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桂古道历史文化名人研究*

2021-01-25言瑶李志红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化名人古道桂林

言瑶 李志红

1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航空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 灵川县社科联,广西 灵川 541299

湘桂古道作为粤地与中原地区最重要的联系通道之一,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价值。历史文化名人作为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名片,是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基石,对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湘桂古道界定

“湘桂古道”的学术定义为:历代以来,联通湖南和广西两省区之间的陆路通道之统称,包括已经堙没废弃的古道和仍在使用但功能完全或部分改变的古道。这些古道主要有:一是从永州到桂林的古道;二是江永沿潇水河谷经富川达贺州、梧州的古道;三是江永县经恭城到桂林、平乐的古道;四是道县经兴安界首到桂林的古道;五是新宁经资源或者经龙胜至桂林的古道。其中永州到桂林的古道最为重要:从桂林出发,经灵川、兴安、全州,到达永州后,便可以经由湘江直达衡阳、长沙,再往北就进入中原腹地。这条古道是连接广西和湖南两个省会的最直接线路,是当之无愧的湘桂第一古道。

基于此,在本文中“湘桂古道”特指永州到桂林的这条古道。

2 湘桂古道历史文化名人的基本情况

本文中湘桂古道历史文化名人指的是在湘桂古道沿线有过活动痕迹,在历史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人物。作为湖南与广西两省区间最重要、最直接的通道,由于人口流动、物资交换、文化融合等原因,湘桂古道涉及的历史文化名人众多。本文辑录了自秦汉到清朝末期诗词歌赋、碑刻、历代史书和笔记小说中关涉湘桂古道本身的文献,并在实地走访调查的佐证下,对湘桂古道历史文化名人进行了统计研究。

2.1 湘桂古道历史文化名人的基本类型

湘桂古道历史文化名人大致可分为:政治名人、军事名人、文化名人、其他名人四大类。

2.1.1 政治名人

政治名人是指在历代王朝国家治理和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高官重臣。政治名人又可分为两类:贬官罪臣、职官。

广西在历史上远离中原政治中心,自然条件恶劣,自古以来就是贬官罪臣流放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湘桂古道作为中原通向粤地的重要官道,无论是贬官罪臣,还是正常派驻管理广西地区的政府官员,在流放、赴任途中不可避免地需经过湘桂古道及其重要关隘。

著名的贬官罪臣主要有:初唐诗人宋之问、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唐玄宗时期名相张九龄、著名诗人李商隐、“白鹿先生”李渤,南宋名臣范成大[1]、刘克庄、邹浩、张孝祥、张栻、孙觌、王巩、黄庭坚,明代权臣严嵩、名臣解缙、董传策[2]等。

著名的职官主要有:唐朝著名官吏鱼孟威、李师中、王正功、李曾伯、陶弼、胡舜、林高,元代著名官吏吕思诚、郭思诚,明代著名官吏汪必东[3]、杨芳、严震直、黄佐、徐问、周震、吴玉、李棠、陈琏、曾昺、蒋冕、彭甫、蒋一葵、罗珦等,清代名臣袁帙、查礼、李时沛、张祥河、阮元、陈虞昭、张鼎星、张秉铨、李浩、王广心、萧永藻、陈元龙、张凯嵩、鄂尔泰、王雨溥、陈凤楼、谢启昆等。因古代广西是通往安南、交趾等国的重要陆路通道,故职官人物中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政治人物,即使臣,其中著名的使臣有:元代出使安南的使臣陈孚、傅若金、杨宗瑞,明代出使安南的使臣黄福、鲁铎[4]等。

2.1.2 军事名人

军事名人指的是在军事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在历史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各朝各代军事将领。

广西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界处,远离中原王朝权力核心,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在与中原王朝在交流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文化、军事方面的摩擦。在中原王朝政局动荡或与东南亚国家摩擦升级时,广西成为战争的爆发地或主战场。交战双方在运送军需物资、征调军士、战略迁移等过程中,多经过湘桂古道及其重要关隘。湘桂古道上全州县城、严关、大溶江、桂林城作为重要军事关隘,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由此涌现出大批军事名人。

其中,著名的有:南朝大破交趾的伏波将军马援,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宋代桂林守将左武卫将军马塈,元初剿灭南宋残余力量的名将史格、阿里海牙,明代广西征蛮将军王明鹤,明末清初抗清名将翟式耜、张同敞、何腾蛟、李定国、蒋武烈、吴炳,清代太平天国起义领袖洪秀全,清代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将领赛尚阿、劳崇光、蒋益澧、刘长佑、胡中和、萧启江等。

