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语文课外作业形式,在兴趣中增效

2021-01-20李忠年

格言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外作业布置家人

李忠年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根据不同的课程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自身实际,可以设计观察式、表演式、查找式、动手操作式等作业。我们设计和布置作业时也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的心理体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同伴和家人去完成一些合作、探究型的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外知识的扩展、反馈。对小学生来说,作业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是他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重要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认为课外作业设计也要不断改革。课外作业设计应着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开阔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逐步推进,如何让课外作业也能和语文学习活动的其他方面一样紧随课改的步伐共同迈进呢?下面就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作业设计——实践性、活动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构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不同的课程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自身实际,可以设计:

观察式作业。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系列观察活动。例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秋天”。学习本单元时正值秋天,可以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秋天(秋天的雨、秋天的庄稼、秋天的树和叶、秋天的校园等),并把自己的观察写成日记。可结合具体课文内容开展观察活动,例如学习《赵州桥》后,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桥,看看它的构造、特点,并模仿课文写出来。

表演式作业。在学习童话、寓言等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时,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这样不仅熟悉了课文,而且在创作艺术形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把表演过程拍成微电影。

查找式作业。现在大部分学校网络已全覆盖,许多家庭都有智能手机,有时为了深入了解课文,扩展知识面,可以让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例如学习《花钟》一文,可以布置学生查找除了课文介绍的花以外,其他一些花开放时间,以及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

动手操作式作业。学完课文后,为了帮助学生拓展课文内容,可以布置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探索规律。例如,在学习完《蜜蜂》一文后,布置学生做一个小实验,做过以后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把实验经过写清楚。

生活式作业。学校、家庭、社区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我们的部编版新教材十分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处处皆语文”。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语文老师应善于设计开放式作业,引导学生以生活为伴,与自然为友,与社会对话。母亲节时,布置学生为妈妈做一件事,把过程和感受写下来;雷锋月时,带学生到敬老院慰问,把过程和感受写下来;寒假时,布置学生收集春联,看谁收集得多;春天来了去春游,写一写见闻;下雪了,写一写打雪仗。

布置實践性、生活性作业形式很多,还可以让学生访一访、画一画、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等。

二、作业设计——尊重差异、注意分层

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差异、能力差异、知识水平差异,对同一事物理解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对同一作业不可能都有完美答案,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一定都能完成。因此,我们设计和布置作业时也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的心理体验。传统的“一刀切”作业往往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好”,尖子生得不到提升和发展,后进生却加重了课业负担,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功的渴望。

1. 分层作业,首先要了解学生。一要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例如在布置预习课文时,有的孩子不仅能自学生字词,还能带着课后思考练习的问题去预习课文;有的孩子能在自学生字词的基础上读通课文,但是少数孩子连自学生字词都有困难。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布置相应层次的作业。二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例如同样一首诗,有的孩子读一两遍就会背了。有的孩子甚至一两天都背不了。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不同的作业设计,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作业积极性。三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特别是在农村,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是监护人,他们绝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有的一字不识,我们不能指望家长来辅导和监督作业。

2. 分层作业,作业内容和作业量要区别对待。例如预习课文生字时,于尖子生,要求他们不仅会写生字词,还要知道举一反三:结构生字有哪些,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编字谜、加一加、减一减等),课堂汇报时给其他同学以帮助和借鉴等。对中等生,要求他们完全会写这些生字词,听写时尽量不出现错误;而对后进生,要求他们抄写认真、工整,不出现错误即可。对这三类可根据学生进步情况,随时上调一级要求。又如,在课文学习完以后,可以设计套餐式作业。A餐,积累文中好词好句(设计成填空式、组词式等);B餐,有感情朗读课文,对文中一些句子进行运用(造句、仿写等);C餐,拓展性题目(小练笔、小调查等)。尖子生完成ABC;中等生完成AB即可,C可根据自己情况试着完成;后进生必须完成A,B和C试着完成,不做要求。

3. 分层作业,作业评价也区别对待。要给每个孩子成功的喜悦,自我表现的机会,合理评价,区别对待,引导他们逐步提高,向前一步。后进生向中等生靠近,中等生向尖子生靠近,尖子生更上一层楼,这也符合最近发展区这一心理学原则。

通过这种分层作业,多元化设计,切合每个孩子心理发展特点,我相信一定会给学生带来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作业设计——同伴合作、家庭参与

新课标明确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教育培养目标之一。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同伴和家人去完成一些合作、探究型的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

1. 同伴合作。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形式,因此语文家庭作业布置也不能只停留在“单打独斗”上。我们要善于在原先“单独”作业基础上把合作的方式引入家庭作业中,通过学生自由组合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同一社区、村组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作业(如互议、互评、互改等),还可以合作进行社会调查、合作办小报等。

2. 家人参与。传统的家长参与学生作业形式是担当监督、服务的角色,而很少参与到学生实际作业过程中去,以一个合作者的角色和孩子共同完成作业。有些作业孩子可以单独完成,不过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让家人以一个合作者的角度去参与共同完成,与孩子共同体验作业过程中的快乐,同时让家人了解孩子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也能增进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例如,学生学过一个有趣的、有意义的故事,布置学生回家讲给家人听,家人给予评价;在学习民风民俗专题时,家人可以给孩子介绍本地的民风民俗;在写家庭成员作文时,家人可以就要写的人物特点给予一定提示和补充;在一些口语交际活动中,家人和孩子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等等。当然家人如何参与、参与程度,老师在布置具体作业时应提出指导性建议和要求。

总之,语文课外作业的布置内容应丰富多彩,形式设计应生动活泼,应致力于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让他们在新颖性、趣味性、实践性中张扬个性,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课外作业布置家人
双减政策下的课外作业设计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优化对策
关心
我的家人
特别号都有了
与家人一起进餐有助于身体健康
数学课外作业的管理和落实探微
完形填空三则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