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思考

2021-01-21曹兰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34期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新课程小学数学

曹兰

【摘要】 生活化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数学知识理解与应用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由形象向抽象转变.新课标强调教学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从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简单阐释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数学是人们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源于生活又植根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小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的知识认知基础就是生活经验,知识的获取是以生活为依托的.如果教师脱离学生生活进行知识的传授,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与生活进行对接,知识建构的基础就不牢固.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本身存在着很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数字与符号的组合与推理过程,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与乏味.为此,很多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其中生活化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推出之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成为很多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尽管新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小学数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依然有很多教学工作者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导致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实现新的提高,其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点.

(一)生活化教学目标不明确

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目标是促使学生进入直观情境,通过直观性的认识,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生活化教学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生活化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源于生活的学科,然后学生以生活化思维为载体,进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完成知识的建构.但是目前的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师缺乏科学的目标.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时,没有结合某一抽象的知识点,考虑如何运用生活情境,直观呈现这一抽象性的知识,促进学生理解的深化.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生活化教学流于形式,更没有注重根据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进行生活化设计.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数量的概念比较模糊,教师就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就可以模拟生活中到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每人手持百元面钞到“超市”购物,学生购物后要计算买了几样商品,共花多少钱,还要计算将百元面钞交给收银员后,收银员要找零多少.这类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的能力.然而目前的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生活化目标不明确,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知识直观化、生活化.生活化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与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相吻合,并且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与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太过宽泛与模糊,就不可能促使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对学生的思路造成干扰,使学生的思维脱离知识理解的方向,导致教学实效性降低.因此,教师生活化问题的设计要能够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思考,不然,学生的思考不仅会脱离生活,还会脱离教学的目标.

(二)缺乏科学的生活化创设手段

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用语言创设,也可以通过实物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情境更接近生活,更能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但是目前教师对于情境创设手段的选择缺乏认真思考,手段创设不科学.部分教师利用语言创设情境,描述生活中的现象,但是由于教师描述的偏差,也会导致学生理解的偏差.其原因是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没有对语言进行加工与提炼,致使语言创设的情境很难被学生理解.有的教师运用童话创设情境,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时,将直线分别比作线爸爸、线妈妈、线儿子,并且编造一家三口的故事,而这种情境脱离了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真实的认知依托,也往往很难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在运用实物进行生活化情境创设时,教师所选实物是学生生活中不常见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产生亲切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教师对不同年级的生活情境的创设,没有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如小学低年级可以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动物进行情境的创设,而对于高年级可以采取竞争的生活化情境,比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创设叠衣服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叠衣服比赛,认识轴对称图形,并总结其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忽视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比教师语言描述更形象生动的生活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多媒体展示生活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情境时,没有对视频进行精减,致使情境创设时间过长,影响后续教学内容的学习与传授.在视频播放后,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对生活化场景中的数学关系进行重点分析,致使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缺乏启发性

生活化教学是落实新课标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要具有启发性,促进学生进入知识探究的更深层次.在情境中,学生可以感知具体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但是,由于教师对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目的与手段的不科学,致使生活化情境缺乏启发性.一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盲目性与随意性.在情境创设中,教師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甚至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教学目标缺乏联系,缺乏针对性,这样学生就很难产生探究动力.二是教学情境的创设缺乏互动性.教师通过播放PPT让学生了解数学情境,但是情境的创设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考,更没有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致使数学情境的创设不能与学生互动,情境枯燥乏味,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数学学习.生活化情境只是辅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的手段,不能将生活化等同于数学化,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情境作为建构数学知识脉络的桥梁,促使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转变.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与创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有着重要作用.一是生活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形成了认知方面的冲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生活化教学可以使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烦琐的数学知识得以简化,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亲切感与学习兴趣.不可否定的是,数学概念与定理等知识点如果在教学中生硬讲解与灌输,学生必然会产生陌生感,抽象的理论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进入生活的情境,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浅入深,逐渐学会用生活中直观的事物及现象理解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

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素养,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

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宽松的课堂氛围,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的姿态过高,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拉大,很多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敬畏的心理,在课堂上不愿也不敢发表观点,这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要想给学生营造合适的生活化氛围,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我素养.首先,身为数学教学工作者,应当利用平时时间不断为自己充电,深入挖掘课本教材并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切入点,利用合适的方式实现二者之间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生活化的教学服务.其次,教师要采取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教学态度,以亲和的态度对待学生,采用生活化语言与学生进行交谈,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好的表现.此外,教师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学情,不仅从学生的作业、考试、课堂表现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还要在日常生活中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征求学生对数学教学的看法及建议,了解学生喜歡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意见与表现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完善与优化.做到以上几点,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种生活化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二)走进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世界之大,无处不需要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年龄小且社会经验不足,对生活中很多事情充满好奇.利用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周围世界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是不断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素养的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体上存在很多有趣的比例吗?”学生面面相觑并露出好奇的眼光.于是,教师接着对学生说道 :“每个人自己拳头的周长与脚底的长度之间的比例大概是1∶1”“正常成年人的脚底长度与身高比是1∶7左右”“男生的肩宽与头高比例大概是2.3∶1,而女生的大概是2∶1”……随后,教师又对学生进行讲述,在商店买袜子的时候可以将其在拳头上绕一周来判断是否合脚,警察分析案件的时候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的脚印来判断其大概的身高等等.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不少学生还拿起尺子来量自己的身体,如此,教师便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出教材内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得到很好的激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调查”“体验”以及“操作”相关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用尺子量或者上网搜索等方式来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可以增加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帮助学生树立用数学认识周围世界的意识.

(三)感悟生活,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数学家华罗庚曾指出,“人们对于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原因之一是数学脱离生活实际”.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知识与生活相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数钱”游戏,提前准备一些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并发给学生,让学生轮流观察人民币上的图案以及数字.然后,教师可以将人民币分成“5张”一份,挑选学生上台比赛“数钱”,学生在数钱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加法将所有人民币的面额加起来,最后看哪个学生数得又快又准.这种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数钱”游戏之后,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掌握会比较牢固.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购物”的生活化情境,将学生分成不同的两组,其中一组扮演“卖方”,另一组扮演“买方”,在买卖过程中,学生可以“讨价还价”,看哪个学生能够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东西.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数学当中的知识点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如学习了四边形的面积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走进校园,量一量各种形状的花坛的面积,量一量操场的面积等,也可以让父母带领学生进行购物,学生在购物过程中不断加强对人民币的认识与运用.

(四)创造生活,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解题训练是重要环节,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案例作为题目,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生活性.例如,在“加减法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出题“我昨天中午去肯德基吃饭,一个炸鸡腿是7元,汉堡比鸡腿贵4元,可乐比鸡腿便宜2元,我点了一个鸡腿、一个汉堡和一杯可乐,请问:我一共花了多少钱?”在教学“乘法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妈妈去市场买菜,西红柿每斤1.5元,白菜的价格比西红柿低一半,而青椒的价格是西红柿的两倍,妈妈将这三种菜各买了一斤,请问:一共花了多少钱?”这类题目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解决生活问题.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学生可以用其来修理、稳固家中的家具.在学习了“正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之后,学生也可以用来计算卧室的大小并估算放多少家具合适等等.这种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并提升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要想在新课程标准下找到一种适合当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促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更大的欲望与兴趣,这样才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范士锋,张静.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603(20):89.

[2]张贻群.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48):296.

[3]邱先河.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7(14):71-72.

[4]泽吉罗布.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8(5):185-186.

猜你喜欢

教学生活化新课程小学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分析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