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2021-01-22何炜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何炜虎

【摘要】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独立思考意识及能力,关系到其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也关系到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新课程特别强调了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意味着教师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教师要想让学生获得自主性的发展,可以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入手,并探索可激活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掌握知识,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科学教学方法,旨在实现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数学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传统课堂中以知识传授和讲解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难以激活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反而会让学生形成一種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惯,在学习中显得过于被动,不善于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具体答案.为了改善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一目标,引入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创设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受到感染,变得活跃,让学生主动围绕数学问题展开独立的思考.

一、独立思考能力的基本概述

所谓独立思考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发挥独立精神、独立意识,围绕问题展开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必备的数学素质,也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塑造自身健全人格时应该具备的数学品格.学生若缺乏这一能力,则会影响批判精神的树立、创造能力的发展,甚至会限制学习潜能的发挥.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基础,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工作,其教学意义更是不可小觑.

首先,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与学生的思维活动存在紧密的联系.这是因为独立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活动发生的过程,所以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及能力的发展,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科学习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1].其次,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提出的学科教学要求,也符合当前教学中能力建设的主题,需要教师加强“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这一目标引领下的教学活动.最后,教师加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有一定学习难度的知识点,避免学生停留在浅层的知识学习层面,使其学会深度挖掘知识,提高深度学习能力.

二、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能力匮乏的原因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独立思考能力匮乏的现象.其中的教学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小学生缺乏良好的独立意识,没有意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没能从主观上发挥积极性展开独立思考.在面向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已经习惯于在知识的理解中依赖教师的讲解,这部分学生在遇到理解困难时不愿主动思考,而是第一时间向教师寻求帮助.此类现象揭露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足的状况,或将成为阻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这一教学问题的存在,反映了学生在主体意识发展方面的不足,他们没能将独立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纳入自主发展的范围,不利于数学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其二,数学知识抽象性较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没能对数学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认识.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明显的思维性,学生需具备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学习数学知识.然而,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把握表现出分散性较强的特征,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从未思考过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不仅对其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造成阻碍,也影响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教师对独立思考方面的数学思维训练缺乏较强的实施力度,反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受限,不利于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其三,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缺乏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缺乏明确的动机和较强的动力,这也会影响学生展开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数学教师所用的教学素材过于陈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被动接收,无法产生主动思考.

其四,教师缺乏科学、多元的思维训练方法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导致有些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比较迟缓,思维活跃度不高[2].教师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所忽视,长期下来,这种教学现象会抑制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健康发展.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指导策略

(一)通过任务驱动法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任务驱动法在课堂上属于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它可发挥任务驱动的作用,让学生产生明确的学习动机,并带着一定的学习动力主动展开学习.与常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任务驱动法通过首尾衔接的一个又一个任务,能够将学生引入系统的学习中,让学生在完成了前一个任务后,借助成就感带来的良好心态,顺利开启下一个任务.小学数学教师若要锻炼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则可将任务驱动法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围绕具有一定探究性的数学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数学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产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积极性与自主性[3].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在任务驱动法的引领下,可合理设计以下几个数学学习任务:(1)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了解和总结它们的具体特征;(2)自主探索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与边长之间的关系;(3)自主探究两种图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这些学习任务可促使学生一边动手,一边动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当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获得新的发现时,教师可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数学问题,并提出来,然后根据具体的问题展开主动的思考与分析,从而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正确方法.通过这一数学教学活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实现了数学教师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及能力的教学目的,这意味着任务驱动教学能够让学生展开积极自主的思考,并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新的数学知识结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与数学学习效果.

(二)通过生活化教学推动学生独立思考

数学学科具有源于生活的特点,这为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原本就较为紧密.教师将数学中的生活元素体现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使数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已经有不少一线数学教师将生活化教学融入自身教学之中,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实用意义.这样的学习认知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强烈欲望,因此教师可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助力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受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刺激,对数学问题展开有效的独立思考[4].

