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题一课”让解题教学走向简约、精准和高效
——以一道多元变量的条件最值问题为例

2021-01-24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214123

中学数学月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一题原题最值

李 湘 (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214123)

1 问题背景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经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 数学解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应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平台.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所以,解题教学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加强解题教学是提升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 如何上好习题课?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解题教学的效益?这是每位数学教师都应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题海战术的课堂节奏快、容量大,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希望能给学生多灌输一些题型,多传授一些方法,课后再给出大量的习题让学生操练,而学生则忙于记录,稀有思考,课后的重复训练和大量刷题费时又费力,效果还差强人意. 针对这种现状,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对解题教学的方式做了一些对比试验,感到“一题一课”具有简约、精准和高效的特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所谓“一题一课”,就是对一道题或一个材料进行深入研究,认真琢磨其本质,通过纵横联系,将孤立问题“串”起来;通过课外拓展,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基于学情,科学、合理、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探索活动,从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以此达成多维目标的过程.[1]下面记述一道多元变量的条件最值问题的教学过程,与同仁交流.

2 教学案例

2.1 原题呈现,聚焦学生的思维

这个问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一经提出,学生就积极地展开思考,尝试求解. 但都未能成功.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研究过与其类似的问题吗?有没有积累过关于这一类问题的解题经验?

2.2 类题铺垫,引发学生的记忆

学生认真回忆,互相交流,反响热烈.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给出以下问题作为铺垫,为解决原题提供知识和方法的储备.

师:先请大家看一个比较熟悉的问题.

问题2已知正实数x,y满足xy+x+y=3,则x+y的最小值是.

这是一道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得到这个问题的不同解法.

师:生1利用已知条件,通过消元,转化为一元变量的最值问题,然后运用基本不等式求出了最小值. 非常好!

师:生2和生3的解法,虽然过程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需消元,只需运用整体处理的方法,直接由基本不等式求出函数的最小值,显得既简洁又巧妙. 请大家再看下面的问题.

很快有学生想到先将目标函数变形简化,再运用基本不等式求出其最小值.

生众:可以的,也不难解决.

师:上面两题中都只涉及两个变量,有遇到过三个变量的问题吗?

师: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

师:这个想法不错,大家试试看.

设f(x)=x3+18-3x,f′(x)=3x2-3. 令f′(x)=0,可得x=±1,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回过来看看,我们开始提出的问题,有办法解决了吗?

2.3 探索解法,提升学生的能力

学生交流讨论,探索原题的解法,很快就有同学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2.4 变式引申,拓展学生的思维

师:上面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探索了原题的解法,对这个问题,大家还有一些新的想法吗?能不能由原来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来?

生9:我想啊,能求出W的最大值吗?如果将问题变成求W的取值范围,又怎么求解?

师:这个想法有见地. 我们解决一道数学问题,不能就题论题. 要善于从这道题出发,作一些变式,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将这道题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就今天的这个问题而言,大家能求出W的最大值吗?试试看.

2.5 总结提炼,完善学生的认知

师:很快又到下课的时间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研究内容.

生11: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多元变量的条件最值问题的求解方法.

师:我们是怎样进行研究的?研究的方法是什么?

生12:我们从一道典型的问题出发,联想已经研究过的类似的问题,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方法,探索得出这一类问题的一般的解题方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2:掌握了求解多元变量的条件最值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一是利用已知条件消元,将其转化为一元变量的函数最值问题来处理,二是借助基本不等式整体求解.

生13:体会了等价转化、分类讨论、先猜后证、类比等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师: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要注意什么?

生14:要关注“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师:求解一元变量的函数最值问题,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生15:可以借助函数的图象,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导数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基本不等式.

师:对今天的问题,大家还能做哪些探究?课后不妨试一试.

3 教后反思

“一题一课”的学习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小切口,深挖掘”,对数学“题”进行深度挖掘,以“原题”为本,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探究题,由浅入深,逐个击破,真正做到了深度学习,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从低阶逐步跨越到高阶思维.[1]本节课给出的原题即问题1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 对于多元变量的问题,处理的常用方法是消元法和基本不等式法,如何让学生体会这两种方法?本节课的一系列问题串,给学生铺设好了台阶,问题2和问题3难度适当提高,都能转化为一元函数,然后用基本不等式或者求导得到最值,也可以直接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双元变量的最值. 问题4的设计是让学生感受从二元变量跨度到三元变量,通过问题4,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消元的思想和方法,尤其是三元变量的消元方法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从而能顺利地解决开始给出的问题1. 这一串问题很好地体现了“一题一课”的选题原则:层次性、开发性、广延性. 问题的层次性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学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问题的开放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问题的广延性,易于学生发现问题并做进一步的探究和推广.[2]

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它们都成堆地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找,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 ”数学问题好比蘑菇,成堆同根地出现. 在进行解题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够以具有典型性、可以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原题为出发点,运用“一题一课”的模式,开展“蘑菇式”的变式探究活动,既可以让原本较枯燥无味的解题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也能收到“讲一题、通一类、得一法”的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以一道题为主线,围绕着一个主题开展探索活动,揭示问题本质,提炼解题策略,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显得简约、精准和高效.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可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容易遗忘,使其课后再做类似的问题时感到得心应手,逐渐感到学习数学不再枯燥无味.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建议各位数学教师重视对解题教学的研究,努力探索和构建出更多的、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解题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跳出题海”,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解题教学真正走向简约、精准和高效.

猜你喜欢

一题原题最值
单调任意恒成立,论参离参定最值
解法一真的不适合学生吗?
聚焦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
巧用不等式求最值
数列中的最值题型例讲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一道高考试题的四次拓展
让思维的花朵更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