面料和利用扎染工艺制作完成的生活用品。学生在分析这些扎染作品的过程中,会对独特图案与纹样肌理产生兴趣,从而进行深层次学习,积极了解扎染作品的制作方法。为了避免美术教学停留在理论层面,教师还可以开展以扎染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先准备好扎染所需的各种工具,然后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并做好分工,共同创作出扎染作品。教师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做好指导工作,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增进学生对扎染这一民间艺术创作形式的了解。

结 语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与思想导向,社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支持。增强文化自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核,也将为国家的繁荣发展与社会的长足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因此,学校与教师应承担起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责任,通过课程教学和文化熏陶对学生的优秀品质进行塑造。将形式多样的民间美术资源应用到初中美术教学中,能够有效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美术学习视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领略民间美术的魅力,引导学生拥有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性,进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李淑文.“文化自信”语境下中学民间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1.

栗欣.现代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的融入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8(03):1.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资源文化自信
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资源的运用
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