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2021-01-26韦曾雯文

运动精品 2020年7期
关键词:后备体操教练员

韦曾雯文

(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5)

女子体操是一种包括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体操等项目的女子体育运动。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组建国家女子体操队,经过60多年的发展,先后涌现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一项运动若想长期保持活力,在国际赛场大放异彩,既要重视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更要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构建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女子体操亦是如此[1]。与男子体操相比,女子体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对于女子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需因人制宜,即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方式,这对于我国女子体操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广西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少数民族众多,矿产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曾涌现出李宁、莫慧兰等体操名将,其中女子体操运动员莫慧兰更是以“下个世纪的动作”享誉国际体坛。近年来,广西区政府和各级体育部门高度重视广西体操事业发展,尤其关注广西女子体操的发展情况,希望借助全国上下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的契机,更好地推动广西体操事业的发展[2]。目前,广西女子体操在全国处于落后水平。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女子体操运动员?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培养。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搜集国内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文献,并对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建设进行梳理。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向体操运动员和教练员发放调查问卷。向体操运动员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48份,其中有效问卷48份,有效率96%;向教练员发放调查问卷20份,回收20份,其中有效问卷19份,有效率95%。

1.2.3 专家访谈法

对部分广西女子体操教练员进行访谈,重点了解当前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情况。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究底是人才的竞争,体育事业也是如此,体操强国的发展离不开后备人才的培养[3]。通过对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基本情况的了解,可以反映出其培养现状。

2.1.1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近年来广西女子体操发展态势迅猛,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女子参与体操运动的热情,大力支持体操俱乐部的发展,广西聘请专业教练员进行女子体操训练,其中从事女子体操工作10年以上的教练员占到一半以上,大部分教练员至少带过15名运动员。他们精通体操规则,还在教学中积极创新训练方法。

2.1.2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区域分布

表1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区域分布

由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中,桂林市人数最多,占33%;其次是柳州市、梧州市,分别占29%和21%;南宁市最低,仅占17%(见表1)。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家长认为练习体操是一件又苦又累的事情,而且长时间的体操训练容易带来伤病的困扰,好多家长不愿意孩子练体操。越是经济水平好的地方,家长越不愿意孩子吃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缺失。

2.1.3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年龄分布

图1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的年龄分布

由图1可知,广西女子体操运动员年龄分布在3-18岁,其中8岁女子体操运动员人数最多,有20人。从总体趋势上看,3-8岁的女子体操运动员人数随年龄的增长呈现递增趋势,而8岁以上女子体操运动员人数随年龄的增长呈现递减趋势。这说明8岁这个时期是女子体操训练运动员人数高峰期,过了8岁坚持做女子体操运动员的人逐渐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后备人才的大量流失,对于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不利的。

通过访谈家长和训练机构相关负责人了解到,这一现象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一是部分女子体操运动员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进入更高层次的训练队伍,家长认为继续训练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无太大益处,因此选择在某个年龄终止训练。二是8岁之后正是青少年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部分家长在衡量孩子个人前途后,为其做出放弃继续训练的选择。

2.1.4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训练频率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多数来自业余体校和体工队。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尤其是正处于学龄阶段的青少年要兼顾体操训练和文化课学习。不同的体校对体操训练和文化课学习有着不同的要求。

表2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分布

表3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参加训练频率分布

由表2、表3可知,广西女子体操运动员每周训练次数一般不少于1-2次。其中,每天都进行训练的是体工队的女子体操运动员;每周进行5-6次训练的是省、市专业体校的女子体操运动员;每周进行1-2次体操训练的是体操俱乐部的女子体操运动员,她们大多把体操训练作为业余爱好,有的则出于强身健体的目的;每周训练3-6次的大多是各地业余体校的女子体操运动员,体校会专门安排学习时间,使得训练和学习达到相对平衡。

2.1.5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每次训练时长

不同年龄段的女子体操运动员对于每次训练时长的接受度是不同的,体校会依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训练时长安排,并制定适合青少年的训练方案,帮助她们更快地提高竞技水平。

