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1-01-21胡蓉黄洁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9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脑梗死

胡蓉,黄洁梅

(梧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2)

0 引言

临床研究表示,大多数脑梗死患者发病原因是因为脑部组织出现了大规模的缺血和缺氧问题,若没有及时救治,脑梗死会导致患者局部脑组织发生组织软化、组织坏死的问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诊疗手段和技术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脑梗死病死率,但是仍然有很多患者合并不可逆转性的肢体偏瘫,对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临床实践工作发现,为患者做好护理干预,对改善病情、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具有较大帮助。而综合护理方式兼顾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康复护理、临床风险护理和心理疏导等项目,真正实现了科学管理,可健康引导,为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病情缓解、增加康复可能性奠定了基础。选取8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对综合护理方案具体执行情况加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84例脑梗死患者的就诊资料,所选患者均合并偏瘫症状,按照1:1比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2例患者,男28例,女14例,年龄39-78岁,平均(62.23±4.63)岁。对照组42例患者,男30例,女12例,年龄40-80岁,平均(62.19±4.59)岁。纳入标准[1]:①脑梗死病情明确;②无其他高危因素;③无凝血功能障碍;④心肺、肝肾功能基本正常;⑤治疗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者;②合并全身性感染症状者;③合并免疫性严重疾病者。2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正确指导,保证护理服务到位。主要的内容有:①专业护理:要求参与护理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具备专业的神经内科护理经验,有一定的应急能力;②风险管理:帮助患者翻身,保证病床稳固性,预防患者发生跌落;③观察管理:观察患者的病情和情绪,帮助其消除紧张、焦躁等不良情绪。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详细方法如下:

(1)心理疏导:脑梗死偏瘫患者不仅肢体功能首先,同时脑功能区也可能受损,很多患者存在严重负性情绪,如自卑、恐惧等。在为其开展护理服务时,关注患者心理问题,清醒的患者多加鼓励,积极讲解疾病知识,告知患者缓解不良情绪的重要作用,引导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

(2)饮食指导:脑梗死发生后,患者身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对饮食的要求比较高。首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适宜的饮食方案,突显个体化饮食要点。其次,指导患者如何限制食盐、脂肪、淀粉、油腻食物,告知家属为患者准备高矿物质、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食物,尽量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最后,从流质食物、半流质食物逐渐向糊状食物、正常饮食过渡。

(3)康复护理:为进一步提高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促进病情预后,结合不同病情时期,制定不同康复训练方案,兼顾患者实际状况,注意不同时期关注点和侧重点有所区分。①急性期:主要给予患者被动训练,保持患者肌张力,并且维持患者关节活动在一定范围内,避免肢体功能萎缩。②恢复期: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开展床上坐起、坐位训练,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患者身体平衡能力。当恢复到一定程度后,指导患者开展站立、行走训练,改善上肢和下肢功能。③稳定期:患者病情逐渐趋于稳定后,将患者锻炼内容集中在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上,指导患者梳头、进食、刷牙、洗漱、穿衣。

1.3 观察指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肢体功能评分,采用FMA量表,上肢功能满分66份,下肢功能满分34分,共100分,得分数越高表示肢体功能恢复越好[2]。与此同时,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包括心理、生理、躯体和社会四个层面,共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3]。

1.4 数据统计。采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分别采用“t”和“χ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肢体功能评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肢体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干预后,上肢和下肢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与本组护理前相比差异显著,但是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上肢和下肢功能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护理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肢体功能评分比较(±s)

表1 2组护理前后肢体功能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 n 上肢功能评分 下肢功能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2 31.23±3.89 54.22±6.29⋆11.62±2.21 24.16±3.95⋆对照组 42 31.24±3.91 42.56±5.12⋆11.66±2.19 17.52±3.01⋆t - 0.368 12.562 0.284 9.822 P - 0.411 0.000 0.099 0.000

2.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观察组 42 54.58±4.63 85.26±8.34 12.598 0.000对照组 42 54.23±4.58 76.94±6.56 10.263 0.000 t - 0.452 8.569 - -P - 0.108 0.000 - -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重要疾病模式,大多中老年人极易患上脑梗死,从生物学、生理学角度来讲,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发育随着年龄的增加迟缓、且存在一定受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致残率和多病发生率。虽然脑梗死多发中老年人,但脑梗死作为一种突发性的脑部疾病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因不同的脑部坏死程度表现出不同的病症,虽然一些患者没有病史,但是病情突发后患者脑部没有前驱症状,患者局灶性神经体征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达到最高峰,直接表现为性卒中,进而诱发颈部大动脉主干栓塞引发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候可导致昏迷或脑疝。尽管一些患者在短时间内可回复,但个别病灶也可出现二次出血或者病情恶化。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可对患者肢体造成严重损伤,导致偏瘫,直接影响到患者病情恢复。

观察临床的脑梗死患者病例,患者多存在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智力障碍和言语障碍等。很多脑梗死偏袒患者也存在高血压、心律失常、肥胖、糖尿病等合并疾病,其发生休克、动脉炎的概率远远大于其他患者。

有学者[4]指出,在为此类患者开展临床诊疗时,不仅要关注患者急性期治疗,还要形成更为健全、更加系统的康复护理方案,从而促进预后,缓解患者病情。对于合并偏瘫症状的脑梗死患者,临床多主张采取多种护理干预方法来改善其肢体功能,从而强化生活质量。

以往的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对脑梗死偏瘫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如采用康复介入的方式可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帮助其恢复肢体平衡,缓解偏袒问题。从患者的康复过程分析,通过心理干预和健康暗示等途径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塑造社会认知,心理健康,对于患者早日恢复社会,重返家庭和健康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综合护理以患者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不断优化护理措施,注重患者个体差异情况,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综合护理关注患者心理问题、饮食问题和康复问题,将全面护理理念融入到各个护理环节中。例如,卒中后抑郁比较常见,作为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体贴关怀患者,结合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及情绪特征,为其提供心理疏导,降低心理问题所带来的治疗风险。根据多年实践工作经验认为,护理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家属力量,教会家属家庭护理方法,讲解注意事项,为患者出院后家庭护理顺利开展夯实基础。通过本次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上肢、下肢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与文献[5]报道结果基本相符,说明为脑梗死偏瘫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并对其护理服务进行优化,不仅能够提高生活质量,还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帮助。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脑梗死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