军事名人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广西本土守军将领,如宋代桂林守将左武卫将军马塈、明代在黄沙河击退敌军的桂林知府罗珦等;二是政局动荡时期的农民起义及王朝更迭时期的保卫旧政权的将领,如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清代太平天国起义领袖洪秀全,元初剿灭南宋残余力量的名将史格、阿里海牙等;三是中央派遣的过境平叛将领,如南朝大破交趾的伏波将军马援等。

2.1.3 文化名人

文化名人主要是指在文学、史学、教育、艺术等领域有卓越贡献或在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杰出人物。

政治名人中贬官罪臣在湘桂古道沿线活动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文艺作品,这类作品成为中原地区人士了解粤地的重要途径,作品中不乏对湘桂古道沿线风光的赞美之作,如张九龄在《巡按自漓水南行》 中提到“况乃佳山川,怡然傲潭石” ,宋之问在《始安秋日》中提到“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湘桂古道沿线风光借着贬官罪臣的文艺作品及其口碑传播在文艺界流传开来,自宋代开始,慢慢出现以游历湘桂古道沿线风光为目的的文化名人,如宋代文人魏庆之(《诗人玉屑》辑录者)、诗人陶金;元代文学家姚燧;元末明初诗人杨基;明代文学家张安国,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王士性,诗人俞安期、袁牧,绘画大师沈周;清代著名学者苏宗经,“桐城派”古文学家彭昱尧,“清末四大家”中的况周颐、王鹏运,画家李煕垣等。

2.1.4 其他名人

除以上三类名人外,湘桂古道沿线还涌现了大批与宗教、水利工程等相关的历史文化名人。其中著名的有慈佑寂照妙应禅师宗慧,主持灵渠修筑者颜皡、方升、孔镛,公馆、庙堂、桥梁等修筑工程题文者张存心、张守约、陈通、杨德麟、文兆爽等。

2.2 湘桂古道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地域分布情况

湘桂古道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丰富,但在资源分布区域上并不均衡,通过对历史文化名人作品、史书记载、实物遗迹的考察可知,湘桂古道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存在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历史文化名人在湘桂古道的活动在地域上存在模糊情况,大部分文学作品或历史记载只记录到全州、兴安、灵川、桂林等四个县级以上地区名称,直接指出具体村镇、驿站、景点的记载较少,但通过历史记载中名人活动的目的地、活动轨迹及现存碑刻等文物资料所处的位置,可以推断湘桂古道上历史名人活动地点能准确到具体村镇、驿站或景点有60个左右。湘桂古道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地域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湘桂古道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地域分布情况

二是历史文化名人留下的文学作品多与湘桂古道沿线名山秀水(如湘山、隐山、尧山、伏波山、独秀峰、西峰山、灵渠、滑石泉等)相关,作品多以碑刻形式留存于岩壁之中。

三是宋代以前在湘桂古道上留下足迹的历史文化名人较少,其活动区域集中于桂林府城及周边,在其他重要关隘、城镇活动活动趋近于无;宋代后在湘桂古道上留下足迹的历史文化名人骤增,活动范围由桂林府城扩大到湘桂古道沿线重要关隘、城镇、名山秀水,其中以严关、灵渠、湘山寺为最。

具体来看,湘桂古道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地域分布情况及类型如下。

2.2.1 全州段以过境官宦为主

全州作为湘粤交界处,成为官宦送别友人,离乡远游的分别场所,面对离别与未知的前路,过境官宦常常感慨万千,故此湘桂古道全州段上留下了许多送别、异乡宦游的名篇,著名的有:宋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范成大的《清湘驿送王柳州南归二绝》《大通界首驿》,南宋豪放派诗人刘克庄的《全州》,元代赴安南使臣陈孚的《全州》,明代名臣、广西布政使司参议解缙的《过全州》,明代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黄福的《全州舟中作》等。因全州在军事上的战略意义和湘山寺等著名景点的存在,全州段历史文化名人中军事将领和各界文化名士也不少,著名的有:唐代慈佑寂照妙应禅师(无量寿佛)宗慧,宋代诗人陶金(《过全州》),明代绘画大师沈周,明末爱国名将翟式耜、何腾蛟,清代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将领赛尚阿、蒋益澧等。

