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商环境、薪酬距离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

2021-01-27谭瑾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差距补偿薪酬

摘 要:从“权力寻租”和“激励补偿”双重视角考察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地区腐败程度越高,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越高;高管薪酬向下偏离行业/地区薪酬均值越大,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越高。与民营企业相比,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权力寻租”动因在国有企业更突出;“激励补偿”动因在两类企业均存在。研究深化了转型情境下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形成机理的认知,为政府反腐败行动、构建“清、亲”新型政商关系提供证据。

关键词:超额在职消费 地区腐败 薪酬距离 

一、引言

超额在职消费作为企业隐性腐败的主要问题和典型现象,不仅破坏企业运营效率,而且损害企业价值,因而成为公司治理与财务领域的重要研究话题,也是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我国企业高管公款吃喝和奢靡消费备受社会诟病。为此,十八大后中央政府先后出台“八项规定”“六大禁令”和“反四风”新政,倡導全社会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本文从“权力寻租”和“激励补偿”双重视角考察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形成机理,并利用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存在两类形成机制:一是高管腐败与权力寻租的手段,二是薪酬契约激励不足时的替代性补偿。本文深化了对转型情境下我国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形成机理的理论认知,丰富了该领域研究文献。本文还考察了不同产权性质下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动因差异,为化解“超额在职消费”治理难题,优化廉洁机制建设提供了必要借鉴。

二、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

(一)地区腐败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权力寻租”假说

腐败对政商生态环境和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腐败环境下,政府官员面临的监管较弱,权力寻租空间大,如Smith(2016)发现政府官员可能藉由生产许可、出口配额、政府合约等途径权力寻租和利益攫取。企业为规避政府攫取风险,保持合法性、获取稀缺资源,不得不主动寻租以实现自我保护。李新春等(2016)指出对于具有政治动机的高管而言,关系资本投入能够增加政治晋升筹码。Cai等(2011)发现随着腐败的恶化,以权力寻租或关系构建为目的的超额在职消费显著增加。此外,董斌和刘慧(2020)认为腐败具有文化传染性,腐败文化加剧企业不当行为。官僚腐败和奢靡之风极易向经济组织渗透,导致更多的企业超额在职消费。一方面,腐败环境下的奢靡之风将使高管谋求更多超额在职消费。另一方面,腐败环境削弱了市场机制有效性,降低了外部监管效率,为超额在职消费的实现提供空间。基于此,本文提出“权力寻租”动因假说:

假设1:地区腐败与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呈现正相关关系。

(二)薪酬差距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激励补偿”假说

根据Hart和Moore(2008)参照点契约理论,契约为缔约双方提供了一个判断自我利益得失的参照基准,进而影响决策人的心理感知和行动选择。遵循该逻辑,贺伟和龙立荣(2011)指出高管薪酬水平与他人的薪酬差距显著影响其满足感。当货币薪酬激励不足时,企业高管会产生自我利益被侵蚀的消极心理感知,诱发其寻求超额在职消费等替代性激励补偿。行业薪酬基准作为薪酬契约参照点,高管自身薪酬与行业薪酬基准之间的距离成为影响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动因的重要因素。同时,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高管薪酬水平存在地域差异。因此,高管薪酬与地区薪酬基准间的差距亦可能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激励补偿”动因假说:

假设2:外部薪酬距离与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呈现正相关关系,若企业高管薪酬水平低于行业/地区薪酬基准的程度越大,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越高。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4-2012年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经筛选后,最终得到11248个观测值。其中,地区腐败指数源于《中国检察年检》及及各省年度检察报告。

(二)变量选取

1.超额在职消费。以“调整后的管理费用”为逻辑起点,用调整后的管理费用/营业收入估计在职消费。因在职消费中包含正当职务消费和非正常职务消费,本文构建模型测度超额在职消费。

其中,PERKS为经营业收入调整后的高管在职消费;REV和AS表示营业收入和年末总资产;MAG和EMP表示高管人数和员工人数对数;△REV为营业收入增长率;AVECOM为企业所在省份职工平均薪酬。模型残差即为高管超额在职消费(EPERKS)。

2.腐败指数。本文利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被检察机关立案的腐败案件涉案金额与该地区GDP的比值作为地区腐败程度的代理变量(CORRUPT)。

3.高管货币薪酬差距。计算企业前三名高管薪酬均值,分年度分行业(地区)计算薪酬均值,并以两者之商度量外部薪酬差距。该指标为负向指标,即指标越小高管外部薪酬差距越大。其中,COMPREG为地区薪酬差距,COMPIND为行业薪酬差距。

此外,本文进一步控制了资产负债率、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独董比例、两职合一、企业产权性质,以及所属行业是否为管制性行业。

四、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单变量分析

根据腐败水平均值将样本划分为腐败程度高组和低组(DCORR=1/0),并根据高管薪酬是否大于外部薪酬均值分为地区薪酬差距高组和低组(DREG=1/0)、行业薪酬差距高组和低组(DIND=1/0)。表1单变量检验结果表明,高腐败样本组中在职消费和超额在职消费更高,组间差异显著性水平达1%。说明腐败环境导致高管寻求更多非货币收益和私有收益,支持了在职消费权力寻租假说。同时,在高管薪酬均值低于地区(行业)高管薪酬均值样本组中,高管在职消费及超额在职消费均显著高于高管薪酬较高样本组,支持了在职消费激励补偿假说。通过单变量不难发现,管理层通过权力寻租谋取私利动机和薪酬差距导致的激励不足是超额在职消费的重要形成机制。

