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学思想在中国园林建筑中的艺术体现

2021-01-27

大众文艺 2020年16期
关键词:园林建筑门窗园林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

园林是指运用人为的手段在一定地点区域内开辟地貌,并结合植物、建筑物间的设计搭配来进行建造布置,构筑一个供人欣赏、休憩的环境场所,这一过程我们称为“造园”。园林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受到自然的限制较少,园林建筑具有实用功能、观景功能、点景功能、限定功能等,是景观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中国园林建筑历史发展

在我国文明社会发展之初,自然环境是作为狩猎、娱乐等物质生活享受的场所。到了我国商周时期出现囿、苑、台等,台本、台榭是为帝王游娱、阅军、远眺所用的建筑物,汉代时期长安西郊的上林苑规模宏大,具有猎场、庄园等性质。汉末至南北朝,由于社会的混乱动荡,道家思想发展起来,唤醒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山水意识。我国的山水诗词书画、山水园林等艺术产物由此诞生。[1]

此后晋室南迁,许多中原的士大夫逃离到江南,艺术产物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士大夫聚居之地,私家宅园、别墅开始兴起。帝苑龙廷以华林、游园较为著名。臣子之园近于秦淮、青溪二水、钟山之阳。皇帝造园受自然园林山水的影响,欣赏审美趣味转向自然层面,汉代之前的狩猎苑囿被表现自然美的园林所取代。这一时期又出现了城郊风景点,建康的瓦官阁,为欣赏长江景色而建造;武昌城的南楼为官员登临赏月的之处,这些楼阁是继承亭台楼榭发展而来的欣赏性建筑。这说明在东晋和南朝,是我国的园林建筑由物质层面上升到美学层面的重要阶段。之后的唐宋至明清时期,园林的功能更加日常生活化,造园的一些手法也更加精致讲究。

二、建筑灵动之美

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在制作笋这一器具时,将器具作为统一形象进行艺术设计,鼓下安置虎豹等猛兽,人在听到敲打鼓声的同时又能看到虎豹的形状。二者在人脑中进行结合,艺家在设计动物形象时所体现出“实”,引发人类想象为“虚”。考工记中就体现出中国工匠将动物形象运用到艺术当中,我国古代雕刻常采用龙虎鸟蛇这些动物形象,西方建筑雕刻常采用植物纹样,而在我国唐代之后,植物纹样才逐渐兴盛发展起来。

在我国汉代,绘画雕刻呈现出飞舞之感。图案绘画通常采用云纹、雷纹、龙纹等纹样组构而成,雕刻上体现的是展翅而飞的雄壮动物,这体现出汉民族奋发向上的前进活力。也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灵动之美。《文选》中的《鲁灵光殿赋》描写“忽飘渺以响象,若鬼神之仿佛。”[2]宫殿内部有水草类装饰,飞舞灵动的动物形象,面容神色各异的胡人和神仙。

不仅在建筑内部,在整个建筑的外部中也体现出一种灵动之美。中国建筑中的“飞檐”就是这一理念的典型代表。“形的概念是从外部世界所得来的,不是在人的头脑中经由纯粹的思维而产生出来。”恩格斯这句话表明建筑上飞檐这一形态的产生,是向自然界取例的产物。[3]

三、空间上的渗透层次美

1.简洁化的空间布局

中国园林讲究“引而不发,显而不露”。我国绘画书法发展史上注重空白,南宋时期的马远和夏圭,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常在纸张上留出一些空白,空白却不意味空,而是别有一番空间韵味。书法大家也讲究“计白当黑”。在中国园林建筑中则体现在对于空间的安排布置和处理。

2.园林空间上的联系分隔

若人的视线要在不同空间里进行畅游,就需要在分割空间上进行一定连通,产生富有空间层次的变化,使原本静止的景观产生流动作用。对景在园林中起到的作用是联系两个空间,一方面确定观赏面和角度所形成的画面,运用建筑的柱子结构,使景色清晰明确。另一方面随着观者脚步以及视线的移动,所欣赏的风景也发生变化。对景强调的是所框的景色。对景设框是对于已经存在的美丽景致,选择最佳视线角度来进行设框观赏。根据所选取景物的范围来定义窗框形式大小和位置。

3.丰富层次加强景深

我国园林建筑,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层次去欣赏景色,会扩大园林的空间层次、加深意境。体现我国园林隔则深,畅则浅的园林意境。除了窗子,厅堂、榭舫、阁、亭、廊等也丰富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厅堂为园林建筑中的主要部分,最为首要的是能欣赏到园林中优美的景色,具有开放性。《园治》中描写为“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4]厅堂又分为四面厅和鸳鸯厅,四面厅的周围没有墙壁,用回廊和格扇长窗进行环绕;鸳鸯厅则是在内部放置屏风格扇等,将空间一分为二,因为内部装饰陈设的不同,被命名为鸳鸯厅。阁通常在厅堂之后,四周进行开窗设计,整体比较轻快。楼梯设在室内,由室外的假山进入。

