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案例分析

2021-01-21卢晓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34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导学

卢晓华

【摘要】 本文阐述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学策略的实施方案,该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而且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增强技能、发展能力等创造了可能.

【关键词】 导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课堂提问

导学策略不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实现教育的目的.我国已经进入素质教育的新时代,初中数学课堂也应该适应时代的改变,不断改革.现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有了很多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无论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都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并实施.而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善于把握学生的注意力,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这一伟大目标.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校教学应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无论是听课还是练习,都应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就要看教师能否运用艺术性的手段提升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并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爱上数学,领悟数学的奥妙和思想真谛.为此,笔者多年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创新,在此给出一些策略.

一、初中数学课堂导学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今正在进行新课改,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体.运用导学策略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其学习兴趣.首先,在导学教学策略中,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发散性思维更加强大.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思维被引入问题情境中,他们会主动去思考,并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和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数学不再枯燥无味,学生也充满了探究精神和主动思考的意识,增强了学习乐趣,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其次,在问题导学策略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积极和其他同学讨论,这一过程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能够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初中数学内容较多,教师在讲课时往往顾此失彼,而进行课堂导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使数学教学变得更有针对应和方向性.首先,利用导学策略能够将本节课所讲的内容筛选出来,以问题导学的方式突出要讲解的重难点,剩下的知识内容教师以其他方式进行讲解,这样能大大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学起来也不会有压力.其次,初中数学中的重难点往往比较难理解,教师讲解时需耗时耗力,有时还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将它们通过导学的方式进行设置,用问题引出重难点,会使解决的形式更加形象生动,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重难点.

(三)能够使练习的难度降低

通过导学策略将数学问题提前展示给学生,不仅会降低正式课堂的负担,还能够降低学生课后练习的难度,使学生快速巩固所学内容.首先,数学问题是一脉相承的,将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以问题导学的方式呈现,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提前预习要讲的内容,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提前对知识的了解,能够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其次,在课后练习阶段,一般要对当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与巩固,这时采用问题导向策略,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长此以往,学生的思考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在后期的课后练习与巩固阶段,学生做起题来就会得心应手、轻车熟路,大大降低解题难度,使学生爱上数学.最后,通过课前导学,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的同时,将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教给学生,既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也提升其解题正确率.

二、课前拓展学生思维,构造良好氛围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数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初中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爱上数学.在上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提一些开放性和探索性并存的趣味数学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下分析探讨,这样就能够为接下来的课堂活动奠定基础,让学生熟悉课堂教学框架,拓展他们的学习思路.例如,笔者在甲班授课前出了这样一道小题:

观察下列两组数中每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写出后面两个数.

① 3,5,7,_____ ,____ .

② 2,3,5,____ ,____ .

同学们看到后积极讨论,并很快得出了各自的结果.

对于第①题,有学生认为它应是一组连续奇数,所以后面两数应为9,11;还有学生认为第三个数为7=3+5-1,那么后一个数应为5+7-1=11,最后一個数为7+11-1=17.当然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可留给学生以后探索.

对于第②题,有些学生认为2与3间不隔数,3与5间隔1个数,那么,5与后一个数应隔2个数,此数应为8,依次可得后一个数为12.还有学生认为5=2+3,那么,随后第一个数应为3+5=8,其后为5+8=13.

这些具有一定探索性与开放性的问题,虽然与本堂课的内容无关,但是,这些问题能够把同学们的调整到积极状态,激发了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笔者在乙班没有进行这样的导学引入,而是像以往那样上课后就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但与甲班相比较,乙班学生明显在思路方面不够开放,注意力较为分散,课堂氛围比较沉闷.

有教育家认为,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提升学生的活力,相反,则会让学生萎靡不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与被迫消极地学会呈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数学课的教学应具备良好的氛围、积极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前进行这种有效的导入.

三、积极构建问题情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大胆求知的能力

在如今的素质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是核心要素,更是数学教学的思想和灵魂.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要让学生提高自我参与意识,在主动学习的进程中完善自我,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并能运用科学的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一)构建实际问题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与理解数学知识

案例1  体育课上老师是如何测量学生的跳远成绩的?(如图1)

跳远成绩应是沙坑内点P到直线l的距离.

