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滑动推靠式垂直钻井系统结构性能优化及应用

2021-01-26陶松龄陈世春徐明磊汝大军郭云鹏魏庆振

石油矿场机械 2021年1期
关键词:主阀阀座冲蚀

陶松龄,陈世春,徐明磊,黄 峰,汝大军,郭云鹏,马 哲,魏庆振

(1.渤海钻探工程公司 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北 任丘 062552;2.渤海钻探工程公司 工程技术处,天津 300457)

为解决高陡构造、断层与盐层等复杂易斜地质条件下的深井防斜打快难题,自动垂直钻井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滑动推靠式垂直钻井系统,在纠斜过程中,近钻头处的推靠翼伸出,推靠井壁使钻头产生侧向切削力,具有侧向力大、降斜率高等优点[1-6]。此外,纠斜执行机构外部不随钻具一起旋转,井下振动小,推靠翼的磨损程度较低,纠斜效果好,在砾岩地层应用的效果更佳。因此,滑动推靠式垂直钻井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10]。滑动推靠式垂直钻井系统主要分为脉冲传输及井下闭环系统2部分。根据脉冲传输机理,主要分为负脉冲、正脉冲及连续波传输3种。正脉冲信号发生器信号稳定,结构简单,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传输方式[11-12]。泥浆正脉冲发生器在塔里木油田进行了大量应用,但在大排量下的抗冲蚀性能差,在高密度钻井液、深井环境下存在信号衰减问题[13];另外,滑动式垂直钻井系统,纠斜执行机构不随钻具旋转,在复杂地层及工况下,钻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托压。针对这些不足,对脉冲器阀座及主阀总成进行了结构优化,提高耐冲蚀性,增加控制阀的起始力和优选行程,解决信号衰减问题。根据施工井地质特性,采取了推靠翼尺寸规格及推靠力优选等措施,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滑动推靠式垂直钻井系统脉冲器简介

1.1 泥浆正脉冲发生器结构

泥浆正脉冲发生器主要由控制阀总成及主阀总成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控制阀总成包括线圈、外壳、阀芯、阀座总成等;主阀总成主要包括主阀扶正器、导杆、蘑菇头、护套及滤网总成等。

图1 泥浆正脉冲发生器结构示意

1.2 泥浆正脉冲发生器工作原理

滑动推靠式垂直钻井系统中的微控制器MCU,将井下各类传感器测得的数据按照既定的算法规则进行编码,产生一定时序的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通过脉冲驱动电路控制脉冲器的控制阀阀芯上下动作,从而和阀座喷嘴之间的过流孔形成了开关状态。当过流孔关闭时,主阀蘑菇头的内部压力升高,迫使蘑菇头向上运动。蘑菇头上端位置的改变,导致其与外围的限流环钻井液流道变化,从而在钻柱内产生压力脉冲。压力脉冲被地面压力传感器感知到,然后通过接收器和计算机软件解码,将井下测得的数据实时显示出来。

1.3 脉冲器存在的不足

1) 遇大排量、含砂比高等井,脉冲器内部零件冲蚀严重,容易导致阀座喷嘴脱落、主阀导杆断裂等问题,影响了脉冲信号的传输,进而降低了系统的工作寿命。

在KS5-5井,采用垂直钻系统,钻井液的排量65 L/s,工作循环时间130 h后因信号消失而起钻。返修发现阀座总成喷嘴脱落。如图2所示,从脉冲器阀座总成应用前后对比可以看出,阀座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内孔明显冲大,喷嘴槽冲蚀严重,导致喷嘴无法胶接在阀座上而脱落。因此,控制阀阀芯上顶后,无法封闭内部流道,导致信号传输失效。

图2 阀座总成应用前后对比

DB1401井,其中的一趟钻,钻井液排量62~65 L/s,工作循环105 h后,信号幅值突然减小,后信号微弱,无法解码而起钻。返修发现主阀导杆断裂,如图3所示。导杆断裂之后,一方面,信号可能直接消失,或信号幅值急剧下降,无法解码;另一方面,由于上部无限位,直接撞在上部硬质合金环上,很容易进一步引起蘑菇头碎裂,信号彻底消失。

