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护生使用3D 打印技术进行心脏病护理教学的效果观察
2021-01-20刘娟张莉武淑敏邓金带
刘娟 张莉 武淑敏 邓金带
(1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护理部 广东 佛山 528315)
(2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手足整形外科 广东 佛山 528315)
心脏病是人体常见的一类循环系统疾病,由于心脏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和抽象性,护理初学者在对该疾病的认识上会存在着比较大的困难。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靠带教老师的口头传授,配合简单的解剖图片或者心脏模型,这种教学方法使得护士难以认识到抽象复杂的心脏解剖结构,对临床上比较复杂多变的心脏病解剖异常更加难以理解和掌握[1]。因此,会给心脏病的护理带来不便。而3D 打印技术则是利用一定的粉末或者其他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从而构造物理模型,其标准化建模以及个性化治疗等的优点能够让护士对心脏三维方向有着更准确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护士对心脏形态学的认识[2]。因此本实验将通过对比研究,讨论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联合3D 打印技术,从而提高心脏病护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促进3D 打印技术在医学护理教学上的广泛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12 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60 名,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该批学生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名,其中对照组男2 名,女28 名,平均年龄(20.11±1.47)岁,中专学历3 名,大专学历27 名;试验组男3 名,女27 名,平均年龄(20.30±1.31)岁,中专学历3 名,大专学历27 名。实习时间均为4 周,带教教师均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研究期间两组带教教师是固定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学生采用的是临床教学的方式,集中授课每周1 次,每次持续1 ~2h,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病例分析结合课本理论为主;而床旁带教每周3 次,每次持续1 ~1.5h,第4 周进行学生的考试总结和反馈。
对照组实习生采用常规教学方法,主要是带教老师口头授课为主,向学生介绍心脏病的类型、心脏器官的位置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而试验组则利用3D 打印技术打印的心脏模型来进行知识的讲解。3D 心脏模型描述了以下解剖特征:健康心脏;主动脉缩窄;法乐氏四联症;心脏畸形等方面。
1.3 评价指标
在四周实习教学结束之前,将对所有学生在护理理论、护理操作两个方面进行考核,每项考核的成绩为100 分,同时也将对学生在学习趣味上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教学过程中在学习兴趣、知识接受情况以及注意力吸引、图像真实性及生动趣味性等角度进行调查,每项得分10 分,得分越高,教学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SPSS18.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实习护生出科成绩
由表1 可见,试验组不论是在理论成绩还是操作成绩上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护理实习生出科考核成绩(±s,分)
表1 两组护理实习生出科考核成绩(±s,分)
组别 人数 理论成绩 操作成绩 t P试验组 30 92.23±4.25 91.23±3.27 3.07 <0.05对照组 30 88.29±5.69 86.33±4.47 3.39 <0.05
2.2 两组实习护生在学习趣味成绩
由表2 可见,试验组在学习兴趣,知识接受情况,注意力吸引,图像真实性,生动趣味性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在学习趣味成绩的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在学习趣味成绩的比较(±s,分)
组别 人数 学习兴趣 知识接受情况 注意力吸引 图像真实性 生动趣味性试验组 30 8.72±0.41 8.41±1.33 8.27±1.19 9.42±0.22 8.92±0.33对照组 30 8.04±0.53 7.22±1.50 7.52±1.31 8.12±0.47 8.12±0.49 t 3.75 4.51 3.17 5.31 6.33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3.1 采用3D 心脏模型机型教学可以提高实习护生理论和操作水平
3D 心脏模型描述的特定患者解剖特征是根据医学成像获得,如心血管磁共振成像。三维(3D)模型是小儿和成人冠心病患者护理情景下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培训工具。刘慧研究发现,借助3D 患者特异性模型有助于成人和儿科心脏护士的培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水平和相关护理操作的技能[3-5]。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不论是在理论成绩还是操作成绩上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了使用3D 技术打印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理解人体心脏的构造,让学生对心脏病护理有更深的认识,从而能够在操作上还是理论知识上都掌握的非常熟悉,在实践中也能得到很好的运用。而对照组由于只是带教老师口头授课为主,只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图片进行理解,对于心脏这种复杂的病变结构实习生是难以理解的。因此他们不仅仅在理论知识上掌握的不是很清楚,而且在实操上也不能像试验组的实习生一样熟练。可见,运用3D 打印技术制成的心脏模型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心脏病护理的教学,不仅能够让他们在理论上理解透彻,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直观的找准心脏位置,对人体心脏构造不同患者发生的复杂多变的心脏病变有更多的了解,从而能够帮助护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更好的指导实践。
3.2 采用3D 心脏模型机型教学可以提高实习护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在知识教授方面的质量和效果上并无优势,甚至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由于课程难度大、心脏构造理论复杂,因此护理实习人员在听课的过程中非常容易走神,注意力会出现不够集中的现象。这种不够专注的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让他们对心脏估计病变的更多知识没有彻底理解,会对他们日后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对他们的工作带来不便[6,7]。实习护生对于那些难记的专业名词和医学构造,在理论上容易一知半解,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消化。带教老师口头授课的情况下,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而且由于心脏的结构和位置比较复杂,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只凭带教老师的口头讲解是无法获得透彻的理解,只凭几个图片理解起来也比较费劲,因此实习生普遍学习兴趣不是很高。通过实验调查以后的数据对比,我们发现护理实习生对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不同的。而采用3D 打印技术完成的心脏模型,能够更加形象生动的将人体的心脏构造以及病变位置都清楚详细的展现出来,实习生能够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实习生也能进行准确的记忆,在实操中也能够通过丰富全面的理论知识很快对各种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在3D 打印技术的帮助下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学习效果也很好,学生会被立体动态的模型所吸引,可以形象地看到人体的心脏长什么样,也产生了研究的兴趣,注意力就会非常的集中,也对带教老师所讲解的内容非常的重视,这样的专注力自然效果很好。
综上,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使用3D 打印技术进行心脏护理病变学习,能够让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对心脏护理病变的复杂多变理解的更加透彻,并且在实操中具有更强的优势。实习生不仅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高,而且专注力和知识接受程度都要优于传统的带教老师口头讲授。这是因为3D 打印技术图像真实,模型逼真,能够让护理人员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因此,在日后的心脏护理病变教学中应该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3D 打印技术联合起来,促进3D 打印技术在医学护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