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2021-01-22李姗姗郝儒杰
李姗姗 郝儒杰
摘 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百年光辉历程,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价值与义理等维度再现了中国人民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内核。在革命时期,形成了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救国指导思想的愛国主义教育;在建设时期,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探索为兴国实践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富国源头活水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形成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强国价值追求的爱国主义教育。建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基本经验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九个必须”上,中国共产党以无可辩驳的事实阐明了自己是最纯粹、最科学、最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彰显出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的内涵、先进的理论价值、崇高的道义力量和伟大的爱国实践。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建党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21.06.01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李姗姗,郝儒杰.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J].克拉玛依学刊,2021(6)3-11.
爱国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之源,记录着中华民族弘扬传统、赓续血脉、薪火相传的高尚品德,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精神支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赓续爱国主义精神,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践行爱国主义志向,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永不停歇的事业。”[1]建党百年,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光辉历程及基本经验看,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价值与义理等方面,再现了中国人民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彰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内核。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意义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国经历了多次自救的尝试,但无一例外均以失败告终,最终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最坚定的信仰,从此多灾多难的中国才真正找到了一条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然而在这条并非坦途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艰辛探索,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发展历程,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事业历经百年而蓬勃发展。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社会主义探索的兴国实践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改革开放时期,以改革创新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新时代,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追求。回顾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创造性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新形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2]中国共产党从理论探索、实践指南和价值引领方面重塑爱国主义精神;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2]的伟大建党精神开启筚路蓝缕的百年征程,以英勇无畏的不懈追求书写了一部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伟大史诗,以无可辩驳的事实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是最纯粹、最科学、最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以对各族人民骨肉同胞的赤诚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一寸都不能少的坚定维护,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创新,对国家的无限忠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拥护和追随,彰显出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的内涵、先进的理论价值、崇高的道义力量和伟大的爱国实践。
(一)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转化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得以传承的动力。爱国主义精神之所以能够经久不息,历久弥新,根源于中国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漫长的历史发展孕育了发达的农耕文明,出现了一批又一批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是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最基础、最丰厚的资源。毛泽东同志认为很多党员干部不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研究中国近百年史,只知道生吞活剥谈论外国,是一种极坏的作风。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历史,不要随意割断历史。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毛泽东同志也特别强调不能盲目搬用传统文化,要批判地吸收借鉴。[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尤其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4]爱国,就必须要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做全面的认识、理解、研究,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爱国气节,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素材和资源力量,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大党走过的峥嵘岁月,才能形成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践国之行。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历程在充分挖掘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一体”“知行合一”等理念,赋予了爱国主义鲜活的当代价值和思想魅力,使爱国主义教育焕发时代生机。
(二)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丰富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史拓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广度和深度,极大地丰富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容。从五四运动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的思想启蒙,到团结一致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从1921年“红船精神”的正式起航,到共产党人独立领导革命运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到民主协商制的正式确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坚持不懈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改革开放时期,共产党人是“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和热血,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激发奋斗热情。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赤子之心守初心、以奋斗之志践使命、以爱国热情创奇迹。在百年爱国主义教育史中涌现出了一批批忠诚的爱国主义实践者,淬炼出了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南泥湾精神、航天精神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三)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凝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始终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发展奋发进取。中华民族历经风雨而生生不息,与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柱作用密不可分。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血脉,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塑造了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思想品质和精神气质。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史传承了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实现了爱国主义的时代转化,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寄托了中华儿女对民族危亡及国家富强的拳拳之心,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独立,从落后走向先进,从贫穷走向富强,惊人的发展历程,创造的伟大奇迹,归根到底是爱国主义提供了磅礴力量。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效国之行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目标必须放在世界整体发展中看待,中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和平有序的国际环境,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局部冲突不断,自然灾害频发,面对全球性挑战,我们要积极为国际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爱国主义既要立足中华民族也要面向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扩展和深化了爱国主义的内涵,共担责任、共同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事业既关注中国自身发展也力图促进世界繁荣,历史和现实有力地证明,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百年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救国指导思想的爱国主义教育
近代以来,曾有无数爱国志士都在黑暗中上下求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实践证明,向西方寻求真理迷梦破碎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无论从器物、制度到文化方面都无法给遭受帝国主义剥削和封建势力压迫的中国人民真正的理论指导和价值遵循,因而救亡图存的关键在于寻找一种能够超越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科学的理论武器,而马克思主义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批判的基础上,又提出建设代表人类社会更高级形态的社会主义制度,因而马克思主义是能够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科学的、先进的、新的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3]中国共产党站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选择、认同和认可了马克思主义,也就意味着爱国主义的历史答卷需要先进的、革命的、彻底的爱国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来书写。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苦难深重的中国,更诞生于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爱国主义实践中。新文化运动将道德矛头指向中国传统文化,对儒家伦理思想进行猛烈批判成为知识分子的价值共识。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5]。从此,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有了灵魂,有了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身体力行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救国指导思想的爱国主义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型爱国主义形态,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同心同德的爱国主义画卷,使爱国主义从深厚情感走向高远的救国志向、坚定的报国之举和效国之行。