图3 主阀导杆断裂情况

2) 高密度、高黏度钻井液,深井条件下,脉冲器性能不稳定。在BZ15井三开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密度2.18 g/cm3、黏度71 s,井深4 374 m,出现浅层测试信号正常,下钻到底无信号,起出至浅层信号又恢复的状况。

2 脉冲器结构优化设计

2.1 阀座总成结构优化

阀座总成主要由阀座和喷嘴组成。喷嘴通过过盈或高强度粘接胶固定在阀座上。通过对多井次阀座总成应用情况分析发现,阀座在长时间工作后,内孔冲蚀增大,而喷嘴材料采用硬质合金不易冲蚀,故阀座内孔与喷嘴内孔之间逐渐形成了1个台阶。原有的结构导致喷嘴没有支撑,完全依靠过盈或高强度粘接,形成较大的台阶后,胶接强度不足以抗衡流体对喷嘴的冲击力时,就会导致喷嘴下移或脱落。

鉴于此,对阀座总成结构进行了优化,如图4所示,采用加长型悬挂式喷嘴结构,将喷嘴悬挂在阀座内部的小台阶上,在喷嘴的下端同时抹上高强度的粘接胶。该结构一方面防止了阀座总成喷嘴脱落,另一方面也减少了阀座的冲蚀,使阀座能重复使用。

2.2 主阀总成结构优化

脉冲器主阀总成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主阀导杆在长时间工作后由于冲蚀而断裂,如图5所示。通过对主阀导杆应用过后的解剖发现,由于冲蚀,喷嘴下方导杆内孔均有不同程度的“大肚子”。由于内部结构及尺寸限制,该处壁厚是整个主阀导杆的薄弱环节。

a 优化前

b 优化后

图5 主阀导杆内部冲蚀

由于蘑菇头以2~3 min-1的频率沿主阀导杆做上、下往复运动,冲蚀到一定程度后,加剧了主阀导杆的断裂。

鉴于此,对主阀导杆及其喷嘴进行了结构优化。在内部尺寸限制,无法采用增加壁厚的情况下,采用加长型导杆喷嘴,将易冲蚀部位转移到壁厚更厚的部位,如图6所示。

a 优化前

b 优化后

导杆喷嘴加长之后,图5中所示“大肚子”部位得到保护,主要冲蚀部位向左转移,从而达到提高主阀总成工作寿命的目的。

3 系统性能改进

3.1 脉冲器控制阀总成性能改进

在深井、高密度钻井液条件下,信号传输性能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有2个方面。

1) 钻井液性能造成的信号衰减。钻井液中的固相会堵塞脉冲器内部通道,使主阀蘑菇头或控制阀阀芯行程不足;钻井液气泡的存在对钻井液的压缩性有很大影响,含气量大时会有较大的脉冲幅度衰减,甚至会造成地面监测不到信号[14]。另外,钻井液的黏度越高、密度越大,信号衰减幅度就越大,特别是在深井中监测困难。

2) 信号干扰。当钻井泵的吸入液流波动、钻井液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膨胀破裂,会形成一定的杂波,从而导致信号与杂波难于分离。

针对上述情况,一方面,提高钻井液性能,避免钻井液固相堵塞、减少气泡含量,从而减少外界引起的信号衰减和干扰;另一方面,优选脉冲器自身性能,从控制阀力学性能、行程上进行改进。针对高密度、高黏度钻井液,改进控制阀力学性能,提高其克服流体冲击上顶的速度和幅度,从而提高脉冲器的抗干扰能力。优化控制阀行程,太小会增大其克服流体冲击上升的难度,也会加快冲蚀的速度;太大会影响控制阀上行的速度,从而减小脉冲信号的强度。