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可将不同的生活实例引进来,如:能让车子转动的轮子是圆形的,下水道井盖是圆形的,天穹式蒙古包的底面是圆形的,等等.教师给出这些生活实例之后,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什么要将这些事物设计成圆形的”,让学生围绕着圆的知识点展开深入的自主思考,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并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寻找答案.例如有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圆由哪几部分组成?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在数学中,圆的运用体现了哪些规律?”这些问题可推动学生展开有效的独立思考,而且这一思考活动建立在学生的生活认知这一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把握好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对圆的相关数学知识展开更有效的学习,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

(三)通过问题导学法加强学生独立思考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教师设计科学有效的问题,并制订导学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学习的创新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上,问题导学法的运用逐渐得到了普及,它能够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在导学案的引领下,懂得利用数学问题展开自主性、有深度的探究学习[5].此外,问题导学法也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新的途径,数学教师与学生就导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能够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下交流双方的想法,从而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小学数学教师若要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则可将问题导学法引进来,发挥这一教学法特有的教学优势,确保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获得较高程度的提升.

以“圆柱的表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可在制订导学案的过程中,设计以下几个具有探究性的有效问题:“除了运用公式直接求解圆柱的表面积,我们能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将圆柱转化为自己学过的图形,结合相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解圆柱的表面积吗?我们究竟可以将圆柱拆解成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呢?”于是学生开始一边独立思考,一边动手操作,将圆柱拆解成三个部分,其中两个部分是原来圆柱的底部,是圆形,而另一部分则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它一般会呈现出长方形的形态.学生可根据具体的圆柱侧面展开图,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判断它具体是怎样的矩形,然后求解其面积,再将其面积与两个圆的面积相加,即可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实践证明,学生在一边动手一边思考的过程中,其独立思考能力可获得有效的锻炼,同时可使其有效掌握圆柱表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点,甚至能够掌握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技巧.

(四)通过故事情境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自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所用的教材在内容安排的合理性与创新性上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新版教材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并搭配以丰富的插图或生动的故事背景.故事情境法是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可将课堂上的知识融入故事之中,然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故事情境,从中挖掘课堂知识,解决故事情境中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難以避免地会展开独立思考,为教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为例,教师可创设故事情境如下:“唐僧师徒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经过了女儿国,国王给了师徒几人一块饼,猪八戒嚷嚷着想吃饼,于是唐僧让孙悟空将饼平均分为4块,每人都可得到一块,但是猪八戒不满意,想要吃得多一些,让孙悟空多给他一块,于是孙悟空建议将饼平均分成八块,这样就可以给猪八戒两块饼.请问,猪八戒最后拿到手的两块饼真的算是多吃了吗?为什么呢?”学生在这一故事情境的吸引下,会对其中蕴含的分数知识产生较强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围绕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展开独立思考,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与分数性质相关的知识点.

(五)通过游戏教学法推动学生独立思考

游戏教学法近年来受到小学师生的普遍欢迎,该方法在常见的儿童游戏中加入教学元素,将之转变为服务于课堂教学的资源,为活跃课堂气氛做出了较大贡献.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游戏教学法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许多教学游戏已经和课堂形成了深度融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不妨尝试游戏教学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制订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在胜负欲的刺激下进行主动思考.

以“数学广角——找次品”一课为例,教材通过一系列探索性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并试验,最终“找出次品”.在组织本次数学广角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找次品”设计为教学游戏,并准备教学道具,指导学生亲手验证自己的想法.首先,结合教材给出的问题情境,数学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的学生准备好天平与塑料瓶,并用石子代替钙片.随后教师向学生公布本次游戏的规则,即闯关的方式,以此讨论如何在2,3,4,5,6瓶产品中用最简单的方法找出次品,所用时间最短的小组为获胜组.在游戏的过程中,大部分小组都可以轻松地完成前三组的试验操作,而当参与试验的产品超过5个后.最优方法与普通方法造成的时间差将逐渐被拉大.于是,在游戏结束后,数学教师可要求没有取胜的几个小组继续讨论“找次品”的最佳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结果,并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提出的方案.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凭借小组的力量总结出“找次品”的规律,并将这一规律推广到产品个数更多的情况中,了解到在此类问题中,只要将物品分成二或三的倍数,就可以十分便捷地找出答案,进而获得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独立思考”应成为数学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小学数学教师更应注重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与教学需要,从小培养学生应有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任务,通过多种有效、科学的教学指导策略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让学生在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展开独立思考,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星.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分析[J].东西南北:教育,2019(16):353.

[2]童甜甜.小学数学中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对策[J].中外交流,2019,26(29):236.

[3]董维举.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科技资讯,2020,18(07):143-144.

[4]蔡红艳.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分析指导[J].读与写(教师),2020(05):67.

[5]蒋铁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能力培养[J].数学大世界,2020(01):88-89.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谈独立思考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谈独立思考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