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
2021-01-20
【资讯】
12月21日,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预计在2021年一季度,俄罗斯原油出口和运输将比2020年四季度增长1.7%。图为2020年9月22日,首批俄罗斯原油管输进入黑龙江大庆石化。视觉中国 供图
欧佩克+2021年起缓慢放松石油产量限制
12月3日,欧佩克+第12届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最终达成一致,“2021年起缓慢放松石油产量限制”,在现阶段770万桶/日和下阶段580万桶/日之间选取一个“中间值”,从2021年1月开始减产720万桶/日,然后基于市场走势随时调整减产额度。
减产量将每月一调。尽管欧佩克+减产联盟此次达成的协议不如预期,但仍然避免了谈判破局、大量石油疯狂入市的结果。2021年1月开始,欧佩克+将推行720万桶/日的减产规模,欧佩克+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JMMC)也将调整为每月举办一次,以评估经济和市场状况从而决定下一个月的产量调整额,每月调整上限不超过50万桶/日。
720万桶/日的“折中方案”虽然不是皆大欢喜的结果,但起码保证了各方的基本底线。美国CNBC新闻网指出,考虑到亚洲地区经济复苏加速,50万桶/日的额外供应,不会给油市带来致命伤害。
油市不确定性增强。欧佩克+减产联盟达成减产协议困难,关键原因仍然在于时有“违规”情况发生,这也将进一步增加明年油市的不确定性。其中,阿联酋、俄罗斯、伊拉克、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国,今年多数时间都没有按照自身额度限产,而且这些国家增产的欲望十分强烈。
业界分析指出,对欧佩克+而言,明年不管减产770万桶/日、720万桶/日,还是580万桶/日,都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高层声音
我国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
12月14日,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召开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举措座谈会。针对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目标,我国将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深入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现“碳中和”,立法也是一个顶层设计的事情。要推动各地区、重点行业深入开展达峰行动,提出与新的达峰目标和2030年远景目标相衔接的符合国情又有力度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并且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在现有碳排放强度控制的基础上,考虑逐步向强度和总量双控过渡。
氢能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我国氢能产业正在迎来黄金发展期,积极构建产业生态圈,实现上下游协同合作、集成创新是产业稳健顺畅发展的必要保障。这是12月4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的氢能产业链专题论坛上,氢能上下游企业与业内专家的共同心声。论坛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石化联合会国际交流与外企委员会承办。
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庞广廉认为,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迎合了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需要。国家相关部委密集出台政策引导并鼓励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和发展,加速了氢能产业化进程。
国内资讯
青岛自贸片区建设国际“原油超市”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纾解加工贸易企业困难的重要部署,帮助企业应对全球疫情带来的冲击,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联合青岛海关,在全国首创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新模式。此举对于提升我国保税现货原油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多世界原油市场份额,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工信部“海洋油气压裂作业系统研制”通过验收
12月11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海洋油气压裂作业系统研制”项目验收会。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成了任务书批复的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由石化机械牵头,取得了“海洋油气压裂作业系统集成技术”“压裂装备轻量化、模块化技术”“海洋工况智能化压裂作业集中控制技术”和“海洋压裂作业安全保护技术”等四大技术成果。
首批新疆煤制气经国家管网入鲁
12月8日,随着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下达调度指令,新疆庆华能源集团首批管输煤制天然气通过国家管网输送到山东的终端用户,实现了新疆煤制天然气市场化自由销售。该交易的达成,不仅为山东省提供了三大油气公司以外的新气源,也是国家油气体制改革以来对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一次积极尝试,对构建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一张网”高效集输、下游市场化良性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推动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资讯
欧盟确定2030年减排目标
近日,欧洲联盟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国家首脑会议上商定了温室气体减排新目标,即到2030年将欧盟区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5%,与前期减少40%的目标相比降幅显著提高。欧盟委员会将制定与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相关的环境政策欧洲绿色协议,以促进运输、能源、农业、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结构转型,平衡实现气候变化对策和经济增长。
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与埃克森美孚签署战略框架协议
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近日宣布,已与埃克森美孚公司签署战略框架协议,重点探索油气上游价值链的联合技术研发合作机会。ADNOC指出,两家公司将确定共同感兴趣的领域,以研发技术解决方案,帮助提高上游运营效率。
穆迪:明年化工经营状况将有所改善
近日,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发布报告称,尽管全球许多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来袭,但预计2021年化工生产企业的经营状况会有所改善,不过上半年可能仍会有些困难。穆迪将信贷质量前景定性为“稳定”,反映出经营环境正在改善,但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将推迟到2022年。
12月23日,中韩石化乙烯装置脱瓶颈改造检修后一次开车成功。图为12月22日,乙烯装置外操人员在打通燃料气流程。付松 摄
“十四五”炼化业将进入整合转型升级关键期
12月17日,中国石化发布《2021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炼化行业将进入新增产能全面释放、竞争白热化时期,也是行业整合转型升级关键期,成品油市场化进程将基本完成,化工产品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成为主要趋势。
报告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将成为推动全球碳排放提前达峰的践行者之一。预计2025年中国一次能源需求约54亿吨标煤。其中,化石能源占比约81.2%,比2020年降低3.1个百分点。在化石能源需求中,煤炭占比将下降5.4个百分点至51%,天然气占比则有所提升。非化石能源占比也将持续提升,达18.8%。单位GDP能耗将比2020年再降低约17%。
报告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炼油化工行业将加快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炼油结构调整。二是化工产品实现差异化、高端化发展。三是重视包括重油加工转化、高端化工材料生产、塑料循环利用、炼化企业数字化等在内的技术创新。
报告指出,全球疫情蔓延与低油价重挫全球石油行业,国际石油公司陷入近十年来景气低谷。积极开发数据资产价值,发展能源数字经济新业态,是石油公司破解困局、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
200亿美元
美国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12月1日表示,计划减记至多价值200亿美元的天然气资产,为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减记,并将明年的资本支出削减至15年来最低水平。
300亿立方米
截至12月14日8时,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年产气突破300亿立方米,标志着西南地区首个年产300亿立方米大气区正式建成。预计今年该油气田天然气产量3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产量的1/6。
288亿元
12月4日,中国石化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建设天津南港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的议案,该项目投资约288亿元。
8.4%
据世界管道12月2日消息称,预计到2025年,油气资本支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