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盆腔囊性病变诊断中螺旋CT和MR联合检测的应用

2021-01-22刘铁山赵继军王春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4期
关键词:性病变盆腔螺旋

刘铁山,肖 静,赵继军,石 犇,王春洁,李 玲

(遵化市人民医院CT室 河北 遵化 064200)

盆腔囊性病变属于女性妇科中常见生殖系统疾病,其疾病特点在病程时间长且复发率高[1]。临床表现多以下腹坠通、腰骶疼痛、白带增多等为主,严重时还会导致不孕,严重影响女性生活,并降低其生活质量[2-3]。患有疾病的病因有很多,例如性生活、病情迁移或是妇科手术等多种因素导致女性盆腔腹膜、结缔组织或内生殖器发生慢性炎性改变。此疾病诊断较为困难,且涉及各类病灶与器官,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诊断与分辨,疾病会演变为癌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5]。因此,本文针对螺旋CT与MIR联合检测在女性盆腔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以下分析,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纳入82例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患者,病例选取起始时间为2017年3月,截止时间为2019年7月。纳入标准:①可独立思考,沟通顺畅者;②于本院接受相关诊断、检查和治疗均符合盆腔囊性病变诊断标准[6];③本次研究经医院论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缺失;②精神意识和认知方面存在障碍者;③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疾病;④中途退出者。患者信息输入Execl表格,采取单双排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1例),单数排列者为对照组,本组年龄(52.5±7.5)岁;双数排列者为试验组,本组年龄(53.5±8.0)岁,两组患者从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均保持膀胱充盈。 扫描前患者服用泛影葡胺稀释液3%~5% 500ml。

对照组使用GE64排128层螺旋CT机对患者的盆腔进行平扫,设置层距、层厚分别为5mm,扫描范围包括耻骨联合下缘至髂棘,病灶较大时酌情扩大扫描范围。

试验组患者使用同样螺旋CT机平扫另加GE1.5T MRI平扫及增强联合检测。分别对T2WI、T1W1、T2WI-SPIR等多个方向进行扫描,设置层厚与层距分别为5mm,扫描范围同上或以患者发生病变的区域为准,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约19ml,注射的速度为2.0ml/s。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病型检出率;观察两组患者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将患者信息输入Excel表格后进行分组。分组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检出率与诊断结果以χ2分析,α=0.05为分界值,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型检出率

两组患者病型检出率经统计分析提示无优越性(P>0.05),详细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病型检出率[n(%)]

2.2 诊断结果

两组诊断结果经统计分析提示无优越性(P>0.05),详细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诊断结果

3 讨论

形成盆腔炎的因素来自多方面,例如抵抗力下降、不注意个人卫生、分娩、妇科手术过程中感染病原菌等。在中医论证中,盆腔炎因月经期货产后摄入不当,长期受到风寒邪毒侵入,导致湿寒入体,同时患者在急性期饮食多凉性,使得机体阳气受损,脾胃运化受阻,寒湿凝结所致。而女性盆腔囊性病变包括多种类型,例如卵巢囊肿、卵巢囊腺瘤、盆腔腹腔间囊肿等,螺旋CT与MRI检查方式均为临床诊断此疾病常用方式,但不同方式,存在不同差异。即检查方式中,螺旋CT优势是可将疾病变化以图片形式展现,且图片清晰明确。同时针对病灶边缘处细微变化,图片皆可清晰可见,加之若患者疾病存在特殊性或不同形状展开,都可通过图像展开,进一步利于临床医师进行疾病诊断、分辨。临床诊断虽有优势,但此方式仍存在一定劣势,即定性诊断效果不太理想,会出现漏诊现象,因此需结合或采取更为有效的检测方式[7-8]。

MRI属于近些年临床使用先进技术,存在多序列、多方位等优势,诊断结果可称为诊断囊性病变的有利依据,因此广泛应用于女性盆腔囊性诊断中。此检测方式与螺旋CT区别点在于,螺旋CT原理是采用X线,对人体组织进行穿透之后形成影像,而MRI原理是通过人体中含有的氢质子向其发射信号,从而将反馈画面形成影响,从检查角度看,MRI倾向于从软组织入手,画面、内容更为丰富,从而诊断结果略高于螺旋CT方式。但在人体某些部位检查中,单独检测效果不太理想,应用两种检查方式的联合确更能将检出率、灵敏度提高,因此将两种方式联合应用于女性盆腔囊性病变诊断中,可对其病灶、以及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快速显示,对病变部位准确定位。结合本次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均为41例,结果显示,螺旋CT与螺旋CT联合MRI联合检查中,病型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螺旋CT联合MRI病型检出率略高于螺旋CT检测。由此说明,在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患者诊断中,MRI与螺旋CT都存在各自优势,但联合优势更为明显。而螺旋CT检查过程中,会对人体形成放射性伤害,因此检车时不仅要做好防护,更好注重安全性。而MRI耗时耗力,且对于患者要求较高,因此必要情况下,可采取两种方式联合方式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地诊断依据。除此外,除去检查方式,临床多数依据来源自与解剖标志物、肿瘤发生相互结合,临若检查过程中患者病灶为肌瘤囊性病变,可应用多角度图像,观察病灶与子宫是否存在关联,因此必要条件下,可将两种方式联合。

综上,在女性盆腔囊性病变诊断中应用螺旋CT与MRI联合,可快速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定位,为临床提供有力依据,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性病变盆腔螺旋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囊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用于胰腺囊性病变辅助诊断价值对比
探讨螺旋CT 和磁共振(MRI)在肝脏囊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盆腔积液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