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联合定向透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腰痛症状的影响*
2021-01-20顾丽君周杰任江波奚斌
顾丽君 周杰 任江波 奚斌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表现为骨量的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从而致使机体骨骼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骨骼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多为四肢及腰背部疼痛、骨折等[1-3]。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该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引起各级医疗机构的重视。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运用中医理论,结合中医疗法及中药治疗的效果显著[4-6]。故笔者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穴位敷贴联合定向透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腰痛症状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40~80岁;(2)符合文献[7]《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3)在进入本研究前半年内没有服用过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排除标准:(1)有恶性肿瘤;(2)精神状态不正常,有精神疾病,不能全面正确、表达自己感受等;(3)伴有心、肝、肾等功能障碍;(4)因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感觉失常等;(5)皮肤严重过敏。剔除标准:不能按期复查相关指标;未能遵照治疗方案连续治疗;主动要求退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联合定向透药治疗。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51~71岁,平均(63.1±4.8)岁;病程1~8年,平均(4.2±1.4)年;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9~73岁,平均(62.8±4.5)岁;病程1~7年,平均(4.0±1.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或家属了解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联合定向透药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再进行观察。
对照组:延迪诺[阿法骨化醇软胶囊,上海信谊延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618,胶囊剂(软胶囊),0.25 μg],口服,2粒/次,1次/d;钙尔奇D[碳酸钙D3片,惠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29,片剂,复方制剂,每片含碳酸钙1.5 g(相当于钙 600 mg),维生素 D3125 U],口服,1 片 /次,1~2 次 /d。
观察组:将中药独活 9 g,桑寄生15 g,杜仲 10 g,牛膝10 g,细辛 3 g,川芎 9 g,防风 9 g,制川乌 9 g,制草乌 9 g,狗脊15 g,肉桂5 g研为细末,生姜榨汁,取适量姜汁加入药粉中,调和至糊状,取药糊捏成药饼,直径约2 cm即可,将药饼贴于腰阳关、命门、肾俞、腰眼、气海俞,使用中医定向透药仪(NPD-4BS型)进行定向透药治疗,30 min/次,结束后取上述药饼,用敷料贴贴于腰阳关、命门、左右肾俞,于2 h后取下。观察组的定向透药治疗为每次30 min,穴位敷贴治疗为2 h/次,均为3次/周。中医定向透药仪由南京炮苑电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腰痛情况。骨密度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颈和第2~4腰椎的骨密度。骨代谢评价指标包括血钙、血磷及骨钙素(BGP),抽取空腹静脉血,其中血钙、血磷使用全血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BGP使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腰痛情况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估,取一张白纸,上面等分标注1~10,分别记1~10分,让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自由选取,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有3例患者脱落,原因为未能遵照治疗方案连续治疗,故观察组最终例数为37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股骨颈和第2~4腰椎的骨密度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股骨颈和第2~4腰椎的骨密度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血钙、血磷及BG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钙、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G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 [g/cm2,(±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 [g/cm2,(±s)]
第 2~4腰椎组别 股骨颈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7) 0.641±0.029 0.676±0.031 0.712±0.043 0.758±0.037对照组(n=40) 0.649±0.031 0.660±0.036 0.714±0.038 0.740±0.032 t值 1.167 2.082 0.217 2.288 P值 0.247 0.041 0.829 0.02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比较 (±s)
BGP(μg/L)组别 血钙(mmol/L) 血磷(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7) 2.30±0.31 2.34±0.36 1.31±0.20 1.34±0.51 5.61±1.21 7.85±1.06对照组(n=40) 2.28±0.50 2.32±0.49 1.32±0.31 1.41±0.23 5.58±1.17 7.28±1.10 t值 0.213 0.205 0.167 0.766 0.111 2.312 P值 0.832 0.838 0.868 0.447 0.912 0.023
2.4 两组治疗前后的腰痛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腰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腰痛情况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腰痛情况比较 [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7) 4.48±0.42 2.74±0.36对照组(n=40) 4.51±0.57 3.88±0.28 t值 0.264 15.575 P值 0.793 0.000
3 讨论
中医学中没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这一疾病名称,根据症状及体征判断其应属于中医学中的“骨痹”“骨痿”等疾病范畴。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过程中结合中医药的效果较好[8-10]。中医学认为,该疾病的病因病机为肾精亏虚,病位表现为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肾生骨髓”,髓藏在骨腔之中,用来充养骨骼,所谓“肾充则髓实”。而肾精、肾气作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脾胃关系密切[11]。目前西医治疗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副作用大且价格昂贵,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治疗困难。中医药及一些非药物疗法以其安全、有效、价廉的特点正在被广泛关注。本研究选取腰阳关、命门、肾俞、腰眼、气海俞穴位进行穴位敷贴及定向透药,其中腰阳关可用于治疗“腰骶疼痛,下肢萎痹”,命门、肾俞可扶助正气、强健腰膝、培元固本,腰眼位于“带脉”中,是肾脏所在的部位,可温煦肾阳、强壮腰脊[12-15]。而本研究敷贴及透药所用中药为独活寄生汤加减,所用中药大多均可补肝肾,强腰膝,通过定向透药,使得药物对穴位的敏感性和持续长久的刺激增强,扩大疗效,从而达到强化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起到益肾壮骨的作用。而定向透药治疗结束后的穴位贴敷治疗能将药物的药理效应继续放大,加强药物对穴位的敏感性和持续长久的刺激增强,扩大疗效。以上两种给药方式均属于“非侵入式”,患者无痛苦,接受度高,尤其适合长期、慢性疾病患者,并可极大减少感染概率;对于一些无法接受口服、注射的特殊患者群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给药手法[16-1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股骨颈和第2~4腰椎的骨密度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穴位敷贴联合定向透药治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骨密度,与马俊义等[19]结果一致,该文献结果显示,穴位贴敷疗法可使中药在局部发挥作用,增加髋部骨密度,有效缓解疼痛、肌痉挛,进而防治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观察组BG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穴位敷贴联合定向透药治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骨代谢水平。观察组治疗后的腰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穴位敷贴联合定向透药可有效缓解疼痛情况,徐家林[12]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效果优于常规治疗。上述结果均说明穴位敷贴联合定向透药治疗的效果较好,而且与文献[16-19]的结果存在一致性。
综上所述,穴位敷贴联合定向透药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可改善骨代谢指标水平和腰痛症状评分,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