(二)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深入考察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形成机理,本文构造以下模型:

其中EPERKS为超额在职消费;REFERENCE为高管外部薪酬差距,分别用COMPREG和COMPIND来衡量。

表2结果表明,模型(1)、(4)、(5)地区腐败均在1%、5%水平上显著,意味着地区腐败导致企业高管的超额在职消费显著增加,体现了超额在职消费形成机制中的“权力寻租”假说。模型(2)和模型(3)中,COMPREG与COMPIND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高管薪酬向下偏离外部薪酬参照基准越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越高,证实了超额在职消费形成机制中的“激励补偿”假说。假设1和2得到证实。

(三)进一步分析

1.产权性质差异的影响。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两组。由表3可见,国有企业组中地区腐败与超额在职消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而非国有企业组中地区腐败的回归系数虽为正值,但不显著。高管薪酬差距与超额在职消费的系数在样本中均顯著为负,说明相对薪酬激励不足是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诱因。因此,超额在职消费的“权力寻租”假说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而“激励补偿”假说不存在所有制差异。

2.高管职业生涯关注度的影响。当职业生涯关注度较低时,高管对显性激励敏感性更强。因此若高管货币薪酬与外部参照点薪酬差距过大,导致其在职消费增加。当职业生涯关注度较高时,高管为谋求政治晋升、短期内提升业绩,在职消费的权力寻租机制表现更为显著。按总经理年龄是否大于样本中值(47岁)分组,高于中值为职业生涯关注度高组,否则为低组。表4中模型(1)和(2)显示职业生涯关注度高组地区腐败对高管在职消费影响显著,而在低组中不显著。在职业生涯关注度低组中,地区和行业薪酬差距与超额在职消费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显著性水平与系数绝对值均高于高组。这表明,职业生涯关注度的降低,弱化了在职消费的权力寻租机制,强化了在职消费的激励补偿机制。

(四)稳健性检验

为保证可靠性,本文进行了稳健性测试。前文研究发现,地区腐败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正相关。依此逻辑,反腐行动将有助于抑制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因此,将反腐败(ANTICOR)引入模型,以“各地区公检法司支出占比”作为反腐的替代变量

“各地公检法司支出占比”指各地区公检法司支出占该年全国公检法司支出的比例。由于2007年中国财政支出分类统计标准变动,2007年以后数据以“各地公共安全支出占比”表示“各地公检法司支出占比”。,结果如表5所示。以超额在职消费(EPERKS)或在职消费(PERKS)作为因变量,反腐败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与预期一致。

其次,将主效应模型中因变量替换为高管实际在职消费,结果不变。同时,为控制地域因素对在职消费形成机制的影响,本文还控制了省份,研究结果仍然不变。此外,将薪酬差距替换为绝对值变量,并根据超额在职消费(EPERKS)的取值特征进行Tobit回归。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高管在职消费的“权力寻租”假说与“激励补偿”假说两类形成机制

相关研究结论未在正文中报告,有需要可向作者索取。。

五、研究结论

针对转型期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高昂在职消费现象,本文从“权力寻租”和“激励补偿”双重视角考察了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存在两类形成机制:一是高管隐性腐败与权力寻租手段,二是显性薪酬契约激励不足时的替代性激励补偿机制。前者表现为,企业所在地区的腐败越严重,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越高;后者则表现为,企业高管薪酬水平与行业/地区薪酬均值的差距越大,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越高。此外,与民营企业相比,“权力寻租”引发的超额在职消费在国有企业更突出;而“激励补偿”引发的超额在职消费在两类企业间均存在。

本研究对当前理论界充分认识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形成机理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助于针对超额在职消费制定分类治理政策,有效抑制超额在职消费的不良后果。同时,本文也将宏观制度环境与微观企业决策有机结合,揭示了地区腐败将可能诱发更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损害投资者利益。从企业层面丰富了腐败经济后果的理论认知,为政府实施高强度反腐败行动、倡导构建“清、亲”新型政商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参考文献:

[1]Smith J D.US Political Corruption and Firm Financial Polici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6,121(2).

[2]李新春,叶文平,朱沆.牢笼的束缚与抗争:地区关系文化与创业企业的关系战略[J].管理世界,2016(10).

[3]Cai H,Fang H,Xu L C.Eat,Drink,Firms and Government:An Investigation of Corruption from the Entertainment and Travel Costs of Chinese Firm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011,54(01).

[4]董斌,刘慧.企业腐败文化与不当行为:效应与机制[J].经济评论,2020(06).

[5]Hart O,Moore J.Contracts as Reference Point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6,123(01).

[6]贺伟,龙立荣.实际收入水平、收入内部比较与员工薪酬满意度的关系——传统性和部门规模的调节作用[J].管理世界,2011(04).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江苏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多维测度、影响机制与政策应对”(项目编号:2020SJA1212);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地区腐败、政治迎合与企业资本投资取向:理论逻辑与实证检验”(项目编号:71802169)阶段性研究成果〕

(谭瑾,常州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差距补偿薪酬
PWM的死区补偿技术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无功补偿装置在10kV馈线中的应用与研究
吸引人才,薪酬体系需细分
70%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农村土地征收删除补偿上限
“薪酬沙皇”走马上任等
我国行政补偿立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