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1-01-27叶秉良余建潮陈奂丞童东江赵以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年9期
关键词:实验室工作

叶秉良, 余建潮, 陈奂丞, 王 江, 童东江, 赵以涛

(浙江理工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杭州 310018)

0 引 言

在新时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高校紧紧抓住发展良机,实验室硬件和软件都得了跨越式提升,在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创业实践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1-2]。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实验室安全工作也随之面临愈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对高校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制约着高校办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3-6]。因此,高校自身、社会和政府都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也成了实验室领域工作者的研究热点。

1 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教技函〔2019〕36 号)指出“安全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保障”[7]。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实验室安全有序运行和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石。从安全主体、安全时空、安全类别、安全文化等不同维度进行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与企业等其他领域安全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从安全主体看,涉及人员广且流动性强,安全教育难度大,安全共情意识培育难;从安全时空看,实验时段分散而且贯穿全年,实验室分布广而散,集约化管理不易实现;从安全类别看,高校学科覆盖面广,实验任务多样化且繁重,仪器设备种类多,安全风险类别多(除消防和水电等通用安全外,还有化学、生物、辐射、特种设备、大型仪器设备等安全);从安全文化看,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起步晚,建设力度不够大[8]。由此可知,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潜在隐患和风险的影响要素多且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是一项涉及多主体、多类别的复杂系统工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即不因人、事或物的变化而发生迁移的规范和相对稳定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管理标准和管理方法等组成的体系,能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提供基本遵循,为实验室安全有序运行提供保障,关系到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生命不保,谈何教育”,构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是高等教育领域一项紧迫而必要的工作。

2 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的原则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是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管理标准和管理方法的系统,要具有可实施性、科学有效性和可移植性,管理模式构建应遵循以下四个主要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在《管子》一书中首先提出“以人为本”,其核心要义就是以人的生存为根本或者把人作为社会活动的成功资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9-10]。就高校而言,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师生为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明确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此外,根据美国著名安全学者海因里希的理论模型,约85% ~90%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诱发的[5]。因此,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要牢固树立保障师生生命健康为根本、发展为师生的理念,在推进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师生作为安全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依靠。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要按照“以人为本”原则进行构建,促进安全工作从管理视角强制性的“要我安全”转型升级为治理视角自觉性的“我要安全”,增强师生的自觉安全意识和能力[11]。

(2)预防为主的原则。实验室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不可避免地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付出生命的惨痛代价。陈寿在《三国志》中提出“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墨菲定律认为“只要存在发生事故的原因,事故就一定会发生,不管其可能性多么小”。这些道理都清晰地警示,实验室安全隐患犹如隐藏的“地雷”,管理者和师生要善于扫雷排雷,对任何安全隐患都不能有丝毫忽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要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验室安全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和制度防,做到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3)高度协同的原则。实验室安全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和复杂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要协调不同的主体或者资源共同完成。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要坚持高度协同原则。从模式内涵而言,要保证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管理标准和管理方法的协同,确保安全目标导向的一致性。从组织实施层面看,①立足校内协同,学校和学院、涉及实验室安全的职能部门、学院内部或者实验室内部同向而行、步调一致、形成合力;②加强校内和校外协同,高校和政府、企业及社会之间的团结合作、协同作战,共同推进安全工作。从实施方式角度看,要坚持“互联网+安全”思维,确保线上和线下有效协同,提高安全工作效益[12]。

(4)突出特色的原则。高校的办学历史和传统、优势和发展定位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当前高校为避免千校一面、同质化办学问题,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下,立足本校实际走自身特色化发展之路。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模、教师成长背景和教学科研任务等都有所不同,高校实验室所涉及的安全类别、复杂程度和管理难度各异,因此,高校的实验室安全工作也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3 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高度协同和突出特色”原则,结合学校的具体实践,提出包含一个目标、四项机制和八项举措的“148”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锚定“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实验室安全有序运行,促进教学科研工作发展”的总体目标,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预防机制、责任机制和协同机制建设,全面实施八项重点举措。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要有效解决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谁来管”“依据什么去管”“管什么”和“怎么管”这四大问题,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和标准,推进教育培训、安全准入、隐患整改、设施建设等专项工作,创新安全工作载体,强化信息技术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13-16]。

3.1 健全安全管理体制,逐级落实安全责任

实验室安全工作首先要健全组织体系,解决“谁来管”的问题,才能组织谋划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推进实验室安全工作。《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教技函〔2019〕36 号)指出要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高校应加强学校、学院(部)、实验室(或课题组)联动,健全校、院、实验室(或课题组)三级实验室安全责任管理体系。学校成立以校领导为主任、实验室和消防治安主管部门负责人为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分管领导参加的实验技术安全委员会,学院相应成立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实验室(或课题组)成立安全检查工作小组,对全校各级实验室安全工作进行统一组织领导和实施。校、院、实验室(或课题组)要设置岗位、明晰职责、各司其职,特别是实验室(或课题组)要确定安全责任人和每个房间的安全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或承诺书,确保实验室安全工作层层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3.2 持续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依法治校的理念深植于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工作中。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在明晰安全责任主体的情况下,要解决“依据什么去管”,即要制定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为安全工作提供依据和有效的制度保证。高校办学水平和特色不同,实验室所涉及的安全类别各异,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结合高校自身特点进行制定,注重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近几年来,学校从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校办学特点出发,制定了涉及技术安全、安全准入、安全检查、安全预案,以及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生物、实验动物、消防等方面20 余个管理制度和规范;学院和实验室结合学科专业和实验室特点,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安全工作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和指导书等。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使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证安全工作在规范化、科学化和法治化轨道上运行。