表4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每次训练时长

由表4可知,女子体操运动员每次训练时长以1-2小时为主。经访谈了解到,教练员会依据运动员基本情况的不同,如训练项目不同、熟练程度不同等,对每次训练时间做出调整。这表明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能够做到因人制宜。

调查还发现,广西女子体操运动员对体操训练比较积极,能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当中;教练员能够根据运动员的不同情况做出训练调整,二者的相互配合使得整体的训练效果是良好的。

2.1.6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参赛情况

表5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参赛情况

参加体操比赛不仅可以检验运动员的训练成果,而且通过比赛可以发现自身不足,锻炼心理素质,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更好更快地提高竞技水平。运动员参加比赛对于教练员来说是个难得的考察机会,教练员可以借此观察运动员的表现,为运动员量身制定训练计划,以及为大赛的排兵布阵提供参考。

由表5可知,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参加过比赛的占42%,没有参加过比赛的占58%,由此可见,没有参加过比赛的相对较多。经访谈了解到,没有参加过比赛的运动员对比赛比较渴望,其中有的是因为训练成绩不达标没有获得参赛资格,有的是因为学习原因错过了参赛机会。

通过对参加比赛运动员的进一步调查发现,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参加过比赛的运动员中有45%获过奖,55%的没有获奖,没有获奖的明显居多。能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都是经过精心选拔的,属于队伍中的佼佼者,具有较高的竞技水平。但是,广西女子体操参赛运动员获奖人数占比较低的现实,也反映了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竞技水平与全国其他省份有较大差距。

2.2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整体呈现良好态势,但是其中存在的以下问题也不容忽视。

2.2.1 观念上的误区限制了女子体操运动的普及

调查发现,处于省会城市南宁的女子体操运动的人数最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认为练体操太苦太累,而且容易给孩子造成伤病。加上近年来在体操运动宣传上的功利性包装,使得一些人更加坚信体操训练就是高难度、高强度的,危险系数极高,从而对体操运动望而却步。对于女子体操来说,这种影响更为明显,由于女性天生对不熟悉的事物存在较大的防备心理,加上错误的观念和宣传加剧了女性对体操运动的恐惧。对于体操的认识,与国外相比我国还处于落后水平,国外已经将体操纳入到强身健体基本运动项目行列,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2.2.2 体操训练和个人发展之间的矛盾

女子体操后备人才的流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体操训练和个人发展之间的矛盾造成的。通过访谈得知,学龄段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课业压力也随之增加,而且对于女子体操运动员来说,个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加之各体校对女子体操运动员的管理存在监管不力和不重视等问题,使得训练与学习这一矛盾更加激化。有部分女子体操运动员虽然经历了多年训练,但进入更高层次的专业队希望渺茫,为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最终选择放弃体操训练。

2.2.3 体操竞赛数量少,缺乏锻炼机会

通过对女子体操运动员参赛情况的调查发现,广西多数女子体操运动员没有参加过体操竞赛。据了解,我国的体操赛事多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实施,各省市还没有相关部门可以举行具有权威性的体操比赛。对于女子体操运动员来说,只有在该领域取得较好的成绩才能有资格代表地区参加赛事,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女子体操运动员没有获得参赛的机会。参加体操竞赛对于运动员来说,不仅是竞技能力的展示,更是对体操技能的锻炼。另外,没有或者过少的竞赛经历使得教练员不能科学合理的评估运动员的训练水平,难以更好地制定训练计划。

2.2.4 训练设施不完备,影响训练效果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制约,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远远落后于全国大部分省市,目前我国培养体操后备人才最好的学校位于湖北省和湖南省。与其他省份相比,广西在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进展比较缓慢。由于体操训练设施建设属于硬件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与广西欠发达的经济状况相矛盾,很多体校训练设施不完备,影响体操训练效果。而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位,不仅影响了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还导致女子体操后备人才的流失。

2.3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

女子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广西乃至全国体操事业发展的大事,但是通过上述调查和访谈不难发现,当前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培养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以下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相关对策。

