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糜烂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研究

2021-01-22蒋迎凤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3期
关键词:糜烂性胃窦胃镜

蒋迎凤

(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苏 泰州 225321)

糜烂性胃炎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胃黏膜糜烂,该疾病临床表现为饱胀、泛酸、腹痛等症状,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早期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作用[1]。而有效诊断方法对早期治疗至关重要。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胃镜检查技术不断成熟,被广泛应用到胃疾病检查中,并且取得显著效果。经相关研究表明,胃镜下糜烂性胃炎表现与病理表现对照分析,可以提高糜烂性胃炎诊断准确率[2]。因此为了分析糜烂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期间在我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糜烂性胃炎50例患者,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8年5月~2020年4月期间50例在我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50例患者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18.52±3.07)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

纳入标准:①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②5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了解此次研究并同意;③50例患者均伴有腹部胀痛、反酸、呕血、黑便等症状。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②合并风湿类疾病;③合并胃癌患者。

1.2 方法

胃镜检查方法:医务人员选取奥林巴斯GIF-H260Z型电子胃镜,选取患者病变部位标准数块,同时进行胃黏膜活检,检查结果由2名以上医生进行判断。

1.3 HP检测

医务人员取数块胃病变组织利用尿素法酶试验法检测50例病例幽门螺旋杆菌。

1.4 治疗方法

医务人员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患者服用奥美拉唑或西咪替丁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应用高频电凝对患者进行胃镜下止血,采用冰盐水对患者进行洗胃。

1.5 病理评价标准

观察病理镜下表现根据我国胃炎病理诊断标准结合悉尼系统直观模拟评分法进行组织学分级,可分为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形增生,根据其严重程度又各可分为0~3级。

1.6 分析指标

分析病理诊断结果、胃镜诊断结果,分析病理诊断结果与胃镜诊断结果一致性。

1.7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病理诊断结果与胃镜诊断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表示形式为n%,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形式为(±s),采用t检验,本次研究统计学检验标准P<0.05。

2 结 果

2.1 内镜检查

50例患者经胃镜检查分级情况:16例Ⅰ级,发病部位胃窦及幽门口部,21例Ⅱ级,发病部位胃窦及胃体部,13例Ⅲ级,发病部位胃窦、胃底、胃体、全胃,分型情况:18例隆起型,占比36.00%,黏膜破碎浅,周边隆起为隆起型内镜表现;32例平坦型,占比64.00%,周围黏膜平坦,黏膜破损浅,为平坦型内镜表现。(表1)

表1 50例患者病变分级与分型情况

2.2 病理检查

经病理检查50例患者中均伴有不同程度胃黏膜炎症,其中活动性炎症表现36例,占比72.00%,活动性炎症包括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炎性渗出、粘膜上皮脱落糜烂、变性坏死,肠上皮化生21例(占比42.00%),腺体萎缩20例(占比40.00%,3例不典型增生(占比6.00%)。

2.3 HP检测

有41例糜烂性胃炎患者检测出幽门螺旋菌,检出率为82.00%。

2.4 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诊断符合率

在50例经胃镜确诊为糜烂性胃炎患者中有39例患者经病理诊断为糜烂性胃炎,两种方法诊断符合率为78.00%。

3 讨 论

糜烂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该疾病主要是由应激、酒精、幽门杆菌感染等引起的,该疾病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又称急性胃黏膜病变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与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通常情况下,患有这一疾病的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呕血、黑便、饱胀、泛酸等症状,该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3]。改善糜烂性胃炎患者预后需在早期对其进行诊断与治疗。随着胃镜检查技术不断发展,糜烂性胃炎疾病广泛应用胃镜技术进行检查,近年来糜烂性胃炎检出率逐渐增多。有研究表明,胃镜诊断结合病理诊断可以提高糜烂性胃炎诊断准确率,本研究对此展开研究。经本研究结果显示,50例患者经内镜检查显示,16例Ⅰ级、21例Ⅱ级、13例Ⅲ级,并且病灶多位于胃窦部位。分型情况:18例隆起型、32例平坦型。经病理镜下观察,正常状态下,胃黏膜上皮柱状形态,而在糜烂状态下,胃黏膜四方形状态或立方形状态,并且粘膜可能伴有局部出血的症状,腺颈周围可见中性粒细胞群聚集,形成小脓肿[4-5],经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伴有活动性炎症表现,占比72.00%,活动性炎症包括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炎性渗出、粘膜上皮脱落糜烂、变性坏死,肠上皮化生21例(占比42.00%),腺体萎缩20例(占比40.00%),3例不典型增生(占比6.00%)。同时可见糜烂性胃炎患者有淋巴滤泡增生、中性粒细胞浸润病变,这种病变主要是因患者胃内环境絮乱、应激反应、HP感染所致[6-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手段联合使用可以提高糜烂性胃炎诊断准确率。内镜下糜烂性胃炎分级与病理检查胃炎程度有密切联系,病理检查糜烂性胃炎越严重,经内镜检查患者糜烂性胃炎分级越高。

综上所述,胃镜下糜烂性胃炎的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两种诊断方法相结合对提高糜烂性胃炎患者诊断准确率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糜烂性胃窦胃镜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糜烂性胃炎怎么治?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兰索拉唑对Hp引起糜烂性胃炎患者Th1/Th2漂移的影响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X线分析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胃窦变形临床体会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