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收藏成就徐氏父子的美育梦
2021-01-22刘能
□ 刘能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侯博文/摄
92年前的春天,60岁的蔡元培在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开学典礼上提出“艺术是创造美的、实现美的”“要以纯粹的美来唤醒人的心”,艺术教育的理念由此开始。2020年,一座墨色系的建筑分外醒目地矗立在宁波东钱湖畔,奇妙地与东钱湖融为一体,这就是国内第一座以美育教育为主题的博物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是华茂集团董事局主席、华茂教育董事长徐万茂,总裁徐立勋父子十几年逐梦筑梦的落脚点,也是新的开始,它拥有独一无二的外观设计、专业的专家团队、丰富的馆藏珍品。十几年的追求,半生的收藏,让徐氏父子的美育教育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真正的“活起来”。
全球化的视野 大师级的建筑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由87岁高龄的普里兹克奖获得者阿尔瓦罗·西扎设计。西扎在中国仅设计了三座建筑,第一个是位于江苏淮安的纯净白色系建筑;第二个是中国美术学院红色的建筑;第三个就是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这一墨色的建筑,像一个巨大的墨点,从湖里头出来,融入在这片山水之间,体现了一种极简的诗性之美。西扎追求场所和生态优先的策略、他的极简美学,他擅用光来营造空间世界的方法,在这一建筑当中完美地体现出来。他通过大面的黑色基底渲染出整体建筑简练沉稳的基调,这是西扎本人首次由“白”至“黑”的艺术突破。博物馆的整个建筑外墙采用蜂窝复合波纹铝板双层幕墙,却没有给观者刚硬冰冷的感觉。流畅迷人的曲面幕墙、简洁的扇形形态,为整个建筑赋予了独特的美感。西扎以一种特殊的儒雅,为这个建筑注入了一种特有的温馨,散布在建筑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
徐悲鸿 孔庙
关良 瓶花与水果
博物馆外部看似如此的“极简”,内部却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内部空间采用纯白极简的设计理念,整个建筑内部看不到一根柱子,甚至空调的通风口都被巧妙地隐藏起来,首层则采用“内退式”设计,下沉空间,与漂浮的建筑体块形成巨大的轻重反差,呈现一种未来建筑般的“漂浮感”,如同悬浮于地面般。整个建筑共六层,地下一层,地上五层,一条连绵不断的白色旋转坡道横向串联展厅始终,使得整个博物馆内部营造出“移步易景入画来”的体验感,不仅表现出西方极简主义的建筑语言,又处处渗透出东方的意境之美,使空间产生富有韵律的流动性,参观的人们透过开放的坡道以及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洞口,实现了“你正在看风景,你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的画面。建筑内部的光是西扎的点睛之笔,他巧妙地通过顶部的天窗引入柔和的天光,两道从穹顶垂落的光柱,则纵向贯穿各个楼层,光线散布到周围各个空间中,而纯白色的墙体强化了自然光的明暗变化。这一设计与建馆之初设定的“两道光”理念:“艺术与教育之光”“艺术与科学之光”相契合。建筑顶层大块的玻璃以及宽阔的露台,把东钱湖畔的碧水蓝天以及远处的风景全部纳入进来,建筑和自然精致风景融为一体,整个建筑传递出未来艺术教育的空灵意象及精神表达。
颜文欢乐校园
个性化的展厅 丰富的藏品
作为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主题博物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收藏了200多件高质量的藏品。从西方到东方,从古代到现代,以艺术教育的角度梳理和展示了中西方美术史和美育发展的风采。华茂艺术博物馆创始人徐万茂从一开始就不是毫无目的的收藏,而是聘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著名油画家全山石作为总顾问,其馆藏含金量可见一斑。博物馆分书法国画厅、油画厅、雕塑厅、音乐厅,等等。从清代王时敏的《山水扇镜片》、任薰的《卖花翁扇面》到近现代徐悲鸿、潘天寿、刘海粟、颜文樑等一代美术教育家的作品皆是经典馆藏。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他的《孔庙》创作于建国之后,这一时期徐悲鸿的艺术作品更多地带有生活气息,画面中强烈的冷暖色调变化给人以动感,画面笔触跳跃、用笔流畅自然,将阳光照射下的孔庙完美呈现于画布之上,有着典型印象派的风格。
潘天寿是近现代著名中国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擅长画写意花鸟,尤擅画荷,以此来寄托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他创作的《朝日艳芙蕖》,荷花娇艳欲滴,用色清新自然。荷叶用大块面的墨色大笔挥搽,墨色变化丰富多彩,荷柄水草坚如铁铸,笔似斧劈,穿插有致,撑起大块泼墨的荷叶,墨块和墨线相互协调却又对比强烈,为荷塘增添了些许生动气韵。
颜文樑是近现代著名美术教育家和油画家,他的《欢乐校园》,创作于1959年,此幅作品以层次分明的绿色为基调,细致的笔触描绘出宁静校园中万物生长、学生嬉戏其中的情境。颜文樑在构图时将整个画面分为三个部分,即前景的绿荫、中景的游戏中的学生、后景的校园建筑。纵深感极强,加强了画面的真实感,使观众身临其境,产生一种“画中游”的感觉,饱满、亮丽的色彩又使画面极富立体感。
潘天寿 朝日艳芙蕖
关良是国内外著名的画家,也是美术教育家,他在中国早期现代主义西画运动中的油画地位毋庸质疑,风格上追求简明达意,用笔清晰率真。他创作的《瓶花与水果》对于油画中形、色、线等造型因素的运用,可谓匠心独运,别开生面。物象特征简练明确,新鲜的果品在他笔下,既得其神骨,更得其性情。在表现手法上,可以看出西方现代绘画对关良的影响,尤其受梵高和马蒂斯色彩浓郁的绘画风格影响。而这些影响融化在关良的笔触里又不露半点痕迹。他将中国水墨画的写意技巧、精神与油画的色彩和笔触表现力融合起来。
