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衰老与中医证素情况分析

2021-01-21李新梅钟言梁蕴瑜林晓忠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证素高龄颈动脉

李新梅, 钟言, 梁蕴瑜, 林晓忠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综合二科,广东广州 51012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综合大科,广东广州 510120)

人口老龄化是21 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我国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至2017 年末,我国65 周岁及以上人口有15 831 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而在≥80 岁的高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90%,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1]。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人与血管共衰老得到越来越多研究结果的证实,血管衰老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血管衰老可导致高血压,高血压又可加速血管衰老。血管衰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丧失其原有的功能,发生结构及功能的退行性变化,导致血管腔增大,血管壁增厚,动脉僵硬度增加、功能下降及内皮功能障碍的变化[2-3]。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及内皮细胞功能等来判断血管衰老,其中以PWV 作为判断血管衰老的金标准[4]。本研究通过对133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血管衰老相关指标臂踝PWV(baPWV)、IMT及中医证素分布情况,以期为老年高血压的中西医防治提供新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 年7 月~2019 年12 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即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33例,其中男72 例,女61 例;年龄65~96 岁,平均年龄(76.85±8.09)岁。根据患者的年龄将13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一般老年组(65~79 岁)83 例和高龄老年组(80岁及以上)50例。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1]中高血压的定义:年龄≥65 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 mmHg 和(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 mmHg,即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曾明确诊断为高血压且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老年人,虽然血压<140/90 mmHg,也应诊断为老年高血压。

1.3纳入标准①2017年7月~2019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住院治疗;②明确诊断为老年高血压;③完成中医症状、体征、病史及各项检查与检验资料采集的患者。

1.4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合并有心、肝、肾、肺、脑等系统严重病变的患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精神病患者;⑤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5研究方法

1. 5. 1 一般资料的收集 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测量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

1.5.2 实验室指标检测 入院后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等实验室指标。

1.5.3 baPWV检测 采用日本欧姆龙动脉硬化测试仪(BP-203RPE III 型)由专人测定baPWV,对每位受试者重复测量2 次,记录最后1 次测量结果,取左右两侧baPWV的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1.5.4 颈动脉超声检测 患者仰卧位,纵向探查两侧颈总动脉,于颈总动脉分叉近端1.5 cm 处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其中CIMT<0.9 mm为正常,CIMT在1.0~1.2 mm之间为增厚,CIMT>1.2 mm 为内膜局部隆起,即形成斑块。根据斑块的组织病理学基础及超声声像特点,将斑块分为均质低回声斑块、均质中等回声斑块、均质强回声斑块、不均质性斑块,其中低回声及不均质回声斑块属于不稳定斑块,均质中等或强回声斑块属于稳定斑块。

1.5.5 中医证素的统计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和朱文锋教授等提出的证素辨证体系[6],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血压病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特征研究”[7],确定用于本研究的证候证素内容,最终提炼出7个高血压病病性的中医证素,分别为阳亢、痰浊、瘀血、气虚、阴虚、阳虚、血虚。

1.6统计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分布及方差齐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者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表1结果显示:除年龄外,2组患者的性别、BMI 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baseline data of the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s)

表1 2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baseline data of the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s)

①P<0.05,与一般老年组比较

?

表2 2组老年高血压患者baPWV及hs-CRP、LDL-C、Hcy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baPWV,and levels of hs-CRP,LDL-C,and Hcy in the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s)

表2 2组老年高血压患者baPWV及hs-CRP、LDL-C、Hcy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baPWV,and levels of hs-CRP,LDL-C,and Hcy in the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s)

①P<0.05,②P<0.01,与一般老年组比较

?

表3 2组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和斑块情况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carotid IMT and plaque in the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s)

表3 2组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和斑块情况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carotid IMT and plaque in the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s)

①P<0.05,②P<0.01,与一般老年组比较

?

2. 2 2组患者baPWV及hs-CRP、LDL-C、Hcy水平比较表2 结果显示:高龄老年组患者的baPWV、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一般老年组,LDL-C水平明显低于一般老年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而2 组患者的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颈动脉IMT和斑块情况比较表3结果显示:高龄老年组患者的左颈动脉IMT 明显大于一般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均以不稳定斑块为主,其中高龄老年组患者的不稳定斑块检出比例较一般老年组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2组患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情况比较表4结果显示:在一般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患者中,虚性证素均以气虚为多见,分别为84.3%(70/83)和86.0%(43/50);实性证素均以血瘀和痰浊多见,其中一般老年组分别为89.1%(74/83)和63.8%(53/83),高龄老年组分别为92.0%(46/50)和90.0%(45/50)。2组间各证素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情况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elements in the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例(%)]

3 讨论

近代临床医学之父、英国医师Thomas Sydenham 提出“一个人的动脉有多老,他就有多老”。近年来,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血管衰老及血管功能、结构的变化也越来越关注。血管衰老是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衰老的结果,衰老的血管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胶原纤维沉积增加、弹性纤维增加且无序、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和内膜增厚;在功能上表现为僵硬度增加、对血管舒张因子的敏感性降低、对血管收缩因子的敏感性增加和血管新生能力降低。血管老化机制复杂,从环境因素,至组织器官、细胞、分子、基因水平及整体水平均存在复杂联系[8]。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评价血管硬化程度的金标准。PWV 越高,血管的顺应性越差,血管老化的程度越严重。其中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能很好地反映大动脉与中动脉血管的弹性及僵硬度,反映血管老化情况,且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高,高龄老年患者的baPWV 更高,与年龄呈正相关,而与性别无关,说明血管老化程度随着年龄增加而加重。

血管衰老是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共同衰老作用的结果,与多种机制有关,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是可反映全身动脉硬化情况的窗口,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也是反映颈动脉病变及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9-10],斑块形成是动脉硬化的明显特征。而脂质代谢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损伤反应学说”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机制[11]。高龄、脂质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特别是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升高为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2 组患者在hs-CRP、IMT 及不稳定斑块比例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高龄老年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一般老年组,左颈动脉IMT 明显大于一般老年组,不稳定斑块检出比例也高于一般老年组,表明随着年龄的升高,高龄老年患者的炎性指标、颈动脉IMT及不稳定斑块比例均明显升高。另外,高龄老年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一般老年组偏低,提示除炎性反应外,还有脂质代谢等多机制参与,从而影响斑块稳定性。研究结果提示,血管老化随着年龄增大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着年龄增大而加重。

证素,即辨证的基本要素,证素辨证是一种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即通过对证候(症状、体征等临床信息)的辨识而确定病位和病性[6]。证素的确定,直接决定证候的准确判断,从而指导中医的辨证论治。本研究结果提示,2组患者的各证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总的来说,2组患者的虚性证素均以气虚为主,实性证素均以血瘀和痰浊为主,体现了老年高血压患者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特点,以气虚痰瘀为主要表现。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增加,血管衰老情况更为严重,表现为血管僵硬度增加,弹性变差;同时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也更为突出,IMT、hs-CRP 升高,不稳定斑块比例增加;且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素以气虚、瘀血、痰浊为主要表现。本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更加重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衰老情况,并结合证素表现,及时给予诊断和评估,进而采取中西医干预措施,为有效防治老年高血压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证素高龄颈动脉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中医证素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证的证素辨证研究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