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干预措施
2021-01-22徐霁章红燕
徐霁 章红燕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肝科 214011
脂肪肝是一种以肝细胞内过度脂肪沉积为特征的病理综合征,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其发展而来的脂肪肝性肝功能损害及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癌,还易促进其他慢性肝病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2〕。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导致脂肪肝发生风险明显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脂肪肝发生、发展,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3〕。有关研究指出,肥胖、体重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等是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4〕。鉴于此,本研究对脂肪肝及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探讨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防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46例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46例脂肪肝患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5〕中脂肪肝诊断标准;②并发肝功能损伤者经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病毒性肝炎;②恶性肿瘤;③长时间服用雌激素、红霉素等药物〔6〕;④长时间饮酒;⑤肝硬化失代偿期;⑥慢性胰腺炎。对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7.86±9.79)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7.84±9.78)岁。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入选者均已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审核本研究方案。
1.2 方法
(1)完成所有研究对象的内容:①一般情况问卷:采集患者生活习惯、用药史、既往病史、饮食等情况;②体格检查:记录患者高血压、BMI等;③生化指标检测:采集所有受试者空腹血清标本,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肝功能等情况。由专业医生向受检人员调查内容,并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统一标准,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进行体格检查,采用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对静息10 min以上的血压进行测量。(2)诊断标准〔7-8〕:①BMI≥28.0 kg/m2为肥胖,24.0 kg/m2≤BMI<28.0 kg/m2为超重,18.5 kg/m2≤BMI<24.0 kg/m2为正常,BMI<18.5 kg/m2为体质量低下。②每天饮酒量>50 g,且持续时间≥5年为慢性饮酒;每周吃肥肉或甜食的时间≥3 d为高脂、高热量饮食;每周锻炼>3次,且>30 min/次为经常锻炼。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超重、肥胖、高血压、吸烟、饮酒、经常锻炼发生情况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尿酸(urine acid,UA)和HDL-C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观察组超重、肥胖、高血压、慢性饮酒、吸烟、饮酒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LDL-C、FBG及UA水平较高,HDL-C水平及经常锻炼所占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脂肪肝和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单因素比较
2.2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分析,超重、肥胖、慢性饮酒、高血压、吸烟及LDL-C、FBG和UA水平升高是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HDL-C水平升高及经常锻炼为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发生保护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Logistic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现状
脂肪肝属于环境-遗传-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危险性加高,极易发生肝功能损伤,增加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9〕。近些年,我国脂肪肝伴肝功能损害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中老年的身体健康。因此,早期明确脂肪肝伴肝功能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控制和预防疾病发生和发展尤为重要〔10〕。
3.2 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转氨酶和转肽酶的升高是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异常的主要表现,且多认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轻度升高则表示脂肪肝患者常存在高代谢综合征,而γ-谷氨酰转肽酶进行性升高易加重脂肪肝发生纤维化的风险〔11-12〕。因此,血清转氨酶活性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反应肝细胞损害的常用酶学检查指标〔13〕。而长时间饮酒可造成吡哆醇缺乏,造成肝细胞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减少,加重肝功能损伤。同时90%~98%的酒精在肝脏代谢中转化为乙醛,对线粒体造成损伤,抑制三羧酸循环,降低脂肪酸氧化分解,在肝脏沉积,而酒精代谢中产生的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中间产物,造成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氧应激,对肝细胞造成严重损伤〔14-15〕。正如本研究中,慢性饮酒为脂肪肝伴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且超重、肥胖、高血压、吸烟及LDL-C、FBG和UA水平升高亦是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为FBG水平升高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肝脏合成三酰甘油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血中三酰甘油含量,在肝内逐渐聚集,加之血糖升高还将损伤某些特异的组织,改变全身微小血管、胰腺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诱发胰岛素抵抗,进而增加血中游离脂肪酸,进一步加重肝功能损伤〔16〕。同时脂肪肝患者极易产生脂肪代谢紊乱,而LDL-C是反映其变化的常用指标,其水平升高则表明脂肪代谢紊乱增强,增加脂肪动员及血中游离脂肪酸,造成肝脏中三酰甘油沉积,加重肝功能损伤。此外,UA水平升高、高血压、肥胖等也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极易进一步加重患者肝功能损伤。本研究中,HDL-C水平升高及经常锻炼是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的保护因素,表明可通过经常锻炼及调节血脂指标预防可控制脂肪肝患者肝功能损害〔17〕。
3.3 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的干预措施
①加强健康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脂肪肝伴肝损伤发生的病因、预后及转归情况,增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饮食指导。平衡膳食,对患者饮食结构进行调整,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纤维素的食物,限制摄入糖类、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及乙醇的含量,实现饮食干预的效果〔18〕。③运动锻炼。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及喜好制定针对性运动方案,促进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提高,且坚持持久且适当强度的锻炼,可促进高脂血症减轻,改善血脂构成〔19〕。④服药督导。告知患者所服药物的半衰期及药物的药理作用,认识定时服药的重要性,促进其服药的概念的增强,避免保肝药滥用〔20〕。
综上所述,饮酒、吸烟、慢性饮酒、高血压、肥胖、超重、锻炼及LDL-C、FBG、UA和HDL-C水平是诱发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应当通过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等方式加以预防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