3.2 系统部件工作参数优选

滑动推靠式垂直钻井系统,采用滑动式钻进方式,下部纠斜执行机构在钻进过程中不与钻柱一起旋转(或以极小的速率旋转),而是相对稳定在某一固定的方位上并提供推靠力。该结构相比动态式(调制式)减轻了井下震动,能够使钻头钻出较为光滑的井眼,并且减轻钻具对套管的磨损,推靠翼的磨损程度低[15-16],纠斜效果好。然而,在特殊复杂地层或工况,例如,泥页岩的吸水膨胀、盐膏层的蠕动、地质构造应力及断层引起的缩颈,砂岩泥饼、钻头保径磨损等,容易造成托压、挂卡。

针对这些情况,根据临井调研及当前地层地质特性,可优选系统推靠力及推靠翼尺寸规格,控制钻井参数、短起钻并修复井壁等措施,从而缓解滑动推靠式垂直钻井系统在复杂地层或工况下托压、挂卡等。

4 BZ11井现场应用

4.1 BZ11井概况

BZ11井是位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拜城断裂构造带南部的1口预探井,二开444.5 mm(17英寸)井眼,设计井段230~3 352 m。根据地质设计,钻遇地层西域、库车、康村及吉迪克组,康村组及以上地层岩性为中厚至厚层状杂色小砾岩、细砾岩、砂砾岩,局部夹薄至中厚层状含泥砾岩、粉砂质泥岩,进入吉迪克组之后,上部地层以泥砂岩为主,下部为不等厚砂质泥岩、灰质泥岩。

4.2 施工难点

1) 根据地质设计,二开230~350 m井段和530~1 700 m 井段,钻遇砾石层(地层倾角 18°左右),长段砾石岩层的研磨性强,导致钻井过程中高频震动、跳钻,容易造成垂直钻井系统的机械部件疲劳,对电子零配件的抗振性能要求高。另外,高频的震动及较大的地层倾角对系统纠斜也是挑战。

2) 为了便于携岩,二开施工排量大(65~70 L/s),对系统脉冲器零部件的抗冲蚀性能要求高。

3) 下部地层泥浆密度逐步增大,将面临深井高密度钻井液环境下的信号上传问题。

4) 350~530 m 井段准成岩段砾岩,为欠压实、压实过渡段地层,根据临井资料,地层坍塌风险大,容易卡钻。二开下部地层转为泥岩夹层、不等厚互层较多,钻进过程中易发生拖压、挂卡等复杂情况。

4.3 施工技术措施

1) 考虑到砾岩震动情况,在电路板及壳体之间增设减震柱,提升电路减震效果,同时根据测量的井下震动值合理调整优选钻进参数。钻具组合中要保证扶正器的尺寸,最多比钻头尺寸少2~3 mm,且扶正器的位置尽可能得靠近垂直钻井工具,以兼顾稳定井下钻具和纠斜效果。

2) 针对大排量钻进,泥浆对零部件的冲蚀情况,采用优化之后的脉冲器,提高其抗冲蚀性能。

3) 深井高密度钻井液下信号发出的关键是控制阀,首先要优选出起始力大的控制阀,保证能正常发出信号;其次控制阀动作响应时间要尽可能的短,行程要大且要满行程,确保脉冲信号幅值高,信号强。

4) 上部砾岩地层优选大尺寸推靠翼,以保证工具在井下有个较为稳定的工作环境,利于准确测量和提高纠斜效果。下部地层选择较小尺寸推靠翼及推靠力,减少在复杂地层及工况下拖压及挂卡情况。

4.4 现场施工概况

垂直钻井系统二开服务井段230~2 473 m。总进尺2 243 m,累计纯钻时间459 h,平均钻速4.9 m/h,出井井斜0.6°,满足井深2 000 m井斜≤1.5°的设计要求。

