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析

2021-01-21黄迎兰

求知导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学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教学行为本身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学习知识。因此,教师要从学情入手,把握教学进程,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的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基于学情,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以期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情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9-0055-03

作者简介:黄迎兰(1976.10—),女,江苏省盐城市崇礼路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学情是指包含学习者一切因素的总和,具体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心理特点、成长规律、行为方式、学习情况、细微方法、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困难疑惑等多方面因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基于学情展开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从八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多方面入手掌握学情,合理规划授课内容

教师掌握学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与教师进行沟通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检测学生对之前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学习方法运用、学科能力等情况,从而使整个课程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1]。

(一)自然观察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然观察法,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言谈举止。从这些方面入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学生的反应为“镜”,对授课情况展开自我评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书面材料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答题正确率,平时小测的得分等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书面材料便于教师进行整理反思,同时教师也能通过书面材料的留档来记录学生的成长进步情况,为今后的课堂授课内容规划提供参考。

(三)谈话法

谈话法主要指的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直接进行沟通,从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这种学情掌握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可与其他方式进行配合,其占用时间较少,同时还能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转变授课方法,并根据他们的反应和接受程度对比不同授课方法的效果,从而对授课内容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

在学情的掌握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前预判、课中了解、课后作业批改这三部分综合到一起,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逐步积累经验,最终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结合学情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

基于学情设计教学内容,首先,教师要注意以学定教,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教师模拟教学进程,设计教学环节,是以教带学的教学模式。而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过往授课进程中学生表现出的学情差异;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教师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从而获得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以往的重点字词和较难句式进行复习,在这过程中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情况,然后在授课过程中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以下表现:学生是否能及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是否能够把学过的知识和课堂上的知识进行联系,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面部表情变化。教师以此能判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以及对授课内容的理解程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量地提出问题,确保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使基于具体学情的小学语文的授课利展开。

在授课环节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设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让所有的授课活动围绕目标展开。目标明确能够帮助教师梳理授课思路,避免出现方向偏离的情况,也便于教师掌握具体学情,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2]。

三、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尚处于基础阶段,因此,他们不一定能够通过语言反馈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准确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他们理解所学内容。

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而对具体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强。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贴合学生生活实际,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一文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当中表达的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提出问题:“放暑假时,大家有没有出过远门?出去时间久了会想家吗?会不会想念同学和老师呢?”当学生回答“会”之后,教师继续提问:“是啊,大家离开家或学校那么长时间都会想家,想念老师同学,那文章作者离开家乡后好多年都没有回去了,你们说他想不想家呢?”通过这样类比的方式,教师将作者离开家乡许久未回的思乡之情与学生暑假放假出去游玩之后想念家和学校的行为联系起来,能够加强学生的情感体会。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会遇到许多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似案例的情况。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把自己代入具体场景中,在场景中体会人物情感,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兴趣特点,将教学环节中的场景创设方式从想象力塑造轉变为信息技术塑造,用动画短片代替人物视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选择授课方法,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真正做到结合具体学情开展教学活动。

四、建设教学评价体系,打造小学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其是教师收集学情信息,再将其应用于教学调控的重要依据。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课堂评价,并基于此了解他们的真实学习情况。因此,教师要将评价机制和结果的重要性告知学生,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评价活动,这也能让课堂教学评价过程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之一。

(一)树立正确的评价价值观

教师应对课堂评价环节展开一次全面的讲解,让学生明白评价环节不是考核,而是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对教师进行反馈说明的过程,然后进行师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帮助他们对自己当前的学习情况有更加清晰的认知。通过评价环节,学生和教师都能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合理规划学习或教学的方向。

(二)赋予评价环节趣味性

在设计评价环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发起班级投票,投票内容可以设计为:你认为在今天的授课过程中理解起来最困难的内容是文章背诵、生字词学习,还是情感内涵理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展开匿名互评,例如写作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评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互评的过程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能让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更具趣味性。

五、精细化教学准备,保证教学过程顺利开展

语文课文本身是各种矛盾冲突堆叠起来的[3]。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纲挈领,还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词汇进行描述,保证问题讲解足够精细透彻。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情况,运用信息技术和活动器材,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要将动作、眼神、语气等要素结合在一起,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将相和》为例,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应先根据课文内容确定教学设计,围绕文章中的三个矛盾爆发点和故事高潮进行设计,引导学生梳理秦王、赵王、蔺相如、廉颇等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感受这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剧情跌宕起伏的变化,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文章发展过程。基于此,教师要在授课前录制模拟视频,并反复观看,思考整个讲课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对讲课方法进行改良,达成教学效果。

六、完善整个授课过程,保证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成长提供助力。教师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第一,小学生的文学水平有限,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到用词用语通俗易懂,并根据所讲内容的不同,不断调整讲话速度、语音声调。对于较为严肃的文章,教师应表达出庄重的情感;对于较为轻松愉悦的文章,教师可以用亲切柔和的语言描述课文场景;对于讽刺意味较强的文章,教师可以用较幽默风趣的语气讲解,使学生置身于语境中,欣赏语言文字的魅力。

第二,教师要改变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你说我记”的情况,在授课过程中将不同的内容分为多个小型教学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将板书内容整理在PPT上,在每一小节的教学结束后为学生预留出专门用来记录的时间,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节奏,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再选出其中的关键语句,如文中的“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语句当中的情感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不同的学生,让他们根据文中的其他关联性内容说出自己的理解。在提问结束后,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语调和情感说出这两句话,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感受这两句话应用的语言场景,实现教学目标。

七、重视个体之间的学情差异,坚持因材施教教育理念

基于学情展开教学,教师要坚持以学定教。在做教学准备时,教师要注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学情准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通过提问的方式确认他们的知识学习进度,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

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题临安邸》为例,这首诗的教学难度较高,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历史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关键点进行分析,从而真正理解这首诗背后的讽刺意味。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法,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根据所找到的资料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断深化所学知识内容,完成自主学习。在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之后,教师要与每个学习小组的组员代表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最终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情境教学法,将学生搜集到的古诗创作背景等资料展示出来,通过信息技术对诗词描写的场景进行再现还原,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并在自学和教师教授的过程中完成重复学习,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八、积极进行课后总结,对后续的教学内容进行改进

在每堂课的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充分发挥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学习态度,反思课程设置是否足够合理,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上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在课堂上是否注意到学困生的需求。这样的反思过程能够让教師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分析各个知识点学习安排的合理性,有利于后续教学设计的改进。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为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母爱的伟大。教师可以用智能影像设备将自己的讲课过程录制下来,在课后重新观看自己的教学视频,用笔和纸将自己在讲课中出现的失误和问题逐个记录下来,如学生为什么无法通过自己的讲述认识到文中母亲工作环境的艰苦,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思考解决办法。思考课程还有哪些可供改良的环节,可以为教师下一次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并对这些改进部分进行测试,以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基于学情展开教学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了解学情之后,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授课内容与授课方法进行规划设计,以学定教,将学生作为课堂开展的主体,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雪艳.基于学情的小学语文教学诊断式评价实践与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21(06):35-37.

[2]尚吉林.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21(30):27-28.

[3]李欢.基于生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21(08):26-30.

猜你喜欢

学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