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探究
2021-01-21陈艳
摘 要: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知识学习方法,引领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中地理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精心备课,理清地理知识体系和学习目标;优化教学情境,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巧设教学问题,启发学生地理思维。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6-0022-03
作者简介:陈艳(1985.4—),女,江苏省盐城市新洋第二实验学校,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念、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1]。这四大素养不仅是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知识过程中必备的基础能力,还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本素养。通过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收获地理知识技能、方法观念、生活常识等,还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中地理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2]。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关注学生自主发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3]。所以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念,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实现学以致用[4]。
以“中国的自然环境”这节课的教学为例,在讲到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地震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建立对理论知识的形象认知,深刻记忆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逃生手段。在讲到地震带这个核心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典型案例,如喜马拉雅地震带等,利用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使学生形成直观认识。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组织学生就地震的防护措施进行讨论,增强他们的人地和谐观念,让他们能够将自身的品德、智慧、思维能力等运用在地理课堂学习中。
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理论的讲授,而现代地理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让他们能够运用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来迎接时代的挑战[5]。初中地理教师要将地理教学理解为一种教育学的双边活动,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及时引导下自主内化所学知识,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让自身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发展[6]。
二、精心备课,全面理清地理知识体系和学习目标
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地理教师进行精心备课和优化教学设计。初中地理教材的每个章节、教学板块、知识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初中地理教师只有精心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才能更加精准、全面地帮助学生理清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建立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7]。
例如,在教学“居民与聚落”时,教师可以发挥“大单元”教学思维,帮助学生梳理这一章节中的知识点,划分不同的教学分支,理清学习脉络,从而让学生在探究知识时保持思路清晰,对世界人口、世界宗教和各地区语言等有较好的认识。
又如,在教学“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然后结合这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通过详细讲解易混淆点,帮助学生透彻掌握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聚落形成的过程,认识聚落发展经历的不同阶段。在学生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探析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特征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最后,教師要让学生从人类文化遗产的角度解读聚落的意义,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探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关系。
这样层层深入的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细致梳理知识,并启发他们采用类似的学习方法进行预习,完善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更加清楚地把握教材内容。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帮助学生制订学习目标的同时,应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8]。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点,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优化教学情境,重视学生情感体验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地理知识与诗歌、图片相结合,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不仅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还能使其形成地理空间观念,提升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9]。
例如,在教学“北方地区”的知识内容时,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地势,教师可以用诗歌描述其地形,借助诗歌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将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如在教学长白山区域时,教师可以引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表现东北区域的地形、气候。教师还可以借助诗句提问,让学生感受各地区不同的气候特征,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景观。如教师提问:“同学们,‘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区域的自然景观呢?”“小明同学说是新疆。那么大家能不能分析一下,为什么新疆会是这样的地理状态和气候呢?”在诗句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在了解不同自然现象和地理现象的同时,还能将其与不同地区联系起来,加深对地域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形成了地理空间观念。
四、巧设教学问题,启发学生地理思维
初中地理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师可设计具有较强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引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探究和掌握地理知识,锻炼和提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判断、分析、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天气与气候”时,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气候和天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天气和人类活动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人类的活动对于天气有哪些负面的影响,怎样正确地识读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等。教师可以问题为依托,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探究和掌握相关地理知识,启发地理思维。在学生解答问题后,教师要对学生表述的答案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地理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和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信心。
在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和地理空间观念,深入分析地理问题形成的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在探究解决策略的同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从而提升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也发挥了地理教学的真正价值。
五、合理设计问题,发展学生的人地观念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发展学生的人地观念,让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分析、解读具体问题,认识到人类不当的行为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教学方向。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要和学生进行更多互动,可以通过合理的设问引发学生对各种实际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逐渐树立人地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实际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很有帮助。
“天气与气候”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教学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自行寻找角度,从不同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解读。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最终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归因到人类不当的行为,尤其是人类在肆意改造自然环境中对环境造成的不可逆的破坏。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树立人地观念。同时,这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了生态环境意识。这是课程教学向学生传递正确价值观的一种方法。
学生树立人地观念能够更加系统深入地理解很多地理知识。人地观念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天气和气候”这节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被学生理解。学生即使对专业的地理知识没有太多了解,也能够通过生活尝试对这类问题展开合理分析。因此,教师可从简单的知识教学出发,初步构建学生的人地观念,为学生今后更复杂的知识解读打好基础。
六、构建时空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对地理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地理教材中很多知识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在解读复杂的地理问题时,学生往往需要从多角度和多层面进行探析,通过构建良好的时空观念,形成更加开阔的视野。结合相应的知识教學,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这同样是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方式。
例如,在教学“海陆的变迁”时,这节课主要是告诉学生地壳是不断变动的,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笔者从“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入手,使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会不断得到深化。基于此,笔者一边讲,一边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演示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和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的“板块构造说”。最后,笔者提出相应的问题:“为什么在环太平洋地带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引导学生综合这部分知识内容,通过树立时空观念,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要想进行有效解读,就要具备一定的时空观念,并且对这个地区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认识。首先,学生要了解环太平洋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认识到该地区由多个不同的板块结合,板块之间必然会出现频繁的相互挤压和碰撞,由此也会产生大量地质活动。这是造成环太平洋地区火山和地震频发的根本原因。基于对这个问题的解读,学生不仅要对这个区域的地质环境有准确了解,还要有一定的综合思维能力,尤其是要借助时空观念来看待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设计这类有一定探究价值的问题。这对提高学生分析与解读问题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结 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地理教师应全面分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从而在教学各环节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进而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杨诗杰.探讨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21(09):23-24.
张翔.探究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地理高效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127-128.
潘亚波.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初中地理自主学习型课堂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16-217.
陈永年.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7):147-148.
何旭辉.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初中地理教学[J].考试周刊,2021(13):145-146.
王登清.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20(A0):135-136.
苏福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实践力研究[J].考试周刊,2020(99):141-142.
王恩剑.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20(91):135-136.
张永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2020(2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