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米力农注射液运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疗效
2021-01-21张庆海
张庆海
(齐齐哈尔建华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慢性心力衰竭属是由于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心肌梗死等不同原因所致的心肌损伤,致使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且以呼吸困难、体液潴留为主要表现。目前,临床上一般选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开展治疗,积极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提高疗效[1-2]。此次研究将纳入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患者予以研究,选择常规药物和米力农注射液予以治疗,探究单独和联合的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抽取某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参与研究调查,并将其中的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42~71岁,平均年龄(58.47±8.45)岁,病程3~5年,平均病程(3.51±1.36)年;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41~73岁,平均年龄(58.43±8.71)岁,病程3~5年,平均病程(3.45±1.59)年。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药物等予以治疗,疗程为5 d。
观察组--常规治疗+米力农注射液。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后再加入20 mg的米力农注射液予以治疗同时加入浓度为0.9 %的生理盐水稀释,稀释量需达到50 ml,最后再实行静脉滴注治疗,需将微量泵调至0.25-1.0 μg / ( kg·min ),疗程为5 d[3]。
1.3 观察标准
①对比疗效--显效、有效、无效。②对比不良反应--头晕、心悸、皮疹、咳嗽、上呼吸道感染。③对比血流动力学指标--CO(心输出量)、E/A(E峰与A峰比值)、SV(心搏出量)、LVEF(左室射血分数)。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用t、x2检验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SV(ml) CO(L/min) LVEF(%) E/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45.62±6.14 59.87±6.84 3.85±0.41 4.49±0.35 35.69±6.41 45.89±6.23 0.78±0.21 1.28±0.20对照组 50 45.85±6.32 55.12±6.25 3.88±0.32 4.13±0.41 34.12±5.47 39.86±5.41 0.79±0.15 1.02±0.13 t-0.184 3.625 0.407 4.722 1.317 5.167 0.274 7.707 P- 0.853 0.000 0.684 0.000 0.190 0.000 0.784 0.000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显效--4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0%。
对照组中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00%。
两组的疗效比率有统计学意义(x2=1 4.2 2 2,P=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中头晕--1例,咳嗽--1例,总发生率--4.00%。
对照组中头晕--2例,心悸--1例,皮疹--2例,咳嗽--1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总发生率--16.00%。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率有统计学意义(x2=8.000,P=0.004)。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持续增长着,且常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若不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很有可能出现消化、呼吸系统功能损害的情况,情况严重时可发展为心肌梗死,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选择采用抗血小板药物予以预防,选用常用药物予以治疗,同时还可加入米力农注射液,提高疗效。米力农注射液可抑制酶的活性,且疗后不良反应较少,可提升肺部顺应性,让肺动脉高压状态有所缓解,进而起到缓解相关症状,改善心排血量的效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措施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将病因治疗和改善症状作为主要治疗目标,同时还需正确使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改善患者预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较高,因而也需以降低病死率为诊治目标,同时加强日常护理--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情绪稳定状态,避免精神紧张或情绪持续波动的情况出现,最后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给药,并及时复诊[4-5]。在饮食方面也需保持营养平衡,控制热量摄入,给予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同时保持饮食清淡,一般以一日4-5餐为优先,最后限制钠盐摄入。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入米力农注射液予以治疗,可提高综合疗效,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率,减少疼痛感,促进病情转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