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信仰建设的具体举措与历史启示

2021-01-22宋魏旻赵壮

克拉玛依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举措启示

宋魏旻 赵壮

摘 要: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信仰建设,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时代性的有力手段。在井冈山时期开展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为了应对革命陷入低潮、革命环境艰苦和部分党员意志不坚定等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展了阶段性政治信仰建设,从党员、红军、群众等着手,根据具体问题的现实需要,制定了相应举措。通过一系列举措的有效实施,解决了当时的现实问题,为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新时代党的政治信仰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启示意义。

关键词: 井冈山时期;政治信仰建设;举措;启示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21.06.03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宋魏旻,赵壮.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信仰建设的具体举措与历史启示[J].克拉玛依学刊,2021(6)19-25.

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特别强调:“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1]经过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其政治信仰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体内容,以共产主义信仰为最终目标,并且在党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有阶段性政治信仰现实目标与之相配合。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革命危机、艰苦环境、人心动摇等现实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引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为实践方向,形成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的形成过程与政治信仰建设的具体展开同步,即在实践层面将此时期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方针放到了具体活动中,又将具体活动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理论财富,聚合在意识层面形成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精神成果。井冈山精神形成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政治信仰的教育、引领、凝结等功能,使井冈山时期的系列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开展井冈山时期政治信仰建设研究,探寻井冈山时期政治信仰建设具体举措,有着重大意义。一方面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政治信仰建设历史经验的系统性总结,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新时代政治信仰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一、井冈山时期党的政治信仰建设的现实动因

井冈山时期党的政治信仰建设的必要性在于解决此时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促进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基于井冈山时期国内革命现状、井冈山地区斗争环境以及部分党员同志表现出意志不坚定等问题,有必要进行党的政治信仰建设。

(一)中国革命整体陷入低潮

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突袭,使得中国革命陷入低谷。中国革命从如火如荼到陷入低潮,主要表现在参加革命的有志之士日益减少、外部政治环境与舆论氛围日渐凝重等方面。

首先,国民党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使得中国共产党党组织遭到严重打击,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被残忍迫害,全国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据1927年11月的统计,党员数量从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6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有2.6万共产党员被杀害。[2]中国革命陷入低潮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力较弱,但是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困难压垮,而是站起来继续战斗。其次,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不顾民意,使得本来相对和谐民主的政治环境逐渐僵化,来自广大人民群众和有识之士的社会声音被不平等对待。政治环境的凝重,直接导致大革命失败后的社会舆论取向偏狭,倾向于以独裁政府所见为见、所言为言。

(二)井冈山革命环境十分艰苦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迁移到井冈山,使党组织得到了短暂的休整。井冈山地处偏僻,其生存环境恶劣,严重缺乏基本的生产资料。除此之外,作为地处多域交界之地,其军事环境、斗争环境亦异常艰苦。

首先,生产力水平低下。井冈山地区地处湘赣边界,与发达地区互不相通,该地区依然实行传统模式的小农经济,其耕种条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导致生产成果难以满足人民需要。其次,军事发展艰难。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之后,国民党试图将革命扼杀于摇篮之中,数次对井冈山地区的红军进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频繁的军事进攻,弱小的工农革命军感受到战斗生活的压力。第三,斗争环境复杂。偏远的湘赣地区当时还是半封建状态,党内充斥着地方主义思想,存在土客籍矛盾。井冈山地区的党组织,“因居住关系,许多是一姓的党员为一个支部,支部会议简直就是家庭会议”[3],并且土籍人和客籍人因为经济、文化等差异不断发生冲突,这些都严重影响党组织的团结和稳定,给党的政治信仰建设造成阻力。因而,通过政治信仰建设让党员、红军和群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十分必要。只有他们坚定自己内心的信仰,才能够适应恶劣环境,解决长期矛盾,推动革命向前发展。

(三)错误思想相继涌现

大革命的失败,不仅削弱了中国共产党的战斗实力,而且在思想方面也造成了巨大困扰,使得广大党员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歧。

首先,陈独秀等部分党员在大革命期间产生右倾错误思想。由于对人民群众所能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导致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开展革命,并且一直错误坚持城市中心论,陈独秀作为政治领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摇导致一部分共产党员出现消极怠慢情绪,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怀疑。其次,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亲眼目睹同为共产党员的战友被残忍杀害,一部分共产党员开始对敌人极度憎恶和厌恨,进而造成了“左”倾冒险主义。1927年11月,中央召开政治局临时扩大会议,指示要在中心城市发动暴力革命。这一指示不符合当时的具体党情、民情,不仅没有任何收获,还对为数不多的优势兵力造成极大损失。

二、井冈山时期党的政治信仰建设的具体举措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秋收起义剩余部队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在那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且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政治信仰建设贯穿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文化、军事等发展状况,对党员、红军和当地群众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开展政治信仰建设。

