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1-01-23杨在权
杨在权
【摘要】站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必须及时创新传统教学思路,明确本课程教学重要性,结合教材内容积极构建高效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强烈学习欲望的同时,自然也是教师教学工作更具有效性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立德树人是现阶段各个学校响应道德与法治教育政策进行教学的方针背景。为了提高立德树人背景下,在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日常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活动的进行,都应该要求构建高效课堂。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主要内容分析
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当前社会上更加需要良好素质的群众,出于这一目标下,初中时期教育工作,更应该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环节形成极高关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与道德相关的知识,不管是今后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可以灵活应用到实践当中,在引导学生正确三观意识的基础上,自然能够为今后学生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想能够营造从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环境,首先就需要教师及时创新传统教学思路,根据学生学习基础以及身心特点等制定教学计划,推动接下来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伴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进行,教师也应该找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快速制定针对性处理措施。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做好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改变过去单纯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当前学习能力等,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只有学生深度掌握所学内容,具备极高道德素质等品质,才能够为今后灵活应用所学内容奠定良好基础。而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意识,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初中学生教学工作,自主学习习惯是必须养成的部分,教师必须适当创新传统教学方式,切实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环境中,为道德与法治综合学习素养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二)促进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沿用一贯式教学模式的教师,虽然中间会进行一些提问,但是整个过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保持强烈学习欲望,制约了学生学习效率。随着高效课堂理念的提出,就是希望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围绕教材内容做出深入研究,构建良好互动课堂环境。因为班级学生具有大致相同的学习基础以及能力,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之间开展有效沟通,自然也能够保证学生对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三、立德树人背景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方式
(一)深化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新时期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灵活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良好品质形成重要性,不管是哪一个知识还是教学环节,都应该有效灌输立德树人观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时代发展步伐,抛弃灌输式教学形式,在每一节课开始之前,综合学生学习水平以及兴趣等方面制定教學方案,提高教学方案可行性以及合理性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融入马克思主义或者是核心价值观等知识,全面落实并贯彻立德树人观念,才能够支撑学生高效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真正实现自身综合素养提高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实践与教育理念相结合
实际教学工作的进行,教师应该将整个过程都体现出立德树人理念价值。尤其是品质教育类的工作,不单单希望教师能够深入讲解理论知识,而且也应该拉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将两者有效整合,高效推动接下来教学活动的进行。同时,不管是学生生活还是学习中,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保持良好言行举止,做好针对性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当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以后,可以将重心适当延伸到课外相关资料中,经过大量知识的灌输,保证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明显提升。
(三)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务虚与务实相互融合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工作的进行,不仅需要强调无形教育重要性,而且也应该加强有形教育关注程度。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因为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出现,将其有效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不仅能够适当降低教材知识点学习困难性,而且也与学生学习兴趣相一致。教师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然后提前收集与之相关的图片或者是视频等,将原本枯燥学习内容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带去巨大视觉冲击的基础上,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环境中,为今后良好发展做好铺垫。
结束语:
处于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社会所需要的不单单是具备极高专业能力的学生,更多的也对同学综合素养形成了极高标准。初中时期的教学工作,道德与法治作为不可缺少的部分,要想能够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获取到高质量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致力于高效课堂构建当中。
参考文献:
[1]赵丽莉.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正确观念的培养[J].甘肃教育,2020(0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