1) 钻具组合。444.5 mm(17英寸)牙轮钻头+垂直钻井系统+730*NC61 +228.6 mm(9英寸)浮阀+228.6 mm(9英寸)LDC×1根+ø443 mm扶正器+228.6 mm(9英寸)LDC×2根+NC61公*NC56母+203.2 mm(8英寸)LDC×12根+NC56公*520+149.2 mm(5英寸)DP。

2) 施工参数。钻压140~180 kN,转速80~90 r/min,转矩3~11 kN·m,排量65~70 L/s。

3) 详细施工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BZ11井施工参数

4.5 应用效果分析

1) 优化后脉冲器性能稳定。该井第2趟钻井时间347.5 h,在排量70 L/s工况下,工作循环时间258.5 h,单根工具累计进尺1 356 m,工具出井依旧有信号,创造该垂直钻井系统在砾岩地层单根进尺记录。结合后期BZ1201井及BZ1501井应用情况(如表2),其中,BZ1201井创该系统单根入井时间、工作循环时间在塔里木应用2项记录。应用结果表明,脉冲器的结构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表2 单根工具应用情况

2) 垂直钻井系统部件工作参数优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尚有一些不足。使用了5套系统,其中4套系统钻井过程中基本无拖压、挂卡,整体上系统工作参数优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第3套系统面对复杂地层,拖压较为严重。通过分析,主要有2个原因:①该井段实钻显示为吉迪克组上部地层,岩性相比上部地层存在较大的变化,主要为含泥砂岩,渗透性好,在井壁容易形成较厚的泥饼,同时砂质泥岩、灰质泥岩夹层较多,井壁存在一定的吸水膨胀;②选用的推靠翼尺寸相比上根系统偏大,综合两者影响造成了第3套系统拖压、挂卡偏多。

3) 钻井液密度达到1.6 g/cm3,深度超过2 400 m,信号一直强劲有力,没有出现因信号衰减,使地面设备无法解码,或是信号发不出来的情况。

4) 机械钻速快,达到了释放钻压,防斜打快的目的。总进尺2 243 m,平均机械钻速4.9 m/h。相比临井使用常规钟摆钻具、MWD+螺杆及西方公司动态推靠垂直钻井系统,在岩性相近的情况下,机械钻速有较大的提高,如表3。

5 结论

1) 优化后的滑动推靠式垂直钻井系统,在BZ11井二开应用成功,单套系统入井时间347.5 h,在排量70 L/s左右工况下,循环时间258.5 h,单根工具累计进尺1 356 m,出井后工具依旧有信号,表明脉冲器阀座及主阀总成的结构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在山前高陡地质构造,应用滑动推靠式垂直钻井系统,能够达到释放钻压,防斜打快的目的。BZ11井二开服务井段230~2 473 m,平均机械钻速4.9 m/h,出井井斜0.6°,相比常规钟摆及螺杆钻具具有显著的优势。

3) 采用滑动推靠式垂直钻井系统,在BZ11井、BZ1201井等砾岩地层应用,系统入井时间多次突破300 h,表明滑动式垂直钻井系统能够减少震动造成的系统损伤,在砾岩层段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

4) 优化滑动推靠式垂直钻井系统的推靠翼规格及推靠力,能够极大地缓解复杂地层及工况下的托压、挂卡情况。但是,仍需提前对地层岩性、泥浆性能做出准确评估,进一步细化措施。

表3 几种垂直钻井工具的机械钻速对比

猜你喜欢

主阀阀座冲蚀
密封锥角对针阀偶件密封面形变和应力的影响
基于有限元的小型电磁阀阀座结构优化设计
基于正交试验的超音速火焰喷涂WC-12Co涂层抗冲蚀性能研究
页岩气地面管道20#钢与碳化钨涂层弯头冲蚀性能研究
管线球阀阀座失稳与应变设计
超临界机组汽轮机高调阀浮起的原因分析与处理
浅析高水头大容量蓄能机组主阀尾闸闭锁控制
沙尘对光伏组件表面冲蚀行为影响实验研究
阀门导向杆撞击应力数值分析
基于微观结构的热障涂层冲蚀机理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