在提出该问题后,同学们都积极地进行测量,最后统计了6~10名同学的测量结果,发现结果与结果之间有很大的偏差,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产生了深深的好奇心,对本节课将要讲授的“点到直线的距离”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思维轮廓.以上情境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一个联想、抽象、观察、概括的进程.与此同时,在这种情境的带动下,学生拥有了一个手脑并用的空间,提升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二)营造宽松、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

案例2  如图2,Rt△ABC中,∠C=90°,CD为中线,CE⊥AB,∠B=30°,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通过思考、自由探讨、交流后,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①∠1=∠2=∠3=∠B=30°;

②∠4=∠BCE=∠A=60°,∠BDC=120°;

③CD=BD=AD=AC,DE=EA;

④△BCD是等腰三角形,△ADC为等边三角形;

⑤AC= 1/2 AB,AE= 1/2 AC,DE= 1/2 CD,CE= 1/2 CB,CD= 1/2 AB,DE=AE= 1/2 AD.

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比较片面,教师应该给学生预留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构建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复习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案例3  在复习初三“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的内容时,由于知识较散,为了便于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能够系统地复习掌握知识,教师可以图形的形式表示知识结构.

通过这一结构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独立、系统地掌握本章知识.

(四)构建陷阱情境,提升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案例4  已知线段AB=12,在线段AB上任意取一点C,使BC=3,求线段AC的长.

解  已知C为AB上任意一点,AC=AB-BC=12-3=9.

则AC的长为9.

在学生算出结果后,教师应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如果C点在直线AB上,会有怎样的结果?经过一番讨论后,学生会得出结论,C点也可能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此时AC应该有两种结果,分别为9或15.

按照上述分析,学生不但能够跳出思维陷阱,还能够提升应对思维陷阱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营造科学的问题情境能够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实施这一教学策略,能够不断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历练中养成优秀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时刻保持高涨的学习斗志,扩展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构造出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四、及时运用多种导学策略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应积极引入一些课堂提问,以便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教材内容,提高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课堂提问不能无目标和方向,而应精准定位,找到提问的关键点,并有效突破和转化,从而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收获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问重点内容,让学生抓住重难点,并有效突破

重点内容具体是指教材和章节中较为关键的知识,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不易理解,也容易犯错.抓住这些重点内容能够迅速将全部知识联系起来,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如讲“无理方程”一节时,如何引导学生把无理方程转化为有理方程是解决此种问题的关键,故教师要针对解无理方程必须先转化、再解、最后验根的思路进行提问.

(二)在知识的交叉处提问,提升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把控能力

教材的知识体系呈现螺旋上升的状态,前后知识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让新旧知识有效衔接.如教师在讲“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可提问:函数y=3x+b与x轴的交点为(-4,0),那么,x取何值时,y的值是0?y的值大于0?y的值小于0?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把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一次函数联系起来.

(三)在关键处提问,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语言

数学概念、公式的表述十分精炼,因此,教师要在教学 中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仔细斟酌.如方程(x+1)(x-3)=0 的解应为x=-1或x=3,但在函数y= 1/(x+1)(x-3) 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x≠-1且x≠3,在这两个结果中,为什么前者用“或”而后者用“且”呢?由此学生会积极动脑,自主探讨,最后明白其不同.

(四)在有特色的细节处提问,培养学生细致的思考方式

有的教材内容看似比较简单,但寥寥几句却是整个课堂的学习精髓.如在进行一次函数的学习时,教材指出:“一般地,如果y=kx+b(k,b为常数,k≠0),则y叫作x的一次函数.”教师可提问:k为何不能为0?当k为0时,函数还有意义吗?这样的提问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并深刻掌握知識内容.

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适的、有益的提问,不但能够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够提升教学的效果.提问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只要我们不断总结、创新和求知,就一定能得到更多的提问方法,为提升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奠定基础.

正如布卢姆所说:“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时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一个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一系列的导学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教师充满艺术性和技巧性的导入方法,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数学的天地里不断探索,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遨游.

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念,并信任他们,帮助他们,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为祖国培养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成贵.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考试周刊,2017(4).

[2]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郭允远.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体会点滴[J].中学数学参考,2001(10):7-9.

[4]刘复兴.现代教学思想与实践[M].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9.

[5]王学军.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9):75-76.

[6]高明晖.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策略[J].数码设计(下),2020,9(4):180-181.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导学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问题设计为数学教学创新绽放精彩
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浅议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