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高龄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2021-01-20严秀琼
严秀琼
高龄产妇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产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和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高龄产妇逐渐增多,在产妇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1-2]。母乳喂养是保障新生儿健康最基本的措施,母乳中含有新生儿最佳的天然营养品和免疫剂,还含有牛磺酸、乳铁蛋白、溶菌酶、DHA等宝贵营养素,在新生儿营养、生长及免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预防产妇产后出血,促进母体代谢,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等[3-4]。因此,母乳喂养是一种科学的育儿方法,既能保障新生儿和母亲健康,提高人体质量,还能增进母婴感情。而高龄产妇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围产期心理的紧张、焦虑,再加上疲劳、产后疼痛等原因,容易出现泌乳延迟,乳汁分泌不足等情况,导致高龄产妇母乳喂养率的降低[5-6]。据统计,我国高龄产妇中母乳喂养率明显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80%,因此如何提高母乳喂养率具有重要意义[7]。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逐渐在高龄产妇护理中开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本研究探讨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心理状况、妊娠结局、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妊娠足月高龄产妇,纳入标准:(1)年龄36~45岁;(2)孕周37~42周;(3)单胎妊娠,胎位正常,产妇阴道条件良好,可经阴道分娩;(4)依从性好。排除标准:(1)有母乳喂养禁忌证,如HIV阳性、梅毒阳性、乙肝大三阳等;(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疾病;(3)神经、精神疾病等。按照入院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初产妇12例,经产妇28例;年龄36~45岁,平均(39.2±4.5)岁;孕周37~42周,平均(39.2±2.3)周;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及以上22例。观察组初产妇15例,经产妇25例;年龄36~45岁,平均(39.8±4.2)岁;孕周37~42周,平均(39.7±3.8)周;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及以上27例。两组产次、年龄、孕周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产妇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主要由管床护士完成护理工作,主要包括:(1)入院后给予饮食和运动指导,调整每日活动量及活动时间;(2)进行产前宣教,以缓解产妇紧张、焦虑及恐惧等不良心理;(3)密切观察产妇血压、血糖,定期进行胎心及胎动监测;(4)分娩后,给予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告知产妇产后及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5)出院后由管床护士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实施延续护理,了解并指导产妇母乳喂养。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主要包括行为态度干预、主观规范干预及知觉行为规范干预等,具体如下。
1.2.1 成立护理干预小组 护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全体管床护士及1名管床医生组成,并建立科室微信工作群,新入院产妇及家属均可入群。干预前由护士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与内涵,护理干预实施流程与注意事项等,培训结束后均完成结业考核,合格者方可入组。由小组成员共同为患者制定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措施,并从行为态度干预、主观规范干预及知觉行为规范干预等方面予以实施。
1.2.2 行为态度干预 产妇入院待产24 h内,由小组成员对产妇进行首次心理状况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与产妇及家属制定并签署护理干预计划书。通过科室微信工作群,每周至少推送一次妊娠与分娩及母乳喂养科普知识,内容包括:妊娠相关知识与孕期保健,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方法与适应证,母乳喂养的方法与重要性,家属对于产妇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等,并邀请既往母乳喂养较为成功的产妇及家属分享各自经验,与后入群的产妇及家属多多交流,解答疑惑;此外,由护理干预小组通过PPT讲座、视频教学等方式,对产妇及家属进行高龄妊娠及分娩相关知识的讲解和说明,告知家属及产妇围生期注意事项,母乳喂养方法及重要意义。
1.2.3 主观规范干预 向家属重点介绍产妇孕期心理变化、母乳喂养知识及重要性,让家属认识到自己对于产妇的重要作用,扮演好重要的监督、指导角色,了解产妇心理状况,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各种疑惑,并通过与家属协同劝说,帮助患者减轻各种不良情绪;家属陪同产妇参加科室举办的讲座、视频教学及病友交流活动。
1.2.4 知觉行为规范干预 指导产妇及家属母乳喂养的技巧与方法,让产妇通过模拟婴儿训练的方式掌握正确的喂养姿势和体位,由家属负责监督产妇训练,并在任务完成后给予表扬和鼓励;指导家属通过与产妇一起听音乐、看视频等方式缓解产妇不良心理状况。
1.2.5 家属参与 要求家属陪同参与母乳喂养课程的学习,陪同产妇学习和训练母乳喂养方法和技巧,学习并讲解微信群推送的科普知识,多与产妇交流,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并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交流。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心理状况评估 分别于干预前及产后6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产妇负面情绪严重程度,SAS以50分为分界值,SDS评分以53分为分界值,分数越高,说明焦虑和抑郁程度越重[8-9]。
1.3.2 妊娠结局 比较两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出生后1 min内Apgar评分<7分,认为出现新生儿窒息。
1.3.3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价 分别于产后1、6周、6个月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对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进行评价,包括技能和内心活动2个维度,总分30~150分,评分越高,说明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自我效能越高[10]。
1.3.4 产妇母乳喂养情况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1、6周及6个月泌乳量,产妇泌乳量能满足婴儿需要,哺乳后乳汁仍有剩余,认为乳量多;产妇泌乳量能满足婴儿需要,哺乳后乳汁无剩余,认为乳量中;产妇泌乳量不能满足婴儿需要,认为乳量少,乳量满足率=(乳量多+乳量中)/总例数×100%。同时调查产妇的喂养方式,比较产后1、6周及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周,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 [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产后6周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S A S S D S对照组(n=4 0) 干预前 5 3.2 1±5.8 7 5 4.6 7±6.4 9产后6周 4 6.5 2±7.1 9* 4 8.1 4±7.7 2*观察组(n=4 0) 干预前 5 4.3 4±6.5 3 5 3.9 8±6.6 8产后 6周 4 1.9 2±6.6 7*# 4 2.1 8±7.2 6*#
2.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产后1、6周及6个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例(%)
表3 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产后1周 产后6周 产后6个月对照组(n=40) 84.3±7.7 98.5±9.2 100.7±11.3观察组(n=40) 93.1±8.6 117.9±10.1 137.5±14.8 t值 5.120 9.347 15.423 P值 0.007 0.001 0.001
2.4 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产后6周及6个月,观察组产妇乳量满足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6周及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母乳喂养是保障新生儿健康最基本的措施,据统计,我国1~4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21%~65%,而在高龄产妇中,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高龄产妇由于各方面生理机能的退化,再加上紧张、焦虑心理,疲劳、产后疼痛等原因,容易出现泌乳延迟,乳汁分泌不足等情况,因而高龄产妇往往容易出现母乳喂养信心不足,即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降低[11]。所谓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是指母亲对实施母乳喂养能力的自信程度[12]。研究表明,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围生期护理质量及患者家属的支持具有积极促进作用[13]。
本研究探讨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高龄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对产妇心理状况、妊娠结局、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6周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1、6周及6个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6周及6个月,观察组产妇乳量满足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6周及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态度、主动规范和知觉行为规范决定着行为意向,进而通过行为意向预测实际行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正是从行为态度干预、主观规范干预及知觉行为规范干预等方面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一方面能帮助缓解产妇围生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降低产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改善妊娠结局;另一方面,能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提升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进而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同时母乳喂养过程中通过婴儿的吸吮又反过来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从而实现“母乳喂养-乳汁分泌-母乳喂养”正反馈调节环路[14-15]。
总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高龄产妇焦虑及抑郁状况,改善妊娠结局,提高产妇自我效能,促进母乳分泌进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