四、视觉语言上的形式美

1.形式多样的装饰趣味

园林框景中门窗形成的框景以造型、形质多样化为主要特点,例如拙政园中的“与谁同坐”轩的空窗造型装饰趣味浓厚。通过对古代中西方对比,我们能发现带有各自不同美感的民族特色。西方人通常将建筑单独进行欣赏,在我国古代则是通过建筑物以及门窗,来欣赏大自然优美的景物。

2.画面构图布景

景的布置一方面以小景色为主要题材,在窗洞后配置一定俊秀的石峰,花草竹林,形成典雅的小品画面。例如狮子林的“寒梅图”窗景;一方面从画框的一个角度进行搭配,画面斜出松梅植物、假山顽石等使画面产生较为平衡的美感。

3.多样化景观陈列

中国园林门窗的位置呈现多样化,有的是在墙体开出单个门窗,以散装式呈现出独立静止的画面;有的是从墙体半侧面能同时看到两侧墙体上的门洞,以蝴蝶式样展现出两幅不同的画面;[5]还有的曲廊窗户以折子状方式展现出不同立体的画面。通常将物,置石数块,配合竹林、芭蕉、花木等运用到中国园林中。

五、心理语言意境之美

1.虚实对比

虚使实要素传达给游人联想感知,产生幽静深远的意境。“实”指的是墙体等基本结构;虚指门窗与墙体形成的虚实关系,以门窗内部昏暗环境对比外部明亮景色。门窗留白化处理使得墙体变得轻盈厚重。[6]虚实问题在历史发展中分为两个派别,其中一派为孔子、孟子,另一派是老子、庄子。老子、庄子觉得虚更加真实,因为虚的存在构成了实的发展,虚若不存在,生命活力便荡然无存。他们的这一看法在《易.系辞传》中体现出万物在虚空中进行流动、转化.”有无相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2.以小见大

中国园林建筑是打造空间的艺术。我们所使用的室就是我们所打造出的空间。朱彝尊为其故居嘉兴“山晓阁”的题联更能体现出所谓的空间意识,户牖为门窗之意,大开门窗,才能享受这大好河山之景。另有《淮南子·汜论训》:“夫户牖者,风气之所从往来。”陈毅《过太行山书怀》:“朝来启户牖,山光照四壁。”这些诗句通过户牖表明出所谓的空间意识和空间美感。“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词描写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7]

宋代郭熙在他的《林泉高致集》中论述:“山水有可行者,可望者,可游者,可居者。”这同样是园林艺术的思想体现。在自然园林中要有建筑,达到可以居住,游玩,欣赏。窗户的存在不是简单的更新空气,而是通过窗户欣赏到优美景色,让人获得新颖的审美体验。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指出:“中国建筑最初不是以单一建筑物为主体,而是以空间较大、能够互相配合的群体性建筑物作为主要特点,并且重视建筑物间的整体性。”[8]在私家园林中,住宅部分通常将均衡对称的院落建筑模式按照轴线排布组合起来。此种形式的庭院建筑对阴阳平衡美学较为注重,轴线关系比较明确,两侧呈现完全对称的布局原则,是我国传统建筑空间上的一种处理方法。在江南私家园林中,苏州网师园的建筑大部分集中在东南部分,建筑布局呈现对称模式,西侧作为园林的主要景区进行布置建筑,水池周围建筑的位置布局得当,形成众星拱月格局,平衡感较为强烈。

我国园林建筑呈现三段式构图,底部是石材所构台基,中部为木材所构的柱子斗拱,顶部为大屋顶。这体现出阴阳相济的哲学美学原理,石材台基呈现阳,木构呈现阴;从建筑的立面造型上来看,实体墙面所呈现出的漏窗,也是古人阴阳审美意识的体现

3.诗情画意

园林建筑的存在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和物质层面。但在精神层面上又具有较高的体现:①园林建筑的艺术性较高,其营造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要求,审美艺术性比较高,具有较大的观赏性质;②园林建筑相对灵活化,因为园林建筑艺术性的特点,在设计建造上所受到的局限较弱,建筑物的面积、形状随机性比较强;③园林建筑的通透性强,园林建筑在建造时注重室内外空间组织以及利用,将室内外空间进行有机化结合。④园林建筑序列性比较强,园林建筑注重打造一个步移景异的序列性空间。⑤园林建筑与环境结合密切,与其他景观融为一体。与筑山、理水进行配合,构成较佳的景观效果。

美感虽不能脱离形、色、声、体的想象和情感上的欲望,但其高级形态却超越这种感知、想象。这就是艺术作品中的“意味层”。阮籍的“微妙无形,寂寞无听”就体现艺术作品的意味层的经验。[9]

六、结论

中国园林建筑受到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以及美学思想的影响,富有中国气韵,从建筑上的灵动美、空间上的渗透美、视觉语言上的形式美,心理语言上的意境美等方面体现出中国道家思想,中国山水画中的师法自然的影响,体现出中国艺术美学中的互通互融之处,体现中国艺术的“大美精神”。

猜你喜欢

园林建筑门窗园林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浅谈江南新中式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倒贴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