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促进初中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2021-01-21王雨强
王雨强
【摘要】教学的改革,改变的不仅是课堂上师生的角色定位,更是课堂上的诸多变化,在语文的课堂上要能溢满着情趣,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语文,才能提升语文的素养,而情境教学则是语文课堂充盈情趣的有效方式。本文就将从如何营造语文教学情境这个角度,展开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学习氛围;引起共鸣;培养语感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能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兴趣,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综合能力。”因此,语文的课堂要能溢满着情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产生共鸣,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语文课堂才能具有实效性。语文的课堂的情趣中“情”就是指的情感,“趣”就是指有趣。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精彩的导入、幽默的语言和巧用多媒体都是能让课堂溢满着情趣。传统的课堂教师喜欢自导自演传授知识,忽略学生的情趣,更忽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受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就让学生害怕学习语文。针对当下的现状,让学生回归语文课堂,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就要能够更新自己的教育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情境教学,构建富有情趣的课堂。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语文课程的改革思路中,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而且各个年级都有着不同的要求,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关注教材的内容,要能把学生的阅读延伸到课外,虽然笔者在学习完一单元的内容后,根据单元的学习要素,也布置了一些课外阅读的内容,可是仅仅是布置,没有实际的落实,很多的学生借口多多,能够坚持下来读书的的学生却是屈指可数。笔者汇总了教材中安排的一系列的书籍,都是学生要看的,可是学生根本不用心读,致使语文素养提升缓慢。笔者也常常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笔者苦思冥想中寻觅着答案,即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能够做好学生的书海导航,让学生在书海中畅游,便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就能高度地自觉,而且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笔者经常变换手段,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例如要想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其实在初中教材中涉及到每一位作者,都有着丰富的故事,笔者就借助这些作家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笔者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更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什么样课堂学生愿意听,什么样的课堂让学生昏昏欲睡。每次文本的教学,在讲作家的故事时,每个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而且教師讲解的东西都能记得很牢固。例如在教学苏东坡《记承天夜游》这篇文言文时,内容虽然短小,但是却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为了让学生能够通透理解文本的内容,笔者就讲了苏东坡的趣事,苏大才子之所以在文学上大放奇彩,不仅是他的文章诗词歌赋好,更是他的人格魅力,豁达豪放,诙谐幽默,这些内容笔者通过苏东坡的小故事讲解,学生能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这篇文章来源于“乌台诗案”,在讲解中笔者穿插了故事,让课堂妙趣横生,笔者在讲述着苏东坡因为写诗被定罪,他的妻子抱着苏轼泪如泉涌,可是人家苏轼镇定自若,对王氏说:“你不能作诗为我送行吗?”这样逗笑了夫人,眼见丈夫被小卒如驱鸡犬般感触衙门,押往京城。这样的故事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着迫切想学的欲望,这样学习完这篇文本的内容后,我给学生推荐了《苏东坡传》,这样学生就想着去读,而且学生间也经常讨论,这样就能促进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二、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
当下的初中生受信息时代的影响,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课堂,喜欢语文课堂上能够有声、有画,我们语文教师就要能充分借助于多媒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的课堂上,笔者根据教材的内容,会采用不同的方法,笔者在教学中,运用设置悬念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时,笔者是这样提问:“同学们,如果你们在某地迷了路,会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一下子进入课堂。“可是诗人陶渊明迷了路巧遇桃花林。看到一番别样的景致,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桃花林的面纱。”笔者在说的同时,呈现桃花林的美景图,把学生带进一个风景如画的世界,当学生在观看这一幅幅美景,也禁不住心生向往。在讲读中,学生禁不住问道:“这就是人间的仙境吧。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就这样跟随着教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让学生体验到作者的情感的表达,这样就能促进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三、贴近生活引起共鸣
《爱的教育》中说:“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我们语文教学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情感旅行,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能充满着情感,而这些情感源于生活,让学生的情感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相辅相成,引起学生的共鸣。
例如在教学《桥之美》这篇文章时,笔者把家乡的各种桥做成课件,借助于多媒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有着亲近感,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家乡的美。
同时,信息时代,教师也可以通过生活化的话题,让学生与语文本的内容拉进距离。例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文章涉及到很多的植物,可是当下的学生感觉都是非常的陌生,在讲解这些内容时,笔者就借助于多媒体,把文中出现的植物以动画或者微视频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唤醒生活的体验,顿时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语文课堂的情趣,让学生课堂更具有实效性。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要能根根当下学生的现状,借助于情境教学,在课堂上采用多元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就能让语文课堂更具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益来.小谈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J].教学考试,2017,000(022):95.
[2]付巧会.(2019).美美地教语文.中外交流,000(004),347.
[3]本书编委会.致我们敬爱的教师:一本献给辛勤的您[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