(一)党员政治信仰建设的具体举措

井冈山时期,党组织内部出现一些投机分子,部分党员革命信心动摇。通过开办党团培训班、创办刊物和开展“洗党运动”等举措,坚定党员理想信念,推动政治信仰建设。

1.开办党团培训班。井冈山时期,地区基层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到达井冈山之后,意识到必须要重建和恢复基层党组织。因此,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确立“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方针”,军队党员干部开始深入农村内部,帮助当地党员建立地方性党组织。但是由于多数农民党员文化水平较低,缺乏长远革命意识,此次帮扶活动效果不佳。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3]

党中央意识到必须要重塑农民这一中坚力量。1928年10月,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提出“现在每个党员都须加以党的基本理论的训练。”[3]会议之后,在毛泽东同志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开始举办党团培训班,仅第一期就有300多人参加培训。培训班授课内容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主,帮助党员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革命斗争和日常生活中,引导群众在实践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在此举措下,广大党员干部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困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积极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共和而不断努力。

2.创办刊物。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必须要加强党员的革命信念,让他们努力做好党组织和群众的桥梁,为革命事业不断奋斗。为了加强党员的政治信仰建设,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刊物,让基层党员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革命新进展。

在《湘赣边界目前工作任务决议案》《古田会议决议案》中,中国共产党指出:“我党应当发行党内刊物,用于推广革命斗争的经验,传达革命斗争的方针和政策。”党内陆续出版《赤报》《捷报》《政治简报》《红旗》《党的生活》《支部讨论大纲》等报刊,这些报刊刊登党的中心路线、方针、政策,分析阐述国内外形势,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成为政治信仰建设的重要媒介。通过阅读刊物,广大党员树立起堅定不移的革命斗争信念,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斗争意识得到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内心。

3.开展整党运动。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以后,土地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军事实力得到相应提高。这时党组织进入“大发展时期”,各地党组织公开发展吸收党员、团员,短时间内党员数量急剧增加。但是由于发展过快,“党组织的扩大,完全只注意数量的发展,没有注意质量上的加强,党与阶级没有弄清楚,而只是拉夫式的吸收办法。这样将使党的组织破底,其结果变成不能斗争的党。”[4]

“八月失败”暴露出党组织内部的软弱与涣散,因此毛泽东同志与边界特委决定:“9月以后,厉行整党。”[3]特委和红四军军委派相应干部到各地支部协助“洗党”,认为“党员成分必须是先进的觉悟的忠实的勇敢的贫苦工农分子,对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富农须严格限制。”[4]对一些党员例如投敌叛变的、不服从指挥的、社会关系不好的都清洗出去。井冈山地区一直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过去边界各县的党太没有注意秘密工作,以致养成极大部分党员不懂秘密工作。”[4]因此,在整党运动中,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党的组织应绝对秘密,各级党部每个党员,应当极力注意秘密工作。”[4]“九月洗党”着重是组织上的整顿,通过“洗党”,增强了各级党组织的纯洁性,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整体质量。

(二)红军政治信仰建设的具体举措

中国共产党将军队转移到井冈山地区,此时军队实力弱小,数量骤减。要想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并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革命实力,中国共产党必须对军队进行政治信仰建设,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三湾改编、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和回答“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等具体举措相继出现。

1.“三湾改编”。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败,部队受挫,一些红军对革命丧失了信心,甚至有些人提出解散部队,整个部队人心动荡。毛泽东同志领导了“三湾改编”,整顿军队,这是党的历史上进行军队建设的一次成功经验,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红军政治信仰建设的成功实践。

面对部队中人员成分复杂,思想觉悟不高,政治信仰动摇的问题,毛泽东同志领导“三湾改编”,鼓舞部队士气,整顿部队风气。首先,注重教育,传播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采取大会宣讲、小组讨论、一对一帮扶等方式向红军剖析革命形势,宣传革命思想,使部队士兵看到自身优势,增强革命信心,提高部队的凝聚力。其次,提出“将支部建立在连上”的原则,这一原则成为党领导军队最早的成功探索。共产党人将没有任命职务的干部编在军官队,同时“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党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部队由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5]这样一来,党领导军队的组织体制问题得到了解决,为红军政治信仰建设提供了组织基础。最后,建立士兵委员会。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3]总的来看,士兵委员会的任务主要有五项:一是参加军队管理;二是维护红军纪律;三是监督军队经济;四是做群众运动;五是做士兵政治教育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军队实现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全军上下树立主人翁精神。因此,三湾改编不仅消除了部队的懈怠作风,而且实现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领导的军事革命相结合,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军队士气高昂,为之后革命斗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2.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1927年10月,工农革命军抵达荆竹山,由于战士长途跋涉,饥饿难忍,就去刨了当地老百姓的红薯吃。毛泽东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在荆竹山的雷打石前向即将上井冈山的部队宣布了军队的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筹款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6]“三项纪律”为之后“三大纪律”的颁布提供了依据。在土地革命期间,部队每经过一个地方,就要到每家每户去做关于党的主张的宣传,鼓励他们干革命,打土豪筹款子。在与百姓接触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出现了一些损害百姓利益的现象。基于这些问题,1928年4月,毛泽东同志正式向军队颁布了“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三大纪律”为: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三、打土豪要充公。六项注意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要客气、买卖要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在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纪律规范与政治教育相结合。不仅让军队守纪律,而且让他们明白“如何守、为什么守”的内在意义。通过政治教育,“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不再是一个死条文,而成为人民军队时时遵守,铭记在心的信仰。