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幕幕鲜活的、生动的历史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北伐战争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将革命矛头对准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军阀,积极开展土地革命,是在群众路线的指导下创造性领导工人、农民以及学生的爱国主义运动,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着力点,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全国人民的爱国力量,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经过解放战争的浴血奋战,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开启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事业的新篇章。因此,革命时期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救国指导思想的爱国主义教育才使得中国战胜国内外反动势力,成功地实现了爱国与爱党的高度统一。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社会主义探索为兴国实践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诸项事业百废待兴,要保卫革命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自然而然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当时,中国共产党以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爱国青年继续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革命残余。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强调“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6]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保家卫国。1956年,三大改造已完成,确保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指导思想,“主权在民”强化了全国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爱国责任感,人民群众认同并信任中国共产党,在党的爱国主义教育指引下,党和人民共同巩固了新生的国家政权,见证了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换言之,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就是一部生动的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史。
在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精神的强大感召下,中华民族出现了无数开拓者和带头人。比如,为了甩掉“贫油国”帽子宁肯少活二十年的“铁人”王进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山西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排除千难万阻隐姓埋名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抗击美国侵略者坚决捍卫和平,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等。这些英雄人物之所以不怕苦不怕死,无私奉献甘当路石,是因为他们深爱着祖国、爱着社会主义制度、爱着中国共产党,他们以生命为誓言兑现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和热爱。这些爱国英雄人物成为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激励着无数爱国人士积极投身于新中国建设。比如爱国华侨陈嘉庚归国后,捐资建设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廣东福建等地80%以上的外资项目都是由华侨投资或引进的。[7]爱国主义实践形成和塑造了平凡而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系,锻造出一种新型的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推进祖国繁荣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为核心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改革创新为富国源头活水的爱国主义教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西方国家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同时挥舞着所谓的人权大棒对中国进行舆论攻击,甚至恶意干预,我们在坚决予以回击的同时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只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社会拥有更多话语权和主动权,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改善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筑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凝聚两岸人民的向心力,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围绕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展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展开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爱国主义伟大实践,攻克难关,锐意进取,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进入以改革创新为富国源头活水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活力和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坚持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使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一起在持续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总结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是一条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作为奋斗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源头活水的科学道路。坚持改革才能冲破制度的桎梏和藩篱,坚持创新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改革创新是富国的源头活水,更是富国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就无法为国民提供广阔的平台和坚实的后盾,更遑论争取国际话语权和世界认同。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必须拥护国家政策,以捍卫国家最高利益为原则,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也是符合国家最高利益的具体体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富国原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中国与外国之间发生外交冲突或是经济摩擦时,我们不能以爱国主义为旗号改变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更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和同胞的合法财产,民族主义式的情绪宣泄是非理性爱国主义的表现,更不能代表经济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8]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国际社会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在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引下,爱国行为应当体现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勤勤恳恳在工作岗位上做好每一件事、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规律,更是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特区精神等的充分体现。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强国价值追求的爱国主义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伟大进程中,准确把握当前社会的历史新定位、时代新任务、发展新要求,推进新时代的重大理论进展和实践发展方略,创造性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地认识到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形成了将爱中国与全人类命运有机结合起来的新时代爱国主义理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以中华民族复兴为强国价值追求的理论与实践、使命与任务、历史与现实的高度统一。爱国主义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是凝心聚力、立国铸魂、强化共识的精神本源,实现民族复兴的科学论断也将爱国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向强国的伟大目标不仅延续了五千年文明的荣光,更深刻体现了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传统。女排精神、北斗精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精神都以宏远的境界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利国利民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把它作为一项薪火相传的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1]
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爱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必须要爱党。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与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水乳交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当代中国,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是高度统一的。”[9]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实现共同富裕,生动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强化了对伟大祖国的价值认同,也成功实现了党的宗旨、人民利益和国家富强的有机融合。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基本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政治保障
中国共产党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坚强领导是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政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集中在保卫革命胜利果实,集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毛泽东同志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强调,当前我们的总任务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6]从8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出台一些爱国主义教育政策。1988年,党中央明确要求中小学要在“重要纪念日前后集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0]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月”,目的是坚定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心,防止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1994年,中共中央出台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丰富发展了教育对象和教育方式,对爱国主义教育原则、主要內容、方法指导等都做了详细规定。[11]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党的爱国主义教育政策长效机制的构建形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根基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2]爱国主义教育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走群众路线。国家统一,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才能得到有效维护和根本保障;国家分裂,人民流离失所,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更遑论根本利益的维护。在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百年发展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和政策,始终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主要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究其根本,始终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全面贯彻,才能继承和赓续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爱国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奋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展的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以极大的爱国热情,身体力行地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大生产中去。改革开放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全部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的新主题,人民群众“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12]2001年,全民共同参与公民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2006年,党中央将爱国主义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中国梦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爱国主义教育事业在新时代迎来新高峰。
