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流行演唱教学方法的探究

2021-01-23王晓

音乐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高职院校教学方法

〔摘 要〕流行音乐是当下发展迅速,传播广泛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并且歌曲简单易懂,因此它成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开展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提高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流行演唱教学的教学效果,需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探究,本文分析了流行音乐的特点、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全面提高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流行唱法;教学方法

流行演唱是流行音乐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因为其时效性强、通俗易懂、传播媒介宽泛,而深得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与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相比,它更贴近生活和时代,歌曲表达的感情易和听众产生共鸣。随着我国的发展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教育教学的目标。所以,当前高职院校对声乐教学也十分重视。本文中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流行唱法教学。

流行音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从音乐风格分类角度来讲,流行音乐的风格非常丰富,主要有爵士、布鲁斯、R&B、民谣等,风格的多样性使得流行音乐可以有更大的受众面。(2)从音乐内容的角度来讲,流行音乐通俗易懂,并且容易被接受和理解,所以即使是没有音乐基础的高职院校学生,也可以从零开始学起。(3)从音乐旋律的角度来说,有些风格的流行音乐的音域比较狭窄,比如民谣风格的作品,非专业人群学习演唱比较容易,此外,流行歌曲很多是分节歌,一般都十分简短,还可以和其他各种流行元素拼接,旋律及内容呈现多样化,不受题材等限制,和舞蹈的联系非常密切。(4)从音乐情感的角度来说,流行音乐的表达十分直白,能够彰显出人们的感情世界。(5)从音乐传播媒介来讲,流行音乐与当下的新媒体传播的发展紧密相连,除了传统的收音机、电视、光盘等传播媒介外,新兴的数字传播模式MP3、互联网、手机APP等新媒体的传播媒介的发展,使得人们学习、接触流行音乐有了更多元化的途径。(6)流行歌曲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时代潮流而不断发展,反映出社会的进步,得到人们的情感认同。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层面的音乐教育专业是一个开设时间比较久的培养面向小学及学前音乐师资的传统专业,但音乐教育中流行演唱方向的师资培养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一个新兴学科方向,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有新困难和新挑战。因为高职学生的学习背景及基础不同,大部分学生的音乐演唱基础比较薄弱,同时作为教育类专业还要有别于表演类专业的学习目标,要培养学生能唱能教的综合技能素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分组,采取因材施教、课堂模拟等教学方法,以提高专业教学效果。

(一)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流行演唱技能上的教学方法

1.对于没有任何演唱基础的学生

(1)增加对流行音乐的了解。对于这些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学生,要增加他们流行音乐接触量,依托各类播放设备细细欣赏教师课上布置的流行音乐作品,平时要做到多听、多看、多学、多唱,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流行音乐的各种风格,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了解同学将来的就业意向,并和教师积极互动。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一般以就业为导向,了解他们的就业需求,在教学中针对他们将来的职业需求划定教学重点,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3)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万事开头难,因为学生没有音乐基础,所以在专业课上学生必须练好演唱的基本功。根据科学系统的演唱训练方法,从控制演唱气息的训练,到音色的训练和声线的统一、咬文吐字的正确性、共鸣训练等,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2.针对后改专业学生的教学

这部分学生原来学习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等其他唱法,现在改学流行唱法。这部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声机能状态的调整。

(1)针对美声唱法改学流行唱法的学生教学。由于这部分学生的声音洪亮、气息足,但是流行唱法对声音的要求不同,它要求自然,气息的运用和吸入量不要特别夸张,要求歌曲处理细腻、唱法讲究个性特点等,所以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2)民族唱法改学流行唱法的学生教学。由于民族唱法的声音位置偏高,这部分学生的咬字清晰、声音细、位置高,这也是和流行唱法不一样的地方。流行歌曲主要追求自然的音色、真摯的情感,所以,这部分学生的最普遍问题就是中低音放不下来,因而在教学中一般选择中音舒缓的作品,例如民谣类、抒情类作品,低音区多运用胸腔的共鸣,中音区多运用咽喉腔的共鸣,这样可以自由转换声线和腔体,力求完美合一的境界。

3.针对一直学习流行唱法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对流行唱法的了解比较深入,机能的运用和对作品风格的把握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对其教学一般做到以下几点:

(1)巩固流行唱法的基本功,进一步提高演唱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唱细节,在现有基础之上,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断拓宽音域及风格,提高歌曲的感染力和演唱境界。

(2)演唱中加入表情艺术。在唱歌过程中要做到声情并茂。通过不同的表情艺术来展现作品的不同风格,可以将歌曲的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演唱张惠妹的《人质》,一定要理解歌词的意义,表达出悲伤的感情,如果你的表情不伤感,那么不论你的演唱技术多高,也不能打动观众,所以在唱歌时,一定要发自内心,协调运用头部、手臂等,做到演唱有声有色,让人印象深刻。

(3)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多元化人才。现在社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所以为了提高自己将来的竞争力,也要争做多元化人才。可以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如表演、舞蹈、主持等,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流行演唱教学技能上的教学方法

1.教学材料、设备方面

教学过程的开展离不开前期的备课准备、教学设备的应用,因此面向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上也要融入以上内容教学方案、教学课件的制订。教学方案是开展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个教学材料,首先要明确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不同教学方案就不同,要告诉学生基本的教学方案主要涵盖教学对象、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环节。教学课件主要围绕曲目的选择,依托书籍、音乐软件APP等进行曲目的选择。

教学设备的应用。要让学生熟悉流行演唱教学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各类教学用具,在机能训练过程中所常用到的钢琴,要培养学生练声曲目的演奏;作品演唱环节中的音响设备、话筒、功放的调试及应用,培养学生根据不同声音特点调节功放、运用话筒等教学技能。

2.模拟教学课堂的开展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因此除了把学生的专业课上好,还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搭建模拟教学的实践平台。

做好课堂记录。安排学生进行专业课跟课,熟悉上课的流程,对于课堂每个授课环节的授课方式、授课技巧要进行认真记录。课后进行复习,形成自己的授课语言、授课方法。

开展模拟课堂。进入高年级后学生分组进行角色互换,可以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互相授课训练,也可以高年级给低年级学生进行授课训练。教师在现场给予必要的指导。

3.开展校外教学实训

在做好校内教学实践的同时,结合校企合作单位、校校合作单位让学生深入行业一线,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从中学习面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授课对象,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让学生积累相关行业的教学经验。

(三)高职院校在音乐教育专业中流行唱法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加强流行音乐的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流行音乐教学方向开办的时间较短,教师呈现出年轻化,一般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教学经验不足,并且在教学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一定要注重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授课技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比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声乐教师交流会,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进步提高;还可以聘请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专家来学校对流行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效果。

2.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由于流行音乐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对流行音乐正确认识,提高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且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流行音乐的教学效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的时效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选取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大众作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音乐修养。

3.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积极建设校外培训基地,特别是有針对性地加强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艺术培训机构、社区等单位的联系,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让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有机会到行业一线进行工作实践。同时建立规范的学生校外实践的制度和流程,不断提高学生实操能力、工作能力。

从近几年报考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流行演唱方向的人数年年递增,可以看得出本专业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所以发展前景十分美好。高职院校要加大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变教学方法,顺应时代发展,建设高职院校自己的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①李媛媛:《浅析我国通俗唱法的发展趋势》,《通俗歌曲》,2013年,第10期,第8-9页。

②马秋华:《“通俗唱法”教学实践与研究》,《歌唱艺术》,2011年,第8期,第16-18页。

作者简介

王晓,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高职院校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