3.回答“红旗到底打得多久”。井冈山根据地创立初期,因为革命斗争进行得十分惨烈,军队人数一直在减少,部分官兵对革命前途感到消极无望。中共中央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提出将红四军分散到湘赣边界进行土地改革,“避免敌人目标的集中和便于给养与持久”[5]1930年元旦,林彪写信给毛泽东,同样流露出悲观的想法,认为红旗打不了多久。当时这种悲观的情绪在军队中蔓延,对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阻碍。

毛泽东同志深感“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时刻困扰着大部分红军战士,这是关系革命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才能消除大家内心的困惑,坚定红军的革命信心,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1930年1月5日,在毛泽东同志给林彪的回信中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同志强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中国共产党目前的革命力量是弱小的,但是反革命力量因为中国脆弱的经济环境同样是相对较弱的,并且农村环境有发展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带有必然性。“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创造性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让红军看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实际革命斗争中,坚定他们的革命信念。

(三)群众政治信仰建设的具体举措

初上井冈山,许多老百姓不知道红军是什么,加上国民党一直蓄意抹黑共产党,导致井冈山上的老百姓惧怕共产党,有的甚至跟着国民党跑了。为了让当地百姓了解中国共产党,熟悉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组织开办夜校和半日学校、建立宣传兵制度,利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思想改造群众,让他们树立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可动摇的政治信仰。

1.开办夜校和半日学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前,文化教育机关例如学校都掌握在地主手中,工农阶级接受教育的机会很少,大部分工农阶级都是文盲、半文盲。为了提高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开办夜校和半日学校,以识字扫盲为主要任务,同时配备一定的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灌输”的方法,在帮助老百姓识字的同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同时注重培养老百姓作文、书信、会议纪要、报告决议等文体的书写,一方面提高群众的书写能力以及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另一方面在无形中开展了政治信仰建设,帮助红军有效团结群众力量,为革命胜利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2.建立宣传兵制度。为了提高政治影响力,争取广大群众,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宣传兵制度。宣传兵制度的形式多样,主要有发传单、写标语、开展宣讲会、进入百姓家进行口头宣传等。“红军现在有一个宣传兵制度,凡军队每一个机关(如连队、营部或政治部、卫生队等)均须派5个人担任宣传工作,这5个人不背枪,不打仗不服勤务名叫宣传兵。”[4]这五个人被分为两组,一组为文字宣传组,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在凡是能写字的地方全都写上标语。另一组为演讲队,负责口头宣传。行军每到一个地方,演讲队手持红旗和标语宣传单,向当地群众进行讲解。总的来说,宣传队宣传了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方针政策,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为群众树立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意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奠定良好基础。

三、井冈山时期党的政治信仰建设的历史启示

回顾井冈山时期党的政治信仰建设,不仅积累了一系列政治信仰建设的具体经验,更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助力了井冈山精神的形成。政治信仰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信仰建设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启示意义。因此,新时代,政治信仰建设不仅要在政治信仰认知与政治信仰基础方面持续发力,更要将加强群众基础、提高资源利用和精神开发等重要领域推向深入。

(一)认知实践联动,政治信仰建设推向纵深

理论学习是加强新时代政治信仰建设的基础举措,有助于深化政治信仰认知。加强实践锻炼、创新实践方式是新时代政治信仰建设的現实基础。深化认知重在从意识层面拓展认识广度与深度,加强实践重在为深化认知提供更多有效方法,二者相互联动、互为成就,将彼此形成的助力投入到政治信仰建设的框架下,合力促进政治信仰建设。

理论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旗帜,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毛泽东同志曾经强调:“如果党有一百至两百个系统而不是零碎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就会大大提高党的战斗力量。”[7]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要求党员、群众在实践中强化理论学习,通过学习理论增强自身政治信仰。加强理论学习,重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成果,放置于学习规划之内。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不仅要稳步践行先进理论中内含的重要工作方法、科学认知态度,更要在具体行为中不断拓宽实践方式,增强政治信仰建设基础。首先,政治信仰建设与互联网对接,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仰建设与新时代、现实世界的发展接轨。互联网是新时代的重要产物,政治信仰建设应与时俱进,打造符合时代需要的政治信仰建设模式。其次,加强党的建设,净化党的政治信仰建设。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为了让党员时刻保持政治清醒和警觉,必须对党员干部进行政治信仰教育,应该把“警示教育”和“示范带头作用”结合起来,勇于自我革命,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

