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石雕艺术的文化价值和时代责任—以作品《盈盈梯田山水间》为例

2021-01-20卓宇龙

天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石雕农耕梯田

文 卓宇龙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之根,历史悠久,从未间断,始终贯穿于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中。如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乡村的传统活力日渐衰弱,以“应时、取宜、守则、和谐”为基本内涵的农耕文化也在逐渐被忽视(西北师范大学的彭金山教授概括的农耕文化内涵)。石雕艺术作为工艺美术的一个分支,在体现地域文化和定格时代特色上必然要肩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新生代的传承人,笔者有义务为石雕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一方面可以利用农耕文化拓展石雕艺术的题材;另一方面以石载道,做好传递现代农耕文化的记录人。

一、拓展题材,根植乡土

泰顺石雕技艺是民间传统工艺,2010年被列为省级非遗项目。作为一门手工艺,因材施艺,随色赋形,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传递着优秀的中国传统精神,记录着江浙民俗文化和地域特色。其传统的题材内容主要侧重于花鸟、山水、人物等,然而时代审美和人们的艺术追求在不断变化,千篇一律的雕刻内容远远满足不了大众的精神需求。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反映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背景、富有生活趣味和自然景观的作品。故笔者认为农耕题材是其中一大典型,雕刻艺人可以植根乡土,在作品创造中渗透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契合。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针对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利用提出后,社会各界对于农耕文化的关注度显著提高。用石雕艺术来挖掘、传承和反映农耕文化,深刻阐释时代赋予的精神文化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人文价值,既能让传统农耕文化鲜活起来,也可以让石雕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例如,石雕作品《盈盈梯田山水间》,笔者站在现代城镇文明的角度远眺和审视农耕文化,表达新时期人们对于新农村建设和自然农家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田园山水的向往,对自然生命力的感悟。

二、水墨相间,因色取巧

错落有致的梯田蜿蜒逶迤,从山脚盘绕至山腰,层层叠叠,紧凑相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一步一景,如诗如画。梯田既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朴实村民辛勤耕耘的成果,见证了中国农耕文化的精耕细作。作品《盈盈梯田山水间》刻画的是秋末时分,秋收过后梯田上还残留着成堆的稻谷杆子,静谧畅然。前面古意斑驳的松树虽略显苍老,却与浓浓秋意互相呼应。聚集的古村落前人们依旧忙忙碌碌,给画面增加了生命的动态。作品采用泰顺石为原材料,主体长45厘米、高38厘米、厚25厘米。因势造型,依色取巧,根据石材各部分的形状纹路和颜色,以镂雕与浮雕相结合的手法,采用山水画布局,刻画了一幅辛勤劳作的农耕景象。

水墨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简单的几笔勾勒就能幻化出独具意境的审美空间。而石雕是三维空间造型的艺术,富有立体感、真实感,独具特色。在作品《盈盈梯田山水间》创作过程中,以嫩绿色的冻石部分为雕刻主体,墨色的石材纹路流畅地分布其间,呈现出水墨山水的意境和律动,营造出自然的大好风光。画面右上侧嫩绿色的冻石雕刻成层层叠叠的云间梯田以及农耕时休憩的茅草屋和储藏间,黑褐色部分则雕刻成了依山傍水的农居、田野、山路、水车、水牛和汀步桥。整件作品很好地呈现了天人合一的景象,自然山水中渗透着人间烟火气息,饶有生活的趣味和美好。笔者希望能够透过农耕题材的石雕作品,让对农业文明陌生的城市居民和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传统的农耕生活和新农村百姓生活的乐趣,唤醒他们对自然田园的热爱和向往。

三、石以载道,叙述农耕

石雕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艺术。它在传承的同时也在不断更新、不断融合。笔墨当随时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思想观念都会受当代审美文化思潮影响,因此新时代的石雕创作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传递时代特色。不论是材料、题材、技法还是创作理念,都将注入新鲜的血液和生命力,映射人们在当下时代环境下的精神状态,传递出时代责任。

作品《盈盈梯田山水间》就是以层层叠叠的梯田为创作主体,它是人类在农业文明进程中创作的奇迹,是人与自然协助完成的杰作。作品刻画的梯田以江浙丘陵地带的水田为主,景色随季节变化,曲折有致,盈盈而动。人们生活在这里春耕秋收,辛勤劳作,形成了世代相传的梯田农耕文化。这样的美景,这样的智慧,这样的文化……笔者希望能通过石雕艺术定格下来、传承下去。同时还很好地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的坚定信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笔者在顺应石材色泽和纹理的基础上,以农耕文化为主题,发挥构思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化腐朽为神奇,赋予石材以生命,不断追求其社会价值和历史担当,以便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这也是时代赋予石雕艺术的责任。

四、结语

《盈盈梯田山水间》

《雨后》

文化育人,艺术育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石雕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生活形式与人文精神是不完全相同的。通过不同时期的石雕作品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创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石雕作为传统工艺美术品类之一,作为承载地域文化和时代特色的手工艺,需要不断拓展题材内容,不断折射反映生活和自然,尽可能真实、深刻、能动地反映当地风俗、人民生活、当代审美等方面的内容,并以石雕形式诉诸作者的感性知觉、情感理智和思想内涵。

优秀的石雕作品可以传承优秀的地域文化和文化精神,向社会传递出更多的正能量。笔者文章中以农耕文化为题材的石雕作品便是很好的艺术反哺,极具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只有如此,石雕作品才可以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在传递艺术审美的同时,弘扬当代精神和文明风尚。

猜你喜欢

石雕农耕梯田
甘肃梯田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
龙脊梯田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
元阳梯田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