2.3.1 革新观念,践行“快乐体操”理念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不断出台相关文件呼吁全社会领悟体育的真谛,明确指出:为了使更多的青年力量参与体操、热爱体操,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为我国体操事业发展培养更多后备力量,在实施推广奥运争光计划的大背景下,全力开展并普及“快乐体操”[4]。同时,对教练员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身心发展规律教授体操技能,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的安全性和娱乐性。这一全新理念对扭转广西以及全国长期存在的体操训练苦、累、难的形象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快乐体操”理念的推广,更多的教练员加入快乐体操队伍,势必将为我国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增添新的途径,促进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形成。

2.3.2 体教融合,推动体操进校园

大力推动体操进校园,使体操运动在学校得到普及。学校应将体操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课程,促进女子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同时解决好青少年体操爱好者的转型(升学)等事宜,重视体操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同时,加大体操后备人才传统学校基地的建设,这也是实现体操项目“体教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各级体育部门应积极与教育部门展开合作,创造条件,做好正确的宣传,增建具有体操特色的各级各类学校,营造校园体操文化氛围,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体操运动中来,不断扩大我国女子体操人才规模。

2.3.3 开展比赛,提供锻炼机会

通过广泛开展各个年龄阶、各层级体操赛事,给女子体操运动员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参加体操赛事不能局限于国家和国际的大赛,省内举办的或多个省份联合举办的体操赛事也是较好的锻炼平台,另外,由多个学校联合举办的体操赛事也应该同时进行。让运动员在比赛中积累经验、增强信心是比赛的目的。通过参加体操比赛,教练员能更好地观察和掌握运动员的表现,为其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合理的参考。通过比赛和运动员与教练员的沟通,也能更好地达到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目的。

2.3.4 完善设施,化劣势为优势

广西虽然经济状况落后于全国大部分省份,但是依然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广西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与体操对柔韧性的需求正好契合,广西可以发挥少数民族众多这一优势发展女子体操事业。另外,广西区政府和各级体育部门也可以利用社会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加强体操训练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青少年加入到女子体操队伍中来。此外,广西女子体操事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青少年易塑性这一特点,做好青少年后备人才梯队建设。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地区单一,方法传统且不够科学

目前,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梧州、南宁这几座城市,其他城市女子体操开展得不尽如人意。在体操训练过程中,多沿用传统训练方式,制定的体操训练方法多为前人的经验总结,即惯有训练模式,对运动员身心特点的考量还不够。

虽然能够基本合理地平衡运动员训练与学习的时间,但是很多运动员还是因为训练强度过大产生身体不适而最终放弃训练,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体操人才的流失。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参赛机会少,训练方式的制定无据可循。近年来,广西女子体操运动员中能参加体操比赛的人屈指可数,很多后备人才经过多年的训练没能获得参加大型正规体操比赛的机会,主要是因为平时缺乏与同等级对手同场竞技。教练员难以合理评估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因此在制定训练方式上无据可循,这对于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3.1.2 家长反对是制约青少年参与女子体操训练的主要因素

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困境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家长反对是主要因素。目前,大多数参与体操训练的运动员都是青少年,其中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使她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女子体操训练和发展前景存在偏见,是家长反对子女参与体操训练的主要因素。如何纠正家长的偏见,让家长支持子女参与体操训练,同时增强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的抗压能力,培养青少年吃亏耐劳精神,是减少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流失的关键。另外,运动员参赛机会少、硬件设施不完备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广西女子体操事业的发展。

3.1.3 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对于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需要革新家长对于体操运动的错误观念和偏见,帮助他们重新认识女子体操运动,让家长支持子女参与体操训练。学校方面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快乐体操”活动,开设快乐体操课程,营造“快乐体操”氛围。另外,需完善体操运动训练设施硬件建设,多组织开展体操比赛,让运动员有更多锻炼机会。

3.2 建议

革新体育观念,践行快乐体操理念;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多种形式的体操训练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更多适合广西女子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从动作难度、训练器械等方面入手,依据女子体操运动员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创新训练手段与方法;加大“体教结合”的力度,进一步推动体操进校园;优化我国体操竞赛制度,营造良好的体操竞赛环境,以推广普及“快乐体操”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体操活动。

猜你喜欢

后备体操教练员
后备母猪选育及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