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临床疗效分析及手术入路分析

2021-01-20李昌友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6期
关键词:入路胫骨韧带

袁 泳,韩 嵩,张 琪,李昌友

(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是骨科比较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症状,多数情况下是由高能量损伤导致。由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关节面,虽然目前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但是术后关节面存在力线不佳或是轻度不平整情况,在早期时可能不会对患者膝关节功能产生影响,但是在晚期时增加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的几率。科学的手术入路能够改善手术效果。因此,本文以我院患者为例,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临床疗效及手术入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分析共选择40例患者,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21例患者骨折位置在左侧,19例患者骨折位置在右侧。其中有28例患者为车祸造成的骨折,12例患者为高处坠落造成的骨折。患者入院进行CT检查或是MRI检查,有8例患者存在交叉韧带损伤,6例患者有侧副韧带损伤,4例患者同时存在半月板损伤。两组患者的年龄在20岁~60岁之间,平均(43.6±5.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单切口入路手术:麻醉发挥作用后,患者的姿势调整为仰卧位,在患者大腿根部放置气囊止血带,而后在膝前部做单切口入路;在患者膝关节正中按照纵向位置做切口,向上延伸至髌骨2 cm~3 cm,向下延伸至胫骨嵴稍外侧,逐层切开皮肤筋膜,而后对深层筋膜实施分离,采用锐性方法剥离髌内侧和外侧支持带、髌韧带、胫骨结节,充分暴露胫骨平台骨折端,并且有效清除此处的血肿,通过间接复位技术成功实施骨折解剖复位,对平台关节面实施正确解剖[1]。在克氏针和固定钳的辅助下实施临时固定,根据骨折的情况确定是否进行植骨,固定时可以采用T型或是L型高尔夫钢板。

观察组患者为双切口入路手术:麻醉后患者为仰卧位,大腿根部放置气囊止血带,使用常规膝枕帮助患者膝关节保持轻度屈曲;切口位置取前内外侧,外侧的切口位置是从股骨外侧踝沿着髂胫束方向,在Gendy结节中点停止;膝关节后侧做内切口,其中心按照骨折线进行划分,而后沿着内侧做一个长度约为5cm左右的手术切口,充分暴露内侧平台关节[2]。固定钢板的顺序需要以内外两侧平台损伤情况来确定,将内侧平台作为模板,翻开内侧半月板之后暴露胫骨关节面,利用内侧骨折窗和骨刀撬起关节面,确保已经塌陷的部位能够复位,进行人工骨移植;对于没有出现塌陷的关节面不需要实施骨移植手术,最后使用T型或是L型高尔夫钢板固定。

完成手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消肿、止血、骨愈合、抗凝以及患肢抬高等对症治疗,密切观察患者末梢血运情况和患肢的肿胀程度;麻醉作用消失之后需要加强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自拔除引流管之后如果没有出现并发症,可以在2周之后拆线,4周之后可以适当在不拄拐的情况下锻炼,12周之后可以负重行走[3]。

1.3 临床观察指标

首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2)观察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为优、良、可、差,共四个等级。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估患者膝关节的疼痛程度、活动度、行走能力以及膝关节的稳定性等,将评分在27分~30分之间的患者评定为优,20分~26分之间患者评定为良,10分~19分之间的患者评定为可,0分~9分的患者评定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表1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指标()

表1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指标()

骨折愈合时间(d)观察组 20 76.4±2.1 331.02±5.3 142.23±8.4对照组 20 90.2±3.5 330.11±6.8 173.65±5.8 t- 22.0036 0.6224 18.0124 P- 0.002 >0.05 0.008组别 例(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表2 观察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n(%)]

3 讨 论

膝关节是由胫骨上端以及股骨下端共同组成,二者的接触面则是胫骨平台。胫骨平台的主要作用是膝关节的负荷结构,一旦出现骨折现象,将会导致外平台和内平台出现受力不均情况,会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变化。由于自胫骨平台内外两侧有内外侧副韧带,且在平台中央有胫骨髁间隆突,在它的上方还附着着交叉韧带,因此在胫骨平台骨折通常伴随着半月板和韧带损伤。胫骨平台骨折的原因主要是直接或是间接暴力导致:暴力直接击打膝关节的外侧或是内侧时,膝关节出现内翻或是外翻现象,导致外侧或者内侧韧带损伤或是平台骨折;从高处坠落时,足部先着地,而后倒向侧方,力从足部顺着胫骨向上传导,坠落时的速度和体重产生的力则向下方传导,同时作用在膝部,并且受到侧方倒地时所产生的扭转力影响,胫骨外侧和内侧平台发生塌陷性骨折[4]。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胫骨平台骨折主要发病人群是41岁~50岁,其中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所占比例达到30%以上。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活动障碍、肿胀疼痛、侧副韧带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等,具体需要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确定。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临床上大多数为粉碎性骨折,并且伴有韧带损伤和半月板损伤,增加胫骨平台关节面修复和固定治疗的难度。胫骨高能损伤容易导致下肢软组织出现肿胀和损伤,而从解剖学角度来看,胫骨近端前部的骨折在手术时可能会对相对缺血的胫前区软组织血供造成破坏,手术切口的软组织容易发生感染和坏死,这也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目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最佳手术入路还没有明确的说法,而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对关节面修复、软组织保护、骨折稳定性等治疗效果均有很大影响。本次临床分析的观察组患者使用单切口作为手术入路,术后患者软组织损伤程度较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对膝关节软组织实施有效保护[5]。在以往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认为膝正中切口能够减少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造成的损伤,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可能性,能够避免皮肤承受过大的张力而导致伤口裂开,避免骨折愈合情况受到影响,从而避免发生骨髓炎以及截肢等不良情况的发生。而双切口作为手术入路可能增加患肢软组织损伤程度,增加术后感染的可能性,导致切口愈合的时间延长。

本次临床分析结果显示:从表一数据看,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从表二数据看,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从表三数据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入路方法较多,而选择合理的入路方式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双切口入路手术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并且能够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这在临床上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可积极将双切口入路方式应用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

猜你喜欢

入路胫骨韧带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