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1-01-22陈茂林

山西教育·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师生关系学校

陈茂林

初到山西省教育学院时,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我都要挤出一部分经费送教师外出进修,抑或是代培硕士、博士研究生。几年后,我发现有的年轻教师在知识上是长进了,但是在教师应有的教育教学能力上,特别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行上却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实践告诉我,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还应该重点抓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要引导教师在社会责任感、个人品德、工作态度、学习精神等方面为学生作出榜样,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灵魂。二是工作能力。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是教师走向成熟必须具有的能力。三是专业知识。学校要为教师的知识更新创造条件、提供方便,通过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努力扩大教师的知识领域,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一个好校长为什么能造就一所好学校?是因为校长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道德品行感染着教师,是因为校长把自己的办学理念转化成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理念,是因为全体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把校长的办学理念落在了实处。校长的办学理念来源于对国家教育方针的深透理解和坚决执行,来源于对学校实际情况的全面了解和灵活把握。校长只有既了解上情,即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又了解下情,即学校教师、学生、环境、基础的实际情况,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是校长办学理念的基础。

校长的办学理念不是空话、大话、套话,而是实实在在地把教育方针具体化了的实话。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与目的是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打基础。教师的整体素质决定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校长要引导教师在以下三个问题上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把它作为落实办学理念的工作悉心抓好。一是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所谓学生观就是教师如何看学生,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如何对待学生。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的师生关系存在着许多不应有的问题。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是激励学生主动成长的不竭动力,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教师应该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对于学习一时有困难、行为一时有过失的学生,老师更应该特别关爱。上世纪五十年代广泛提倡的“母爱教育”,正是适应了尚未成年的中小学生,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母爱,人世间最纯洁、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老师应像母亲一样,敞开心扉,爱每一个学生,坚信“师生关系就是教育教学质量”。二是确立正确的质量观。所谓质量观,就是明确什么是教育质量。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教育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是以分数高低判断教育质量的,虽然也有“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之说,但是具体执行起来唯有分数是实实在在的依据。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谁也无话可说,谁也得默默服从。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各类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是我们必须严守的质量标准。教师自己先明确,然后带动家长都知道:升入重点大学或者一本、二本的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学生,升入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也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学生。比升学率,比一本、二本或重点大学的录取率,是不科学、不理智的。学历并不完全等于能力,学校也不一定代表质量。用人单位迷信高学历,家长盲目追求名学校,同样是不科学、不理性的。到底什么才是教育的质量呢?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整体素质都得到了提高,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就是基础教育的质量。只有全社会都有这样的共识,我们才能理性地看待分数,冷静地对待升学,科学地选择学校,进而从浮躁不安中解脱出来,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三是确立正确的人才观。所谓人才观,就是明白什么是人才。德才兼备是人才的唯一标准,德、才缺一不可。人才是相对的,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可能在运动或者艺术领域一知半解;一个成绩卓著的运动员,可能在数理化方面平平淡淡;一个著名作家,可能原先的数学成绩常常难以及格。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不足为奇。作为教师应该知道,任何一个人都要生存下去,都会有所作为,人类社会正是在各类人才的努力下才显得丰富多彩,文明昌盛。一个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是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努力向上,成为学生发展的打气筒和加油站,让学生充满自信地成长。教师应该不以结果为依据,而应该以发现为起点,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端正品行,通过学习与实践,在某些方面优势突出,这就是人才。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问:说的是校长的办学理念,怎么扯到了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这得从中国的教育问题说起。长期以来,我们的师生关系处于不平等、不民主的状态之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必然是低质量甚至是失败的教育。衡量教育质量,是看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实际表现,是看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实际能力,而不是单一的书本知识占有量,更不是考试分数,也不是什么学历或者什么学校毕业。恰恰在这两个要害问题上,我们的“唯分数”“唯学历”“唯名校”占有不小的市场,搅得人心浮躁,很难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至于人才观,我们存在着“一把尺子量到底”的传统观念,求全责备、盖棺定论,忽视个性特长的发现与培养,扼杀偏才、怪才、鬼才,这就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特别是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后,还需要再培训、再打磨才能逐步适应工作。