2.2.2 兴安段以贬官罪臣及文化名人为主

湘桂古道兴安段风景秀美,境内有著名的秦代水利工程——灵渠和岭南第一关——严关,因此贬官罪臣及文化名人在过境或游览过程中对兴安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因此留下了许多颂咏兴安及其重要关卡的诗文作品和实物资料。著名的贬官罪臣有:唐代柳宗元(《全义县复北门记》[5])、鱼孟威(《桂州重修灵渠记》),宋代范成大(《严关》)、邹浩(《滑石泉》)、李曾伯(《水龙吟·兴安道中》)、李师中(《重修灵渠记》),明代严嵩(《拜詶泾川公见赠》)、解缙(《兴安渠》)、严震直(《筑兴安堤》)等。著名的文化名人有:元末明初诗人杨基(《兴安道中》[6])、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明代诗人俞安期(《舟过灵渠即景》)、清代画家李煕垣(《马头山》)、清代广西文化名人张鼎星(《灵渠题联》)等。

另外,兴安段的严关作为岭南的第一大关口,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故在争夺严关过程中,涌现了诸如黄巢、马塈、阿里海牙、翟式耜、张同敞、李定国、姚莹、赛尚阿、劳崇光、蒋益澧、刘长佑、胡中和、萧启江等著名军事将领。

2.2.3 灵川段以地方官员为主

灵川段历史文化名人资源[7]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唐宋时期名人资源较少,自元代起,尤其是清代其名人资源有了突破性增长;二是名人多为当地官员,其政绩或思想多以碑刻形式留存至今,著名的有:元代郭思诚《归复唐帝庙田碑》、杨宗瑞《重修大雄寺碑》[8]、姚燧《湖广行省左丞相神道碑》,明代张存心《修威灵显震庙记》、李棠《甘棠桥记》,清代蒋一葵《道乡泉碑记》[9]、萧永藻《征用甘棠渡船暨船夫告示》、张凯嵩《重修甘棠渡浮桥记》、王雨溥《建凤凰桥记略》等。

灵川段历史文化名人中过境贬官、军事将领、文化名士资源也不少,著名的有:宋代邹浩(《戏灵川县令王洵仁仲》)、张孝祥(《过灵川》),元代军事将领阿里海牙(《元史·卷一二八·列传第一五》,明代解缙(《发舟灵川》)、翟式耜、徐霞客(《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清代李煕垣(《灵川县》《双潭圩》《千秋峡》)等。

2.2.4 桂林府城以王朝更替时期军事将领、贬官或赴任官员为主

清代以前,桂林作为广西首府,其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在两粤具有突出优势,成为贬官罪臣、地方长官、科举学子[10]、文化名人等的重要目的地或中转站,来此的历史文化名人在桂林城及周边游历时留下了诸多文学作品及活动痕迹。与之相关的著名历史文化名人可分为两类:

一是王朝更替时期军事将领。著名的有:元代湖广右丞史格(《元史·史格传》)、汉军都元帅阿里海牙(《元史·卷一二八·列传第一五》),明末爱国名将翟式耜(《粤西见闻·卷八·野史无文·西南死事诸臣传》)、张同敞(《张同敞夫妇墓诸碑》)、何腾蛟(粤西见闻·卷七·野史无文·西南死事诸臣传)、桂王朱由榔(《通鉴辑览明季编年(下)》)等,清代文华殿大学士赛尚阿(《清史稿·卷三九二·列传第一七九》)、广西布政使劳崇光(《清史稿·卷三九三·列传第一八》)、广西巡抚刘长佑(清史稿·卷四一九·列传第二六)、太平天国起义领袖洪秀全(《清史稿·卷四七五·列传第二六二》)等。

二是被贬或赴任的政府官员。唐代诗人李商隐(《桂林》《桂林路中作》),南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宋代广西行政长官范成大(《食罢书字》《送周直夫教授归永嘉》《骖鸾录》)、周去非(《岭外代答》)[11]、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集句》)、张栻(《送甘甥可大从定叟弟之桂林》)、李师中(《菩萨蛮·桂林》)、王正功(《鹿鸣宴劝驾诗》)等,明代曾任刑部主事后被发配南宁的董传策(《游桂林诸洞岩记》)。

3 湘桂古道历史文化名人活动遗存

湘桂古道历史文化名人现存活动遗迹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日渐消逝,形势不容乐观。笔者及项目团队于2019年7-10月的实地调查走访发现,与湘桂古道历史文化名人湘桂的遗存有如下七类:

3.1 石刻

现存石刻[12]分为四类:一是拴马石,如竹塘村清嘉庆武举人蒋钟世拴马石一处;二是诰封碑,如竹塘村郭家诰封碑、暇陂诰封碑,水头村诰封赵炳麟家人的四品诰命诰封碑3处;三是墓志碑文,如张同敞夫妇墓诸碑[13];四是题石碑刻,如湘山寺碑刻群、古严关碑刻群。

3.2 公祠

走访过程中,在建筑类遗存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当属各地公祠,如新竹塘村蒋氏公祠、“燕窝楼”(蒋姓祠堂)、彰甲村唐祥宇祠、才湾村新庄公祠和春谷公祠。

