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校联动新入职本科护士循证护理培训方案构建研究
2021-01-26卢才菊刘秀秀王建宁何朝珠
卢才菊,刘 思,刘秀秀,王 永,王建宁,何朝珠
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330006;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3.南昌大学护理学院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明确、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个人技能、临床经验及病人需求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决策依据,制订出完整的护理方案[1]。华西医院通过对现有证据的系统评价发现,循证医学课程可提高医学本科生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和信息管理能力三方面专业核心能力[2]。在国外,循证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已运用于护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3]。目前,我国本科护士的循证实践态度积极[4],但是循证知识和技能储备不够,实践水平低。相比专科生,本科生的理论基础、文献阅读和检索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探索求知欲更强,在循证思维培养人才选择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我国对循证护理的研究都集中于循证护理实践现状和培训效果评价,未有完整的医校联动模式培训方案或只专注于理论培训,本研究旨在构建医校联动新入职本科护士循证护理培训方案,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提供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法借鉴和思考,同时也可为高校制定或改进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从根本上提升和强化新入职护士的循证实践行为。
1 资料与方法
1.1 遴选咨询专家
入选标准:①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此研究者;②至少从事护理领域工作5年;③熟悉循证护理;④中级职称及以上;⑤最高学历本科及以上。德尔菲法函询专家人数要求无固定标准,应在人员充足情况选择最少的专家,实际研究中专家人数一般为10~30人[5-6],本研究按照专家的遴选标准最终邀请了全国各地的护理教育领域专家7名、临床护理领域专家8名,共有15名专家参与了两轮函询过程,15名专家均为女性,专家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专家基本情况 (n=15)
1.2 方法
1.2.1 文献回顾法
通过检索大量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查询有关护士循证意识行动以及核心能力、循证培训方面的文献,了解我国新入职本科护士的循证护理实践现状和培训需求,初步形成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新入职本科护士循证素质培训方案。
1.2.2 Delphi法
通过微信发送函询问卷给专家,对初步拟定的培训方案进行重要性评分和提供建议,经过两轮函询结果,最终确定各个维度条目的具体内容。
1.2.3 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 2010和SPSS 17.0对专家的基本情况、积极性、权威程度、意见协调程度、条目重要性赋值等进行统计分析。①专家积极性用问卷回收率(%)表示。②专家的权威程度(Cr)可通过专家对研究内容的判断依据(Ca)和专家对研究内容的熟悉程度(Cs)决定[即 Cr=(Ca+Cs)/2],一般认为专家权威系数≥0.7[7]可以接受(专家对研究内容的判断依据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实践经验、参考资料、主观感受,影响程度具体量化值见表2[8];专家对研究内容熟悉程度分为很熟悉至很不熟悉5个等级,分别按1.0,0.8,0.6,0.4,0.2分赋值)。③各级指标排除标准:如果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3.5分,且变异系数≥0.20[9],则排除该指标。④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采用协调系数(Kendall W)及变异系数(CV)进行分析,协调系数值越大表明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越好,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说明结果具有较强的可靠性[10],一般认为变异系数<0.25是可接受的范围,且变异系数越小协调程度越高[11]。
表2 专家判断依据量化表 单位:分
2 结果
2.1 专家积极系数
第1轮函询共发放函询问卷15份,回收有效问卷15份,第2轮函询共发放函询问卷15份,回收有效问卷15份,两轮函询中专家积极系数都为100%。
2.2 专家权威程度
两轮函询专家的专家权威系数为0.873(熟悉程度=0.853,判断依据=0.893),协调系数等数据见表3。二级、三级指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结果具有可靠性。
表3 专家函询结果
2.3 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排除重要性赋值≤3.5分且变异系数≥0.20的指标,并结合专家意见对条目进行修改调整,共删除二级指标3个,修改合并了3个二级指标,合并二级指标后6个三级指标也随之被修改合并,直接删除三级指标12个,修改、调整三级指标13个,新增三级指标9个。经两轮专家函询后,所有指标的重要性赋值≥3.53,变异系数<0.25,最后确认方案为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50个。见表4。
表4 第2轮函询结果
3 讨论
3.1 方案指标的选取与修改
第1轮函询中除了排除重要性赋值≤3.5分且变异系数≥0.20的指标,还对一些指标进行了修改调整,如将“线上教学”改为“线上自学”,对学习时长进行了调整;在二级指标“理论内容”中增加了问题来源和种类、证据分类分级和推荐、4种临床问题类型的循证实践学习等三级指标;将模拟考核的固定案例修改为结构临床化考核可抽取的多类型循证护理案例;效果评价调整为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结构化临床考核和专业核心能力的结果等。第1轮函询后保留了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50个,第2轮函询指标无增减和修改,具体内容见表4,最后确定最终方案有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
3.2 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该研究是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循证护理培训的文献基础上,初步构建对新入职本科护士循证护理的培训方案,再用德尔菲法经过两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方案,参与两轮函询的15名专家学历均在本科及以上,工作10年及以上人数达73.3%,权威性(Cr)为0.873,证明专家可信度高。培训方案经两轮函询后所有指标变异系数均<0.25,且协调系数取值均在0~1内,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统计学上说明专家意见一致性高,构建的方案指标具有可靠性。
3.3 构建培训方案的意义
随着我国循证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医学对护理的要求不再局限于遵照医嘱实施操作,还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判断病情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所有的护理实践行为都应该要基于严谨科学的证据之上。有研究表明,高等院校与医疗机构合作是促进循证护理教育和循证实践共同发展的教育模式[12],目前循证护理逐渐发展成为护理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课程,本科院校循证护理教育依旧落后[13],而本科生在新入职护理团队的占比逐渐提高,在临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参加循证培训的态度也比较积极[14],所以培养本科生的循证素质是很有意义的。本研究构建了医院和高校合作模式的新入职本科护士循证护理培训方案,方案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为医院开展循证护理培训提供指导,具体实施时还可因材施教,让方案发挥最大效果。
3.4 培训方案的特点
此研究全面系统的构建了以培养新入职本科护士核心专业能力为导向的循证护理培训方案,同时还鼓励院校临床实习生、新入职护士、临床带教老师参加此培训。方案采用医校联合式教学,理论内容由院校老师教授,临床实践内容由临床带教老师指导。培训中形成的临床护理循证小组可在培训结束后继续定期学习和强化循证护理的有关知识,医校联合循证护理研究小组定期开展研讨会,参与制定和改进新入职本科护士循证培养方案,监督临床带教和各循证护理小组运行情况,反馈培训效果和改进措施。
3.5 培训方案的不足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院校老师循证实践运用不佳,临床带教老师循证理论知识不足的情况,在师资选择上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临床护理工作忙碌琐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循证实践会占用大量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阻止循证护理理念的落实;应鼓励各本科院校在本科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外语、运用统计学软件、检索文献、论文撰写等能力的培养,课时允许情况下增设循证护理相关课程,让学生形成循证护理理念,掌握循证护理的基础手段,在临床见习和护理操作课程时引导学生循证实践,让教学过程与临床护理工作接轨。
4 小结
本研究关注新入职本科护士循证护理素质的培养,构建出了完整的培训方案,方案指标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该培训方案可用于医院开展循证护理培训,使得新入职本科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运用循证方法去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以期更加优化护士循证素质培训,提高护理人力资源效能,提升护理服务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