3.3 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

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在解决前两大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好“管什么”的问题。高校要重点抓好四项专项工作:①安全意识培育,②安全能力建设,③安全督查整改,④安全设施保障。

“欲事立,须是心立”,实验室安全意识的培育非常关键。实验室安全无小事。实验室安全战线上的人员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在行动上积极作为。高校要加大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力度,线上线下多途径推进这项重要工作。可通过开设独立实验安全课程或将安全内容系统地融入实验课程,编制和发放《实验室安全手册》,开展网上实验室安全知识学习,邀请实验室安全专家作报告,组织开展或参加特种设备、化学品安全等专题研讨会,定期举行实验室安全演练,举办安全宣传和警示展等不同途径有效地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使广大师生掌握必要的实验室安全知识,自主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3.4 全面实施实验室安全准入制

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要切实抓好源头管理,全面实施实验室的人员、物品、事项的准入制。如果实验室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安全知识和能力,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就能得以大大降低。人员是影响实验室安全工作质量的决定因素,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关资质。如何评价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否已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能力?①要严格实施实验人员的安全准入制,组织开展通用安全和专业安全准入考试并颁发相应合格证书作为进入实验室工作的凭证;②对于涉及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和实验动物等特殊岗位人员要求获得满足规定的上岗证。从物品准入的角度,危险化学物品存储场所应满足视频监控、专用存储柜和管理人员等规范要求,灭菌锅等特种设备、实验动物和明火电炉等应取得上级或学校颁发的使用许可证。在事项准入方面,实验室的建设改造和危险性实验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制定明确的安全防护举措和专项应急预案后方可实施。

3.5 加强实验室安全风险排查与治理

“气泄针芒,堤溃蚁穴”。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微小隐患,都可能演变为重大安全事故。实验室安全隐患就犹如潜藏的“地雷”,高校要克服“不出事就安全”的麻痹思想,善于“扫雷和排雷”,扎实推进实验室安全风险排查与治理工作,有效排除实验室安全隐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坚持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定期检查和非定期检查相结合,开展实验室安全风险排查与治理工作,根据通用安全、化学安全、生物安全等不同规定要求分类制定检查标准和内容,明确安全检查程序,组建好安全检查教师和学生队伍。检查实施后应根据检查情况分级建立安全风险整改清单并进行后续动态调整,以安全检查通报、抄告单等形式反馈安全检查结果,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应单独下发整改通知单,同时跟踪和督查整改情况直至隐患消除,形成安全检查闭环管理。此外,要狠抓“关键部位、关键领域、关键人员”的安全风险排查治理,特别是涉及危险化学品和特种设备及科研实验室等的安全。

3.6 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

实验室安全风险防范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物防即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是安全风险防范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校要加强包括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危险类别、应急电话等内容安全信息牌建设,确保危险源和应急信息的正确性。按照实验室所涉及的安全性质分类建设相应的安全设施:如烟感报警探头、视频监控装置、灭火器、消防沙等消防安全设施;通风装置、危化品专用柜、喷淋洗眼装置、防护眼镜、防辐射服、防护手套等化学和辐射安全设施;应急药箱等通用安全设施。高压和高温等设备要张贴安全警示标识,必要时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易爆易燃气瓶要放置在专用防爆柜内,并与明火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化学、生物等危险废弃物处置要有相应的危废物中转存储柜、实验室内暂存设施等。

3.7 开展实验室安全月活动

高校“怎么管”实验室安全才能提升工作成效?要充分依靠管理载体和管理手段创新。实验室安全月活动是安全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实施路径,也是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定期谋划制定实验室安全月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实验室安全月的活动主题、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部门及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内容,提出工作要求;同时要加强实验室安全月活动组织实施、宣传发动和成果总结工作,确保安全月活动取得实效。通过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月活动,全员全程全方位落实实验室安全工作,维护实验室安全环境,浓郁实验室安全文化。

3.8 推动“互联网+实验室安全”工作

现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X”模式已经深入应用于各行业发展中。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也应坚持互联网思维,切实推进“互联网+实验室安全”工作,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安全插上腾飞发展之翼。高校应紧密围绕实验室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要求,利用实验室安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学习、警示和宣传教育平台,助推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搭建实验室安全准入考试系统、实验室危化品管理系统,推进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实施和危险化学品(气体)全周期安全管理;开发实验室安全巡检系统,实现实验室安全基础信息、检查、问题反馈及整改的网络化闭环管理。

4 结 语

实验室安全工作极端重要,不仅是实验室的基本需求,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通过近些年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不懈探索与实践,我校基本建成了以组织制度、教育培训、准入考试、检查整改、安全文化为主线的实验室安全工作体系,打造安全稳定有序的实验室工作环境,为“五个浙理建设”保驾护航。但是,实验室安全工作具有任务重且复杂、集约化管理难度大、影响因素动态性强等特点,是一项没有休止符,只有起点而无终点、永远在路上的工作。高校应不断适应新形势,查补安全短板,严守安全底线,推进实验室安全工作转型升级,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并努力营造“我能安全”的和谐稳定安全的实验室工作局面,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猜你喜欢

实验室工作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