3.3 佛寺

佛寺遗存以湘山寺为代表。湘山寺号称楚南第一名刹,创始人为全真大师,寺内妙明塔为安放湘山寺创始人全真大师(寿佛)肉身而建造。

3.4 泉井

泉眼以“滑石泉(道乡泉)”为代表。宋代灵川县令的王洵、贬官邹浩、灵川知县蒋一葵都曾为此泉撰文,现存多块碑刻。

3.5 桥渡河堤

桥梁以霞云桥为代表。严震直(《通筑兴安渠陡记》)、颜皡(《重修灵渠赋并序》)曾对其进行描述,霞云桥现今仍能通行。

渡口以大圩为代表。清光绪三十一年《临桂县志》称其为“水陆码头”,成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现今古镇建筑、码头保持情况较理想。

河堤以黄龙堤坝为代表。明代俞安期在《舟过秦渠即景》一诗对其进行了描述,现仅存大量基石。

3.6 关隘驿站

关隘以古严关为代表。宋代周去非、范成大、刘克庄、黄海等都对严关进行了介绍,古严关城门、城墙保存较好。

驿站以白云驿为代表,南宋范成大赴桂路途中曾在此留宿,现今白云驿仍存。

3.7 古街

以三大古街为代表:界首古街、白竹铺古街、三街。

界首古街:现存《重修南坪庙巷道碑记》《福缘善庆碑》《修补南坪庙巷桥路碑》,但是现在界首老街的传统建筑和铺面能保持原貌的已经不多了,因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与界首古街直接相关,故为现界首古街文化遗存增添了新的魅力。

白竹铺古街:严嵩经过兴安白竹铺时留《白竹铺》诗一首,白竹铺现存一段长三百多米、宽约三四米的古商铺街道,三十余座古民居和商铺。

三街现尚存三座城门:镇南门、东胜门和拱北门,三座城门上建筑已失,仅剩城门洞。镇南门是现存三座城门中最完整、最好的一座。

4 湘桂古道历史文化名人研究的意义

4.1 加强历史文化研究,梳理地区文化发展脉络

湘桂古道作为联通湘桂两省区的重要通道,通行或生活于此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丰富,但直到近年湘桂古道的价值才慢慢被重视起来。作为古代粤地与中原地区重要的沟通通道,往来于其中的贬官罪臣、文人墨客、军事将领等历史文化名人,作为天然传播载体,将粤地与中原文化在此汇集、碰撞、提升、发展,使得中原文化融入粤地居民的生活、精神的同时,也将粤地文化的特色、亮点带出粤地,发扬光大。而这一融合过程的动力是什么、过程如何、影响如何是了解湘桂古道、粤西地区,乃至粤地地区文化发展脉络的必修课。

4.2 审视文化融合进程,挖掘地区文化发展特色

作为远离中央政治核心的边塞地区,粤地的发展进程一直稍落后于周边省区。湘桂古道自秦汉时期就已存在,但粤地的文化发展步伐并未因走出粤地,粤地仍是穷山恶水、蛮荒一隅的代名词。直到唐宋时期,随着越来越多的贬官罪臣、军事将领、文人墨客的涌入,才真正让粤地文化得以快速发展、迅速与中原文化融合。

而这种融合在速度、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湘桂古道作为与中原文化融合的门户,与中原文化的接触距离、接触方式、接触频次、接触深度等相较于其他地区具有先天优势,故湘桂古道沿线地区与中原文化的融合速度快、内容广,融合效果明显高于粤地其他地区。例如在唐至清代的科举考试中,桂林籍考生在广西考生中具有三鼎甲人数多、考中进士人数多、考试家族兴盛等三大亮点①。

对湘桂古道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就是不断审视中原与粤地文化融合进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挖掘地区文化发展特色,总结地区文化发展经验,将为更好地发展地区文化,促进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积蓄力量。

4.3 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助力地区旅游资源开发

湘桂古道沿线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但分布区域较分散。沿线四段(全州、兴安、灵川、桂林)各有其特色,但大部分历史名人资源是相同或类似的,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单打独斗很难发挥此地历史名人资源的整体优势,故需要对湘桂古道沿线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合理整合,协同开发,适应地方旅游业发展特色,打造文化旅游新品牌。

注释

① 黄明光在《广西桂林科举考试的亮点》一文中列出了桂林籍考生的此三大亮点。

猜你喜欢

文化名人古道桂林
走古道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桂林行
韩国汉诗中的齐鲁文化名人形象研究
文化名人与淮扬菜
文化名人
———刘训毅
乐!乘动车,看桂林
广西历史文化名人郑小谷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