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1-01-27杨连旺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能进一步影响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文章主要阐述了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培养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0-0035-03
作者简介:杨连旺(1976.10—),男,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陇川教育学区,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阅读是个体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拓展,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语文教学中的艺术与技巧,使学生愿意阅读、能够阅读、善于阅读、热爱阅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联想能力、欣赏能力和判断能力等,是学生生活中必备的能力[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学生便能够更好更快地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丰富学生对社会和人文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驾驭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渐产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选择文章中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简要介绍自己喜欢的原因。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应试导向型方法,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为了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有效的自主学习,对文章中的句子进行总结和分析,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种方式既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语文教材包含大量优美的文章。通过阅读和欣赏教材中的这些优美文章,学生可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阅读范围的限制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在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总是按照一本教科书或几个知识点来引导学生,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要想提高综合能力,学生不仅要阅读,还要主动阅读。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如果在教学中引入过多的课外内容,就会降低学生对书本内容的关注度,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二)教师未能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養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注重阅读教学。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会让学生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他们不会的生词,认为教完这些生词就代表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这种情况还会对教师的语文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保守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教学主要以教材为基础,部分教师会让学生直接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并给出阅读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不但无法体现阅读的魅力,而且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影响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四)小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种类不够丰富
小学生大多喜欢色彩丰富的绘本、故事书、科普书等,但家长往往倾向于购买与教材同步的练习册、作文册。年级越高,课外阅读材料的实用性越强,部分教师会强迫学生背诵优秀的作文,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导致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
(五)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制订明确的阅读目标。部分教师只是因为课堂时间充裕而选择让学生阅读语文课本,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制订详细的阅读教学计划,未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解释和分析,只是让学生一味地阅读,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
(一)从关键句入手,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从关键句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体悟。教材里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教师可以结合知识点设置一些预习作业,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认真理解句子,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在讲解文章时,教师可以先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活动,体验作者的真实感受,并对其有更深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充分把握作者隐藏在文本中的多重情感。例如,在讲授文章《观潮》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能表达文章情感的句子,分析文章中的词语,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分析文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理解语言
课文中有丰富的内容和许多有趣的词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水城威尼斯》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加入实际案例。教师可以分享自己外出玩小船的经验,或者分享在旅游中遇到的美丽风景。教师将现实案例与文本内容合理结合,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水城威尼斯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想象水城威尼斯的美景,增强学生的带入感,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主题阅读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阅读时,有时不能很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很容易出现读不懂文章的问题。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主题阅读法强调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然后根据中心思想逐渐联系全文,进一步理解其他部分。采用主题阅读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经典文章。经典文章是阅读中的典型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教师采用主题阅读法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导读法
阅读方法对阅读活动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不同的文章,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保证阅读的实际效果。例如,在阅读内容相对浅显的文章时,略读可能更适用。对于一些相对深奥的文章,则要采取精读与细读相结合的方式,反复阅读,深入理解。例如,在阅读《蟋蟀的住宅》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阅读和消化这些精彩词汇的使用,把握文章的主线,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思维导图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要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这种方式可以突出本课的重点知识,使学生通过总结形成二次记忆。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示了整个阅读文本的语境,这不仅是学生有效阅读的结果,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表现。
4.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阅读和写作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必须在日常阅读中形成阅读和写作意识,从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角度深化语文阅读学习。学生一旦有了这种意识,就能从阅读和写作中轻松地消化知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地扩展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阅读风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书进行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舞台,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自己的阅读故事,学习他人的阅读方法。改变阅读形式,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是对原有阅读课堂的补充和拓展,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效率、深化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让学生形成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巩固和丰富所阅读的内容。教师也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安排亲子阅读任务,将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在拓展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充满好奇的心态投入语文阅读中。小学生的同理心较差,很难通过阅读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这时,教师应创设相应的情境,促进学生同理心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进而达到阅读目的。
例如,在《观潮》中,作者描述了观潮前、观潮中、观潮后三个阶段观潮的不同感受,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的感叹与赞美。为了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动态地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美风光,让学生想象与作者一同观赏钱塘江大潮,进而产生同样的震撼。这样学生就可以成为“观潮者”,自然地感知作者的思想,与作者建立情感上的聯系,进而展开有效的阅读。
(六)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增强情感体验,达到促进思维能力发展和审美素质培养的目的。基于这种教学理念,教师应创设良好的语文阅读情境,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探索未知的问题;还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激活自己的思维,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七)采用多元化的阅读评价方式
教师应摒弃“一刀切”的评价方法,积极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客观评价语言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例如,《桥》是一篇小小说,表现了山洪的无情和老人的深情。该故事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老人的儿子。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对老人的儿子有不同的解读。一些学生认为他贪生怕死;一些学生认同他的所作所为;还有一些学生认为,人们无法抵御洪水时自然会表现出恐惧。无论怎样的解读,只要不偏离这三种观点,教师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如果有错误的观点,教师也不应立即批评,而应积极展开指导,把学生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八)教授学生阅读技巧
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文章的内容,还要进行相应的阅读技巧训练,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阅读技巧。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粗读文章(略读),让学生在初步阅读中掌握文章的大意;再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精读),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语言环境,对所表达的情感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九)开展多项相关活动,提供共享平台
除了定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从更多的角度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校园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使学生的阅读活动变得有趣,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体验。例如,教师可以开展阅读分享会,定期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和故事朗诵比赛,定期展示和比较阅读笔记等。这些有趣的活动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阅读氛围,提高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杨晓伟,刘亚芳.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明日风尚,2016(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