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图式阅读单提高阅读课基本素养的方法探究

2021-01-26王逸飞

考试周刊 2021年103期

摘 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实施课外阅读提出的教学建议。那如何推进有效的整本书阅读,如何正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提高阅读基本素养,就需要教师对导读课进行琢磨和研究。文章尝试运用一张张阅读单贯穿整节导读课,引领学生读之有趣的同时,做到读之有味。

关键词:阅读单;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图式阅读单

1941年,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短篇文本作辅佐”的建议,一时间引发当时教育界的热议。现如今,“读整本书”的呼声随着课标与新课改的要求,重回语文课堂。以基准的课外阅读课程来说,课型层出不穷:阅读导读课、阅读分享课、阅读体验课、跨界融合课等。虽然课程的名称五花八门,但是导读课的地位在整本书阅读课中确是重中之重。

关于导读课,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可以笼统地理解为在整本书阅读课程开展时,需要一节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内心的阅读兴趣,揭开一个新的阅读世界,建构其与书本联系的一堂阅读课。随着导读课的实际开展,部分语文教师会陷入追新求异的怪圈,只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将传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素养的目标抛之脑后。

为了解决导读课此类问题,如若在课前就设计一份能够贯穿整个课堂,以及学生前期阅读的阅读单,就可以在满足学生阅读期待的同时,又将目标指向基本阅读素养,形成与之匹配的阅读能力,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

一、 理清设计原则,达成导读目标

一节成功的导读课,教师必须做到胸有沟壑: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重在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学会阅读方法,并且能够尝试将书本内容与自身生活进行联系。但随着导读课的开展,问题暴露得也很明显:学生阅读量得到提升的同时,由于基于书本的情节,而忽略了思考的重要性,这时就体现出在导读课穿插一张阅读单的重要性。

所谓阅读单,也可称为图式阅读单、导读单等,是在“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下,以话题和图表为主要形式,组合趣味简明的元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阅读所设计的内容。为了达成导读课的目标,阅读单的设计就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科学把控,由浅入深

教师在上导读课之前,首先自身必须要有相当丰富的阅读感受,能够深入地理解导读之书,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做好学情的把握,了解孩子的起点在哪里,导读单的支架就应该从哪里搭起来,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規律。

例如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必读书目《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其流传度自不必说,但是对五年级学生的来说,我以自己班级48名学生做了一个小调查:

通过数据,可以大致看出,即使是四大名著,如今小学生的整本阅读率也不尽如人意,他们大多只是通过网络媒介、游戏改编、电影电视等方式进行碎片化了解,那么开展此次导读的基础就是要在学生大致了解的情况下,引导深入阅读。

阅读单活动一:写下你最喜欢的《西游记》人物角色,并结合故事说说原因。(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喜欢的人物及原因,帮助学生回忆故事情节,并对不了解的情节产生阅读兴趣)

阅读单活动二:填空完成“八十一难路线图”(设计意图:用填空的方式加以示范,八十一难路线图也引导学生必须详细读完本书才可填写,杜绝半途而废现象发生,将阅读贯穿到后期的交流课)

(二)兴趣至上,趣味启发

面对相对较厚的书目,小学生往往会有畏难情绪,不愿进行阅读,这时作为教师,在阅读单的设计上就要充分运用导的艺术,导出新颖,导出趣味。

在导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孩子对整本小说内容,以及其背后反映的美国现实均是感到陌生与无趣的,那导读单的设计内容就应该从孩童视觉入手。

阅读单活动一:听歌曲《我是一个粉刷匠》,速记你听到的歌词,猜猜这个孩子在做一件什么事。(运用小游戏的方式,结合多种感官,将动听有趣的音乐与书本内容进行交互)

阅读单活动二:以下恶作剧有一些是汤姆所为,你能把它们用○给圈出来吗?说说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恶作剧是大多孩子的共性,所以用找恶作剧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杜绝枯燥乏味的问题)

阅读单的格式也可以有所创新,让学生眼前一亮,阅读放大镜、人物评价椅、阅读披萨饼、问题靶心等都可以在导读课上进行尝试运用。

(三)创意开发,实用探究

阅读单作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教学载体,就必须起到实际作用,能够围绕整本书开展阅读策略训练的同时,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以《红楼梦》为例,孩子们在课文《红楼春趣》对整本书有了一个大致了解,那导读课的目的其实就是帮助学生以孩童的视角理解这本名著的内涵。教师往往在导读部分会择选一个片段进行精读,可以通过阅读单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阅读:

