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2021-01-22张义新
张义新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重大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世界奇迹。在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党在农村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的整体同步提升。而精神文明进步和乡村文化的振兴离不开教育,农村的基础教育、新型农村职业教育、农技知识普及教育、美丽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产业培训等,是教育与乡村振兴融合的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思想先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法宝,乡村振兴也必须从思想根子出发,让新时代农民立足乡村振兴,积极转变观念,在现有脱贫成果的基础上,依托本地资源,努力探索新路。但是,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可能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必须依靠教育,培养新时代乡村青年的家国情怀、家乡情怀和与时俱进的观念。乡村振兴既要塑型,更要铸魂。只有使一代代农民热爱乡土、立足乡土、建设乡土,通过不懈努力、勤劳致富、用心耕耘,才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朔州市朔城区区位优势独特,文化底蕴深厚,这是朔城区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也是朔城区乡村人民的精神依托。朔城区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走好开放发展之路,着力于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挖掘与开发,面向全省、全国,甚至面向世界宣传本地乡土文化,做大做强文旅特色产业。而这一切,需要依靠教育。
2020年4月,朔城区教育局利用利民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红色基因,为全区中小学生开辟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在促进乡村旅游业开发、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利民古堡区位独特,背靠巍巍的黑陀山,西临雄伟的偏头关,南眺蜿蜒的古长城,东望俊秀的儿女山,是商旅行贾的集散地。因环境优美,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是西山一带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利民堡作为朔平西山抗日根椐地,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发挥了重大的战略作用。此外,利民堡四周高山林立,无数乳白色的风力发电风车错落有致地排列于山脊之上,每年有20万千瓦清洁电力源源不断送往京津唐地区。清洁能源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开发的红色抗战文化、绿色生态文化、金色长城文化、银色赏雪文化相映成趣,吸引了大量游客观光旅游,招来了无数文人雅士采风写生,这里的青山绿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朔城区教育局充分利用利民堡的资源优势,为广大中小学生打造了一系列研学旅行的平台和内容。如编写了一套利民研学基地本土教材,内容包括红色文化、长城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名人名匠、民间故事等;在研学旅行中着重突出“利民精神”,即守土尽责的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开设了四个展馆,即红色展馆、农耕展馆、民俗展馆、长城古堡展馆;打造了四条线路,即红色线路、绿色线路、金色线路、银色线路;等等。
利民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开辟,为利民山区乡村振兴带来了勃勃生机。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础在教育。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进程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尤其是青壮年劳力持续外出,这是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短板。社会资源往城市集中,教育资源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偏远的不发达地区,由于入学儿童逐年减少,乡村学校不断被合并,学校数量持续减少;优秀乡村教师出于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的考虑,不断流向城市,乡村师资力量得不到保障。
要想留住农村的青壮年,就得先留住他们的孩子。办好一所乡村学校,就是在乡村振兴中扎下一个“稳定器”。因此,乡村振兴不光要做到经济振兴,更要做到教育振兴,尽最大努力保证教育公平,保证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是用政策倾斜保障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和职业发展。保障教师的工资待遇,就是让教师成为这个社会最具职业自豪感的群体、最具理想主义气质的群体、最具正能量的群体。同时对乡村教师、支教教师在职称晋升、评优评模等方面进一步给予倾斜,以达到稳定、充实师资力量的目的。
二是招收定向生投身乡村教育。乡村教育需要活水灌溉,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因此要多措并举招收定向生回乡任教,鼓励高校毕业生扎根乡村、奉献乡村,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在珠海校区首设“志远计划”。该计划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为原则,为乡村定向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这样积极的办学实践我们可以拿来借鉴。
三是引导社会资源流向乡村教育。在我国,一直有尊师重教、兴办义学的传统,捐赠是教育系统资金的一大来源。因此,可以从税收政策、投资优惠等方面引导社会资源流向乡村教育,作为政府公共资源的有效补充。利民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创办,就是引进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教育的最好典型。
四是坚持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发展特色职业教育。教育的作用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人进行教化和赋能。教育应是分层次的,精英教育着眼于对未知的客观规律的拓展研究,推动科技文化不断进步;普及教育着眼于对人的培养,赋予人从事各种职业的技能,保障人類种族的延续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乡村教育也要遵循这一规律,要提倡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通过教育,让合适的人才朝着合适的方向发展,既有走出乡村、走向前沿做科研的人才,也有留在乡村踏实创业搞建设的人才。要有针对性地发展农村特色职业教育,真正培养适应当地特色经济发展的人才,使乡村振兴与农村教育良性互动、良性循环、深度融合。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离不开教育的推动,要努力提升乡村教育水平,为乡村振兴培养高素质人才。朔城区教育正在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前行。
(作者系朔州市朔城区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