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木雕人物的神韵表达创新技巧

2021-01-20王集仪

天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木雕太极技法

文 王集仪

海南黄花梨 《李白》

木雕艺术起源于古老的新石器时代,在秦汉时期技法趋于成熟,兴盛于唐宋时期,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被国人盛誉为“国之瑰宝”。我国的木雕流派大多是以地域风格来区分的,如黄杨木雕(浙江乐清)、东阳木雕(东阳)、龙眼木雕(福建)、金漆木雕(广东潮州)等。人物木雕本质上是一种造型艺术,工匠们通过雕刻这些艺术形象来反映当时人们的思想观点和审美。人物木雕的刻画技巧重在传神,神似大于形似,只有这样人物木雕才会具有主题鲜明的艺术生命力和表现力,审美性也会大大提升。

一、技法技巧的坚持锤炼

人物木雕在所有木雕中最难,也是对于技法要求最高的,要想达到形美神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技法纯熟,技巧运用得当才能“形美”;情真意切,意境深远才致“神似”。一件形神兼备的人物木雕作品的背后恰恰就是坚持耕耘、不断锤炼技法技巧的工匠精神。在匠人锤炼技法技巧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形成个人独具风格的创作思路和特点。本着“生动感官、自然清新”的原则,创作前对人物形态进行“凝神细酌”,等到了“刀尚未动,形神已现”时,就可以达到自然型的标准了。

二、深入认识神韵表达方式

情感是艺术的表达内涵,艺术则是情感宣发的载体之一,艺术家通过人物木雕去折射、隐喻内心情感,而不再拘泥于形式的刻画,另辟蹊径,通过工匠独到的艺术观念和情感语言来表达形体,从而体现出更深层次的美感来。人物木雕神韵传达需要工匠将木雕的技法技巧与自身所想要传达的精神理念相结合,从而使人物木雕能够传神形美,获得鲜明的人物形象和风格特点。例如,我国台湾木雕艺术家朱铭先生就通过意象主义雕刻手法创造了《太极》系列的人物木雕。他综合运用了人物木雕意象表现手法使得每件人物木雕都同时具有雕塑的美感和太极招式的灵动及浩瀚气度,《太极》系列人物木雕中的人物形象气度从容、踱步云手,让人叹为观止,甚至一吐一纳的呼吸都十分鲜活。这都源于他牢牢地把握住了太极的精神气质和理念传承,再将太极招式和中国哲学内涵相结合,最终使得太极人物木雕的形象独特传神、卓然挺立,意境上又能够达到和而不同的雄浑气魄,形成了朱铭先生创造人物木雕的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成熟的雕塑语言。

三、人物木雕中融入创作思想

创作人物木雕的土壤的构成包括了艺术家的生活阅历、学识眼界、思维深度和经验技法,是艺术家基于创作土壤的最精华的提炼,从而在日复一日的锤炼和精进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思想体系和风格特点。人物木雕在艺术表现上的创新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作主题的创新

每个时代所表达的创作主题既有相同也有不同,创新就在于寻找到当下时代区别于以往时代的主题特点,新的主题往往更能够承载和凸显当下时代主流的精神理念,因此也更能够成为新时代的“艺术记忆”。而当代仍有很多人一味地遵古守旧,从常见的传统人物主题入手,如佛像类、仙人类、仕女类、童子类等,传统人物主题的形象寓意丰满,如送子观音、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富贵长寿的神像等,他们都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但是如今已经进入21世纪,过去千百年的仿古之作比比皆是,名家大师们都在作品更为神似上钻研和比拼,但是却忽视了现代艺术文化中丰富的人物主题形象。不论是工匠还是艺术家,既要传承传统技法技巧和历史民俗文化,也要与时俱进,承担起创新与推进的艺术责任来。如现代名人木雕、现代人物木雕等,拉近与百姓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人物木雕的现代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使木雕艺术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像木雕艺术传承人张遵沐创作的人物木雕《守望》,就是结合了现代民生热点话题——空巢老人所创作的富有强烈抒情欲望的木雕作品。他通过写实的手法生动鲜活地刻画出满面沧桑和望眼欲穿的空巢老人形象,老人目视前方,对着家园外的世界极目眺望,虽然微笑着但眉间却夹杂着淡淡的哀愁。作者将盼望合家团聚、孤苦伶仃、饱经风霜的空巢老人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明,从老人的皱纹中、喜忧参半的神情中、痴痴等待的眼神中传递出的浓郁思亲之情和孤苦无依之感。这件作品正因为结合了当下民生问题,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

(二)技法技巧的创新

木雕技艺也是需要不断创新的,不能固守传统的技法技巧,如果不勇于创新,木雕技法技艺也将举步不前。但只有工匠们熟练掌握已有的技法技艺,将基本功打扎实,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钻研。传统木雕技法包括浮雕、圆雕、线雕等,技法还是比较有限的,这主要是源于古代雕刻工具有限,工具的先进性也会限制技法的创新。等到了现代社会,雕刻工具十分多样化,可谓是琳琅满目,所以在工匠创作过程中可以表现出的风格也更加多姿多彩。因此,在现代人物木雕技法技巧创新中,需要做到的是,跳出原有创作工具的限制,积极利用现代化多样的工具优势和特点,挖掘每种新型雕刻工具所创作的艺术风格,从而不断创作出属于当代之美的人物木雕作品。

四、深入贯彻工匠精神

因为现代发展速度变快,使得“慢工出细活”的优良工匠精神传统已经被大多数人抛之脑后,很多工匠迫于生活的压力和社会环境引发的精神焦虑,急于想依靠作品来赚钱,导致粗制滥造的人物木雕品充斥在市场中,长此以往会败坏木雕行业内的工匠风气。因此,在技法技巧创新和钻研中要求质量而不能一味地求快。木雕艺术的传承仍然需要一批又一批有着刻苦钻研精神和执着高尚追求的工匠们来推动,“精雕细琢”和“创新发展”的新旧工匠精神都需要被现世和后世相继传承下去,如此才能实现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人物木雕对于形神兼备、传情达意的艺术要求是十分高的,需要现代工匠们在踏实锤炼雕刻技巧技法的同时,还要不断充实自身文化底蕴,拓展眼界和境界,才能够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另外,工匠们要秉承“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关注新时代,敢于创新,坚守工匠精神和底线,才可以创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人物木雕作品。

海南黄花梨 《观自在》

猜你喜欢

木雕太极技法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中国画技法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木雕鱼
太极Ⅱ
木雕创作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