阅读单活动一:摘抄节选片段中的人物,并通过语言等方式,判断角色之间的关系,完成人物关系图。(了解一本小说,必须从其三要素之一人物入手,尤其是出场角色众多的情况下,梳理人物关系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判断人物关系,就必须去关注角色的语言,也引导学生面对相应题材,掌握阅读的方法。)

阅读单活动二:选择连线题,将文中一些古代专有名词选出来,与现代意思进行选择比较。(通过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词语,需要告知学生,只需大致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即可,不需要特别咬文嚼字,本末倒置)

二、 应用图式阅读单,融入导读新模式

随着整本书阅读的不断推进,导读课的模式也逐步成型,以联想书名,预测内容;观察封面,获取信息;着眼目录,整体感知;聚焦片段,初识人物等大致四步骤进行开展。在开展的过程中,辅以精巧设计的阅读单,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联想书名,预测内容

阅读一本书,书名往往是首先目光所触及之处,很多孩子对此往往浅尝辄止,不予深究。其实书名往往是一本书的精华之处,蕴含着人物、事件、或反复出现的物品等,那么导读课阅读单对书名的联想就必须要涉及。

1. 提问型设计

对《小英雄雨来》的书名问题,就可以以发散类型的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提问,通过导图解决“什么是英雄?”以及“雨来是不是英雄?”形成思考,满足阅读期待。

2. 统整性设计

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例,导读单抓住梦游仙境四字,让学生回忆并写下阅读过的冒险题材类小说,思索阅读方法。

(二)观察封面,获取信息

浏览封面是学生短时间内能获取书本信息的最佳途径。通过封面图像和文字,形成对书籍的首印,引发阅读期待。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有多种封面,一类是沙利文老师教海伦识字的图画,还有一类是海伦少女时期的照片。导读单的问题就可以设计为:联系书名,观察封面,猜测他们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或形成初步的人物预测,从海伦·凯勒的长相,我觉得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着眼目录,整体感知

目录是整本书的基本框架,通过阅读单带着目的去研究目录,也可以了解整本书大致內容。

《狼王梦》小说共有六章,目录篇章较少,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拓展式阅读单来进行导读。

阅读单活动一:我们知道母狼紫岚生了黑仔、蓝魂儿、双毛儿和媚儿,根据猜测,补全目录。

第一章( )绝境分娩

第二章( )培养黑仔

第三章( )魂断捕兽夹

第四章( )重塑王者品性

第五章( )既往后代( )

第六章( )血洒碧空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目录,一方面帮助学生整体把握书本情节,另一方面对自己的猜想,同学们对于情节也有了期待,愿意去验证,提高了后续的阅读兴趣)

(四)聚焦片段,初识人物

引读环节时,通常会选择篇章较前的章节进行精读。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继续往下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不会过度透露,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阅读单活动一:仔细阅读第一章《这个男孩子》,第二章《骑在鹅背上》,完成思维导图。

(箭头上填恶作剧)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尼尔斯一些恶作剧的行为,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但是思维导图并不是到此为止了,而是通过后面的阅读,引导学生去感悟形象的变化)

三、 巧借阅读单,促进阅读力

那为何在导读课要使用阅读单呢?阅读单是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思维和表达的具象载体,通过撰写阅读单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锻炼、提升孩子阅读力的一个过程,一个培养孩子阅读素养的阶段。

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单上有关概括文章内容,整合文章信息的题型,其实就是学生在梳理全书脉络的同时,对自身概括性语言的一种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阅读单中常设计的比较版块,无论是书本间的比较,还是同一角色的前后比较,都旨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后期逻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阅读单,尤其是导读课的阅读单,其实就是要引导学生与一本本书的对话,感受不同的审美情趣,得到更深刻的认知。

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是多元的,每本书后蕴藏着的是无穷的文化韵味,尤其是孩子阅读的儿童文学,背后往往都充满着成长与爱的力量,而导读课设计的导读单以及之后的导读单的目的,都是帮助孩子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打开文化之门。

综上所述,导读课利用阅读单并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创新,背后更多的是能够有效构建学生的阅读经验,进而提升学生整体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毛英颖.蒋军晶“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2]瞿卫华.让整本书阅读丰厚起来:小学高年级阅读单导读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2(10):49-51.

[3]甘裕连.应用图式阅读单 指导语文课外阅读[J].广西教育,2019(12):67-69.

[4]陈慧炀.整本书阅读之导读课课型探索[J].教师,2019(6):25-26.

[5]蔡玲.学习单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王逸飞,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飞龙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