倪贻德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油画家、美术理论和艺术教育家。他创作于1932至1942年间的《黄浦江上》,用笔手法简约、色彩清新,特别对三度空间的掌握上体现出倪贻德一贯的画风。画家发挥了油画表现光影和色调之长,又强调了线的运用,以粗浑有力的线条,表现了建筑物的形态,虽是油画,但仿佛有书法用笔之力和中国画的神韵。
刘开渠 蔡元培坐像 华茂美术馆藏
刘海粟为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作为上海美专的创始人,刘海粟不甘于当时传统美术教育的缺陷,将山水写生纳入到系统的课程体系中。他常常写生,走遍名山大川,黄山是其尤为喜爱的写生之地,在1919年至1988年间,曾先后10次登黄山写生,他笔下的黄山作品构图雄奇,尤其1976创作的《黄山云海图轴》,以大片的泼彩抒写山中云海之景,在红、白、青、蓝、白等色彩的强烈表现中寻求和谐共处的意境,如梦如幻的云海迷漫感在画面中蔓延开来,刘海粟在传统的国画风格中,融入了西画的透视、光和色彩的运用。
三位教育家“激情燃烧的艺术人生”
华茂艺术博物馆开馆展以刘开渠、贺绿汀、罗工柳为艺术教育史个案研究对象,陈列其艺术作品、手稿。如刘开渠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江》原稿、贺绿汀生前使用过的斯特劳斯钢琴、罗工柳为《地道战》创作的小稿速写,以此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美育史。
刘开渠 母与子
刘开渠是浙江美院的第一任院长,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中国美术馆的首任馆长,也是现代雕塑事业的奠基人。在70年的雕塑生涯中,他将西方的雕塑观念和技巧与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相融会,努力表现人民大众和中华民族杰出的人物形象,形成了朴素、洗炼、沉稳和重于内在生命表现的艺术风格。1947年创作的《母与子》这幅作品,他敏锐地发现并捕捉到一幕动人心弦的场景,一位坐在石头上的母亲,身体前倾,一手握住背上小孩的手,一手握住地上行走的小孩,而行走的小孩也倾身向前,正试图去抚弄一朵绽放的小花。整幅浮雕有一种流动的韵律贯穿人的手上,构图呈三角形,既富动感,又沉静稳固。刘开渠代表作之一《蔡元培坐像》,原作创作于1987年,现藏于华茂美术馆。蔡元培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组织创立了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开馆展示的雕塑是其复制品。刘开渠作为中国美院第七任院长,为了表达对蔡元培的感恩之情、敬重之心,一刀一画,都亲自创作,这件作品成为他晚年时期极富影响力的雕塑作品。
罗工柳为中国现代著名油画家、版画家、中国油画教育的奠基人。早年主要从事版画创作,作品表现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他创作于1936的《鲁迅头像》,时值鲁迅逝世,罗工柳悲痛至极,连夜刻了一幅鲁迅像,后来几乎是“不求形似”,而是用“求意似和神似”的刻刀剁,感情至深。他的《李有才板话》,创作于1946年,微型小块上用极洗练的阳刻刀线作具象造型,把根据地正在觉醒中的北方农民形象刻画得生动鲜活,现实主义在这里有了新质,有了出自中国民族生活底层的气派。
1949年后罗工柳把主要精力放在油画的创作上,他的油画以描绘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为主,在探索油画民族化方面做出了贡献,1951年绘制的代表作油画《地道战》,以其饱满的政治激情、纯熟的艺术手段将冀中人民抗日武装开展对敌斗争的这一方式搬上画布,热情讴歌了在中共领导下的“全民皆兵,全民抗战”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画家将场景设置在晦暗狭小的空间内,极具动感地抓取了几位男女民兵准备战斗的瞬间动态。画家巧妙地运用人物向上、向外的视线及动作有效地拓展了画面空间的有限性,将观者的注意力实现了向画面以外的联想、延伸。而创作于1977年的《夜梦总理归》则是一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这一创造性想象,来源于作者内心情感的动力,也来源于敦煌壁画的启迪,作者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宏阔构思,把总理画在《楚辞·九歌》所描绘的氛围中,传达中国传统美学中“游”的意境,既体现了画中主人公在云间的遨游、巡游,又体现了作者构思时的梦游、神游。这是借鉴西方美学、利用西方油画语言进行表现,体现从原发创造到继发思维,再到审美升华的创造过程的一幅杰出的佳作。
罗工柳 鲁迅头像
罗工柳 李有才板话
罗工柳 夜梦总理归
罗工柳 地道战
罗工柳 郁郁葱葱
油画《郁郁葱葱》是罗工柳2004年创作的风景画,也是他生前最后一件油画作品,很难想象暮年的罗工柳心理上还拥有这么激情澎湃的年轻心态。茂密的枝叶充满整个画面,作品直接以黑线勾画枝干,以单纯的青绿色画出逆光中的树叶,显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春天的律动与自然气韵构成一派生机盎然的青春气息。这种色彩处理在西方油画中是少见的,正是得益于中国传统书法、壁画和青绿山水画等的启迪,从而创造并丰富了油画语言。
总结
“知来处,明去处”,一座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客厅”,传承历史,启迪未来,而以教育为主题的华茂艺术博物馆则有着更为明确的功能和导向,通过展厅中一代艺术教育的“播火者”,通过大师作品的沉浸和引领,让孩子们能够品味到艺术的源头,在他们心中播种下艺术的种子,让“殿堂”成为“课堂”,发挥出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美育大课堂”的作用。(文中其它图片均由华茂艺术教育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