(三)马克思主义是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事业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沧桑而欣欣向荣,原因在于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首次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也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正确路线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救国指导思想的胜利。这一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革命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当时的主题,深化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的国情、党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话本身就是普遍真理。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叫普遍真理,另一方面叫结合本国实际。我们历来认为丢开任何一面都不行。”[10]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下凝聚改革共识,共同抵御国内外分裂主义和分裂势力,维护祖国统一。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新发展。无论在任何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四)爱国主义教育事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中国式爱国主义教育新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为解决时代难题,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政治保障、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爱国主义教育之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国庆阅兵大国重器的展示,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等等,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是推出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喜闻乐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比如,国庆70周年大阅兵活动、建党百年“七一勋章”颁授,微视频《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等。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的百年史从多种角度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解决中国矛盾、回应中国问题的科学道路,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牺牲换来的正确道路,因此,必须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新路。
(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坚强柱石
国防安全和军队现代化是奠定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坚强柱石,只有军强才能国安,才能护卫红色江山安定和平,才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民族团结,才能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期盼已久的和平安定,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又开始了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封锁、遏制。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中国共产党依据时事形势的变化开展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彰显了中国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增强了人民志愿军的战斗能力,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维护了领土安全和国家主权。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是局部战争不断,境外反动势力颠覆国家政权,“分化、西化”中国的图谋从未放弃,因此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军队现代化,用高精尖武器提高作战能力,将人工智能广泛运用于国防事业。因此,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团结、保障人民利益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爱国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坚强柱石。
(六)“人類命运共同体”理念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世界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也是人类前途命运的关注者,更是世界发展的促进者。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事业既立足于中华民族又立足于世界,始终与人类发展、世界和平紧密相连,它是具有全人类视角的爱国主义教育。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结合,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与世界无产阶级发展相统一,在指导中国抗战的同时也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斗争精神,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广度和深度。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孤立的,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从世界整体发展局势来看,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在赓续家国一体的优良传统的同时,跳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圈子,超越了西方的个人主义,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了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全新有机统一。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既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是体现了这一点,是互学互鉴、追求价值共识的智慧选择;彰显了服务人类、奉献世界的价值取向,深化战略、互信互谅的胸襟气度;赢得了海外华人华侨的深度认同,激发了港澳台同胞最广泛的爱国热情,形成了广泛的爱国民族统一战线。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完美结合,重塑了爱国主义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界性意义,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七)伟大斗争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事业战胜一切风险的精神力量
伟大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事业征程上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强大精神力量,也始终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进程。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延续了革命火种。“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对教条主义的斗争和否定,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特征,为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与封建残余和小资产阶级思想进行意识形态斗争,另一方面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和军事威胁展开全方位斗争,这些威胁爱国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风险挑战在伟大斗争中土崩瓦解。改革开放时期,在批判阻碍改革的各种国内因素时,积极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开展斗争。面对“历史终结论”“普世价值”等歪曲历史的思潮,抹黑爱国英雄的虚无主义,企图分裂国家的行径,中国共产党都进行了坚决有效的斗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爱国主义教育事业在新的征程上面临新的挑战和风险,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的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淬炼爱国主义意志,在斗争中锻造爱国主义精神。
(八)民族团结是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统一战线
在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百年历程中,爱国主义教育对象是极其广泛的,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团结和争取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发展和巩固最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军人奔赴朝鲜战场,为保家卫国流血牺牲。在改革开放时期,各族人民响应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和热血。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13]江泽民同志强调:“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8]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对海外的中国留学生群体,一直殷切希望他们以各种形式为祖国作出贡献,勉励广大留学生将自身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
(九)党的建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自觉
中国共产党是勇于自我革命的政党,是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永葆爱国主义教育事业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依据,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政治自觉。中国共产党以壮士断腕的极大勇气进行全面从严治党的自我革命,以零容忍的态度开展净化政治生态的斗争,以提高政治认识、强化组织建设和严格党风建设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自觉。首先,提高政治认识,坚定爱国主义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爱国就是严守党的纪律,拥护党的纲领,践行党的政策,恪守政治纪律,突出对党忠诚,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其次,强化组织建设。党的二大关于党的组织章程中明确强调“凡一个革命的党,若是缺少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那就只有革命的愿望便不能够有力量去做革命的运动。”[14]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加强组织建设关键是要依托制度,健全完善制度才能更好地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执行力,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再次,加强党风建设。党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工作作风和学习作风,直接影响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1).
[2]习近平.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1).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0.
[6]全國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1)[M].北京: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15:109.
[7]白景峰,李忠武.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库[M].北京:蓝天出版社,1992:125.
[8]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81、121.
[9]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1).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66 .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801-813.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1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9.
[14]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