如何确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是全社会都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首先是教师要更新观念,并且通過家校沟通、相互结合,与学生家长在“三观”上确立新观念,共同推动我们的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知识更新、教法改革是必须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观念不变,就方法说方法,或者学历再高,还是重复传统的老路,仍然适应不了现代教育的需要。我理解,所谓的现代教育,并非楼房高、设备好、学生多,而是教师的观念新,有一支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队伍。就教师应有的观念来说,当前亟须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把学生当人,以学生为本,在师生关系上有所突破。学生是有个性、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不是没有生命的容器。教育教学活动不是把知识、道理灌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主动去理解、去接受,并且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践行。学生是有尊严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因此,老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可能有和谐的教育环境,学生才能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二是关注个性,发现特长,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有所突破。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家庭条件不同、社会环境以及风俗习惯不同,这些都会对个性的发展产生影响。学校教育的责任就是扶持那些有益的个性发展壮大,扼制以至最终消除那些不良的个性表现。不让人有个性的教育是抹杀个性、摧残人性的教育,因而是学生厌恶的教育。个性是共性的基础,共性是个性的方向。个性丰富多彩,共性才能五彩缤纷。三是注重科研的含金量,提升教育教学艺术,在教育科研上有所突破。经验是有效的,因为那是许多有心人长时间实践的结晶;经验是重要的,因为它确实解决了许多人遇到的困难。但是,仅凭经验是不够的,必须重视教育科学研究,通过科研,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要向科研要质量。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有个性、有思想、会变化、可塑造的活生生的人,而人的工作是最深邃、最复杂因而也是最难做的。为此,教育科研要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生。通过研究,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所思所想,了解学生对老师的期盼和要求。对学生研究得越深刻、越细致,方法便越有针对性。方法有了针对性,工作才有实效性。四是主动参与,注重实践,使学生在应有的能力上有所突破。中小学生应有的能力与成年人是有区别的。为此,学校要组织教师研究小学生、中学生各自应有的能力,比如会学习的思维能力、会交往的合作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适应能力、承担学生活动的组织能力,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经受挫折打击的心理素质等等。能力不是听来的,不是看来的,不是说来的,而是在亲自参与的实践中感悟和积累起来的。为此,只有主动参与,反复实践,才能具有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有的能力。五是转变观念,多元评价,在如何评价学生上有所突破。我们目前在学生评价上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偏向:一个是重视知识的记忆与考试分数的多少,忽视全面成长与能力的提高;另一个是重视听话与驯服的,忽视质疑与创新的。这是两个很“要命”的偏向,如不及时纠正,必将进一步影响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拉大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为此,应该参考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制定我们自己的学生评价标准,尽可能拓展视野,瞄准社会发展的前沿,多一把尺子,多一分激励,从而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成长的地方。有这样一副楹联:“三尺讲台演示着老师的恢宏胸怀;一间教室坐满了国家的未来精英。”老师的恢宏胸怀是什么?大写的人,装满爱心的人,引领学生做人的人。未来精英是什么?有知识的人,有能力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普及后,有人认为网络教学可以取代现有课堂,甚至认为教师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其实,网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补充或拓展,它替代不了教师,更替代不了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合作与心与心的交流。目前,出现一些“网络学校”,如何利用这一现代科学技术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切不可成了类似各种复习资料或者各种校外教育机构那样变成学生的负担。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不仅不应削弱教师的作用,而且应该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中小学校长应该组织与引领教师思考以下问题,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二是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三是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如何把书本知识讲活,让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五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讲解,为学生树立一个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榜样。六是如何以教材为例子,引导学生思维,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学生学会思维的过程。七是如何大胆质疑,为学生树立一个敢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创新的榜样。八是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人格的力量,比如理解人、尊重人、积极鼓励、善意批评、勇于自责、乐于倾听等等,使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成为吸纳新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在老师引领下学习做人的过程。九是如何通过老师的灵活运用知识,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十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导学生认识合作的重要性,从而逐步学会合作。

与此同时,特别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改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公寓文化的设计与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网络信息的获取与使用,教育科研课题的承担以及深入细致的家庭访问,等等,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成长。

(作者系原山西省教育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师生关系学校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学校推介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如何关爱学生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