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1-01-23黄颖欣毛荣军徐园园莫超华彭慧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涎腺多形性脂肪瘤

黄颖欣,毛荣军,徐园园,谢 乐,莫超华,彭慧芝

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涎腺肿瘤,约占所有涎腺肿瘤的55%[1]。平均发病年龄46岁,女性比男性稍多见。瘤组织主要由导管上皮、肌上皮及黏液样或软骨样的间叶成分构成。在少数罕见情况下,肿瘤组织内脂肪成分可占据肿瘤组成的90%以上,称之为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lipomatous pleomorphic adenoma, LPA)[2]。LPA极其罕见,文献报道较少,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现报道1例LPA,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收集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1例LPA,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随访资料,病理切片由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复阅确诊。

1.2 方法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5 μm厚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应用SuperVision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所用抗体包括GFAP、S-100、CK(AE1/AE3)、EMA、Ki-67,均购自上海杰浩生物公司。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患者男性,46岁,病灶位于右侧腮腺,病程16个月,无发热疼痛,就诊前1个月自觉肿物明显增大。专科检查:右侧腮腺耳前及耳垂下区见明显隆起,肿物大小3 cm×4 cm,质中偏软,无压痛,表面光滑,活动性好,无粘连,局部无麻木,无同侧面神经损伤症状,张口度3.7 cm,同侧腮腺导管未见红肿,未见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2.2 影像学特征B超示右腮腺稍大,变形,表面不平,内见1个类圆形实性低回声团块,大小34 mm×21 mm×28 mm。团块包膜清,规整。团块实质回声不均匀,局部见稍低回声团,团块血供呈散在型,丰富度:Ⅰ级。B超考虑右腮腺内实性占位性病变(良性表现,混合瘤可能),建议定期随访。

2.3 病理检查眼观:类圆形肿物一个,大小3 cm×2.8 cm×1.9 cm,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图1),切开切面淡黄色,质地软。镜检:瘤组织包膜完整,肿瘤组织主要由脂肪及多形性腺瘤成分构成(图2)。脂肪组织占据肿瘤组织的主要成分(图3),与多形性腺瘤成分之间相互穿插,形成蜂窝状外观,弥漫分布于瘤组织内(图4);多形性腺瘤成分主要由黏液软骨样基质、上皮和肌上皮细胞构成,被脂肪组织不规则地分离,局灶可见典型的多形性腺瘤结节灶(图5),肌上皮细胞呈条索状、管状、网状及不规则片状分布。

2.4 免疫表型瘤组织中上皮、肌上皮细胞表达CK(AE1/AE3)。肌上皮细胞及脂肪细胞表达S-100(图6)、GFAP。内层导管细胞表达EMA。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约1%。

①②③④⑤⑥

3 讨论

LPA于1999年由Seifert等[2]首次命名。Seifert等[2]提出,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肿瘤组织的90%以上为脂肪瘤样成分者可称为LPA。

3.1 临床特征复习文献报道的LPA,加上本例合计报道12例LPA(表1)[2-11],发病年龄14~74岁,平均41.4岁,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为1 ∶3。发病部位分别为腮腺(7/12,58.3%)、上颚(3/12,25%)、下颌下腺(1/12,8.3%)、耵聍腺(1/12,8.3%)。临床表现多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物,无功能障碍,病程为16个月~10年。肿块最大径0.9~4 cm,有薄层包膜,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切面均为灰黄色,质地软。12例LPA均行外科手术切除术,其中8例获得随访,均无复发。

表1 12例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资料

3.2 影像学特征B超示实性低回声团块,包膜清楚,团块内血供呈散在型。CT检查提示肿块内脂肪及软组织密度影[4]。MRI显示肿块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9]。

3.3 病理学特征LPA形态学表现为富于脂肪成分的多形性腺瘤,其中脂肪成分占据肿瘤组成的主要成分,达到90%以上,可有薄层的纤维包膜,多形性腺瘤成分中包含上皮细胞成分形成片状或管样,细胞类型可有多种变化,包括鳞状、梭形、基底样、立方样、浆细胞样等,肌上皮细胞可呈条索状、小梁状、网状或不规则片状分布,基质中,除脂肪成分外,可见黏液样、软骨样成分。

3.4 鉴别诊断LPA需与发生在涎腺的脂肪腺瘤、脂肪瘤、梭形细胞/多形性脂肪瘤、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间质脂肪增生以及肌上皮瘤伴脂肪化生加以区分。脂肪腺瘤由脂肪细胞、柱状细胞及基底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及基底细胞排列呈细长的小管状结构,管腔内可含有嗜酸性分泌物。脂肪瘤在涎腺的良性非上皮性肿瘤中占比20%,主要发生在男性(95%)[2],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脂肪细胞呈不规则的小叶状排列,小叶间可见纤维组织条索分隔,可见散在分布的小血管。肿瘤周围可有纤维包膜,肿瘤内无涎腺的小叶及腺泡组织。梭形细胞/多形性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脂肪瘤,镜下由增生的无异型的梭形细胞、成熟脂肪细胞、肥大细胞、多核畸形巨细胞和小花样细胞组成,间质见绳索样分布的胶原纤维[13]。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好发于四肢皮下或深部软组织,镜下由成熟脂肪组织构成,细胞大小差异显著(核局灶有异型性),有MDM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14]。涎腺脂肪组织增生多见于老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病变不形成局限性的肿块,镜下可见涎腺组织内增生的脂肪细胞呈弥漫分布,穿插于涎腺小叶及腺泡之间,病变周围无包膜。肌上皮瘤伴脂肪化生主要根据导管的相对缺乏、无黏液软骨样和软骨样区与LPA鉴别。

3.5 免疫表型与组织起源、遗传学LPA的组织起源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在光镜下可观察到改良的肌上皮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变。肌上皮细胞免疫组化表达CK、vimentin、GFAP和S-100,有时也可表达actin。电镜显示下肌上皮细胞内含有脂滴、张力丝及桥粒等结构[2,5]。间质脂肪细胞免疫组化表达S-100、GFAP。约70%的多形性腺瘤有核型异常,已区分出4个主要的遗传学亚型,其中伴8q12重排的靶基因是PLAG1,伴12q14-15重排的靶基因是HMGA2。目前鉴定的5个含PLGA1和HMGA2融合的基因可作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标志。

3.6 治疗及预后文献报道12例LPA的治疗方法均采用手术切除术,本例采用肿瘤瘤体加瘤周5 mm部分腺体切除术治疗,12例中8例有术后随访资料,均未见肿瘤复发。因此,手术切除是治疗LPA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涎腺多形性脂肪瘤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干及涎腺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PLAG1在涎腺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口腔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