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1-01-20陈素霞
陈素霞
新理念中明确强调,阅读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行为以及自主阅读需要,要给予学生阅读空间,给学生以阅读点拨,拉开阅读文本的帘幕,让学生先感知阅读文本,为后续地再理解阅读文本做好铺垫。要想真正走好阅读高质教学的每一步,教师就要为有效阅读、朗读感悟、立足趣味、读写结合、延伸课堂、趣味活动的每一环节注入高效色彩。环环相扣的阅读教学,必然会沿着高质教学的轨道前行,阅读教学质量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众所周知,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吸纳的过程,强调的是“厚积薄发”。而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指的就是要有一定量的阅读储备,想要具备丰富的阅读储备,阅读能力必不可缺,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而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对整个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一部分常用字对这部分学生来说都属于生字范畴。基于这一情况,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展针对性的阅读教学明显更合适,接下来本文将对小学三年级的阅读教学策略进行说明,希望给相关教育从业人士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创设合适的阅读引导,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等能力,但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个情况,那就是学生阅读过后只是了解了一个故事,并且很快就会遗忘,无法在阅读中实现自身能力的增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之前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在阅读的同时思考这些问题,借此实现学生思维等各个方面的成长。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应当在学生阅读之前提问:“小女孩在冬天里賣火柴,导致小女孩的火柴卖不出去的原因是什么?”在这样的阅读问题引导下学生在阅读时就能够积极思考,将阅读文本中的事件与自身的认知相结合,从而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考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深入,自主探索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然后使学生自主解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全面准确地解答,这种带着问题阅读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发挥出阅读对学生的启发作用。
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对于学生进行长期有效的阅读是十分重要的。达到这一目的的一个有效手段是带领学生进行教师指导下的精读,在阅读时先带领学生读准文本中语句的读音,先从单个词语或者语句的解析入手,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然后有感情地朗诵,体会不同部分的情感。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要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遵循保护与发挥小学生想象力的原则,激发他们继续进行阅读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从而促进学生长期、全面、多样化发展,使其充分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这样在他们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能够保证长期有效阅读。并且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与他人有效交流,能够极大地发挥出阅读对于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作用,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他人的长处,从而不断地实现自身能力的完善与成长。
三、注重课外阅读的拓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
想要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仅仅靠课内的课文阅读显然是不够的,即使是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本中的文章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当适当引导他们完成学习。而想要增强自身的思考能力以及获得写作水平的提升就必须建立在一定量的阅读之上,通俗来讲就是需要学生多读书,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阅读的好处才能显现出来。而且,学生所掌握的阅读技巧需要通过反复应用才能真正被他们吸纳。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传授小学生阅读技巧的目的不是回答试卷上的阅读题,而是让学生能够依靠这一技能自主完成对某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本书的理解。实际上,现在的某些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题对于阅读技巧的提高可以说是毫无作用,更多的是囿于某些字眼,而忽略了文章所要传递的内涵主旨。基于这些因素,教师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精神养分,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外阅读指导是十分有必要的。下面对课外阅读指导进行说明:首先是书籍选择问题,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择书籍时会选择作文书,虽然这类书籍对于该阶段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有一定帮助,但是就学生的长期发展而言,这类书籍所能提供的养分相当有限。教师要对班级内学生课外书籍的选择进行一定干预,对于作文书的选择要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要遵循可以选择但是绝不能直接代替所有的课外书籍的原则。这主要是由作文书的质量决定的,作文书内的文章水平即使再高,也只是局限在小学阶段,与真正的名家作品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家长对于教师的指导意见很看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等方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其实课外阅读的范围相当宽泛,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最适合小学三年级进行课外阅读的书籍就是四大名著。鉴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水平,最好选择缩略本,这样更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阅读量的增加,学生才有能力进行原本的阅读。如果学生想要阅读原本书籍,《鲁滨孙漂流记》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故事情节较为简单,并且足够吸引人,也能帮助该阶段的学生拓宽视野。其次,教师最好每隔一段时间安排一节课用来让学生介绍最近阅读的课外书籍,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这本书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授之以渔,传递读法
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方式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学生会阅读,对阅读的抵触情绪大大降低,其阅读的有效性自然会提升。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遵循“授之以渔”的理念,传递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会阅读,进而爱阅读,在阅读中体会成功感。
1. 学会找“提前量”。能够在大脑消化、处理阅读文本中的重点信息;
2. 学会做积累。要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在阅读结束后将文章中的好词佳句积累,做资源储存。即做到“眼到、脑到、心到、手到”;
3. 学会做反思。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就阅读文本中的疑惑点进行标注,在阅读后进行必要的反思;
4. 掌握阅读体裁。不同的文本体裁需要的阅读方式有所不同,如诗歌需要朗读、品读,小说需要速读、抓住任务关键。教师应当就各种各样的阅读体裁进行具体讲解,引导学生在阅读不同的文本时找准阅读方法,实现有效阅读。
结 语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与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学习,乃至其一生的成长,因此在此阶段进行正确的语文阅读教学十分重要。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采取新型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在教导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文本主旨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创设阅读问题、合作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拓展等多个方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