(二)拓展群众基础,政治信仰建设日益普及

拓展政治信仰建设群众基础,密切联系群众,促进各领域群体树立科学政治信仰,使新时代政治信仰的建设范围更广、基础更牢。拓展政治信仰建设群众基础,应在坚持井冈山时期党员、红军、群众等政治信仰建设主要群体的基础上,扩大群众范围、细化群众类别,将其他各领域人员包含在内。

继续加强党员、红军、群众等不同群体的政治信仰建设。井冈山时期政治信仰建设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充分证明围绕党员、红军、群众等群体展开政治信仰建设举措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因此,在新时代应充分借鉴这一历史经验,继续从党员、军队、群众等群体着手,加强政治信仰建设。新时代政治信仰建设在继承优秀历史经验的同时,必须与新时代历史发展的宏观态势和微观变化相结合,详细调查新时代各领域群体的个体状况和群体状况,与时俱进地调整相关方针举措。

延伸政治信仰建设群众基础范围、细化政治信仰建设不同群体类别。新时代各个创新型领域不断涌现、各类支撑新领域的创新型群体亦正在形成。新兴群体的出现,使新时代政治信仰的建设必须在原有群体范围外进行开拓,将学生、媒体人、公务员、自由工作者等新兴群体包含在内。通过拓展影响范围,使得新时代政治信仰的建设范围更广、基础更牢,进而形成新时代政治信仰建设的全方位布局。拓展影响群体的同时,也应注重细化群体类别。从年龄、行业、地域等方面进行类别细化。首先,年龄方面将各类群体分为青年、中年、老年等几个主要阶段,然后根据各阶段群体的生理状况与心理走势开展政治信仰教育。其次,从行业方面划分为教师、学生、工人、农民、公务员等群体,根据其身处行业的发展特点施之有效教育。最后,地域方面则根据各地域不同文化资源与民风民俗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信仰宣传教育工作。

(三)借力红色资源,挖掘内在精神力量

借力红色资源,挖掘井冈山精神等历史精神成果,帮助新时代政治信仰建设构成文化熏陶柔性空间。井冈山时期的政治信仰建设本身是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内含着多种形式的文化内容,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遗址等都包含在内。

井冈山时期,无数有识之士始终相信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追随者,在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中孕育出井冈山精神,出现一批红色人物,产出一系列的红色故事。“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8]的井冈山精神,形成于井冈山时期,并在井冈山时期发挥巨大效能。在当下,依然要继续发挥井冈山精神的重大引导作用,结合多种传播途径,使广大群众深入践行。除此之外,永新县委书记刘真追求理想、宁死不屈,红4军第11师师长张子清“舍命献盐”、先人后己等一系列感人故事都是我们学习的“教科书”,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杰出人物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些染着革命先烈鲜血的红色资源无不承载着党在革命中对政治信仰的坚定信心,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我们将这些珍贵红色资源展示在博物馆、纪念馆中,以及通过数字化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带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促进新时代政治信仰建设的文化熏陶。新时代应当注重红色基地的建设,呼吁党员、群众瞻仰参观。在红色资源的熏陶下,广大党员和群众可以从中感受到百年中革命先辈在血雨腥风中依旧坚持自己的政治信仰,在生死存亡面前依旧选择忠贞不屈。借力红色资源、挖掘井冈山精神,使党员、群众身临其境、不断熏陶,使政治信仰内化于心,帮助新时代党员、群众坚守初心使命,强化政治信仰。

结  语

加强党的政治信仰建设,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时代性的有力手段。在井冈山时期开展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为了应对革命陷入低潮、革命环境艰苦和部分党员意志不坚定等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展了阶段性政治信仰建设。从党员、红军、群众等着手,结合具体问题的现实需要,制定了相应举措。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的有效实施解决了现实问题,对新时代政治信仰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启示意义。理论学习、实踐锻炼、群众拓展、精神开发的历史启示,来源于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实践,对新时代政治信仰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当然,在充分借鉴历史宝贵经验的同时,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原则。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N].人民日报,2021-04-28(1).

[2]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232.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4、77、193、65、99.

[4]丼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丼冈山革命根据地(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187-188、189、188、189、369.

[5]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19-220、268.

[6]毛泽东传(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86.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

[8]东风送暖入赣鄱——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在江西看望慰问干部群众纪实[N].江西日报,2016-02-04(A1).

猜你喜欢

举措启示
NHL联盟制度安排对我国职业体育改革的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