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脉膏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2021-01-20吴建华张汉超通讯作者王轶王海青鞠振国

医药前沿 2020年28期
关键词:膏方通脉流速

吴建华 张汉超( 通讯作者) 王轶 王海青 鞠振国

(徐州市中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属中医“脱疽病”范畴,其病机关键为五脏元气虚损、痰瘀互结[1],血脉不通、筋脉失养。基于“以养治痛”、“以通治痛”理论我们自制通脉膏[2],用于治疗Ⅱ期ASO 40 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期间就诊符合ASO Ⅱ期(间歇跛行期)诊断与分期标准[3]的门诊患者80 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A、B 两组。A 组40 例,年龄最大98 岁,最小47 岁;性别:女11 例,男29 例;病程最短4 月,最长4 年;病期Ⅱa期24 例、Ⅱb 期16 例;合并糖尿病10 例、脑梗死12 例、高血压病22 例、冠心病15 例。B 组40 例,最大87 岁,最小49 岁;男21 例,女19 例;病程最短3 个月,最长5 年;合并糖尿病12 例、高血压20 例、脑梗死12 例、冠心病15 例;Ⅱa 期25 例,Ⅱb期15 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期、并发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临床研究项目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两组常规给予包括戒烟、适当运动、饮食控制、降压、降糖等一般性基础治疗,治疗前停用降血脂、抗凝血、抗感染药物。A 组予自制通脉膏方(方含生黄芪15g、三七粉15g、丹参15g、红景天15g、何首乌15g、绞股蓝15g、银杏叶15g、山楂15g、红花15g、白术15g、海藻15g、茯苓15g、泽泻30g、虎杖15g、毛冬青30g、牛膝15g、枸杞子15g、续断15g、杜仲15g、肉苁蓉15g、决明子15g、柴胡15g、陈皮15g、赤芍15g、川芎15g、鹿角胶30g 等。本院制剂室按煎膏剂工艺和质量标准制备[2])15g,冲服,每日2 次。B 组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脂微球包裹靶向制剂)10μg 加生理盐水10ml 静注,每日1 次,连用15d,休息10d,再连用15d。均40d 为1 疗程,2 个疗程治疗结束评定疗效,统计治疗前后ABI、CRP、足背动脉血流峰值等观察指标结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据中华中医药学会脉管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4]制定。显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趾端血供障碍改善明显,趺阳脉搏动明显好转,彩超检查足背动脉血流量基本恢复正常,踝肱指数(ABI)>0.9,能持续步行500m 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趾端血供障碍有改善,趺阳脉搏动好转,ABI 较前升高,能持续步行300m 以上。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跛行间距、ABI 进一步降低。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比较,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ABI 治疗前后比较

A 组治疗前后ABI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治疗前后ABI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AB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A 组 40 0.59±0.26 0.86±0.29 4.38 <0.001 B 组 40 0.61±0.29 0.72±0.27 2.48 <0.05 t 0.46 3.16 - -P>0.05 <0.01 - -

2.2 C 反应蛋白(CRP)治疗前后比较

A 组治疗前后CR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治疗前后CR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RP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CRP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 反应蛋白(CRP)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 反应蛋白(CRP)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A 组 40 25.20±3.26 17.46±2.19 17.59 <0.001 B 组 40 25.21±3.39 23.79±3.08 2.59 <0.05 t 0.01 9.74 - -P >0.05 <0.001 - -

2.3 双侧足背动脉动脉峰值流速(PSV)治疗前后比较

A 组双侧足背动脉峰值流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治疗前后双足背动脉峰值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双侧足背动脉峰值流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双侧足背动脉峰值流速比较(cm/s,±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双侧足背动脉峰值流速比较(cm/s,±s)

组别 例数 左足背A 右足背A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A 组 40 43.44±7.27 47.57±6.95 3.69 <0.01 44.63±7.49 47.75±7.40 2.65 <0.05 B 组 40 44.54±6.98 46.96±7.22 2.16 <0.05 45.07±7.47 47.56±7.45 2.11 <0.05 t 0.98 0.54 - - 0.42 0.17 - -P>0.05 >0.05 - - >0.05 >0.05 - -

2.4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脱疽”范畴,其主要病理产物“硬化斑块”属“血脉痰核”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ASO 及中医药预防ASO 介入术后再狭窄方面都取得一定进展,治法多样、疗效满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5-10]。我们研究认为:ASO 病机关键是五脏元气虚损、痰结血壅、痰瘀互结、痰核内生、血脉不通,“失养则痛”“不通则痛”,治疗当补气振元、化痰活血、软坚散结、消斑块、化痰核、通血脉。我们在治疗ASO 验方通脉汤[1]基础上加减化裁拟定通脉膏方,以黄芪、三七为君药,合奏补气行血、活血通脉之功;佐以红景天、白术、枸杞子、续断、杜仲、怀牛膝、肉苁蓉、何首乌、鹿角胶以补五脏、振元气、复血脉,以养治痛;佐以绞股蓝、红花、丹参、赤芍、银杏叶、山楂、川芎、柴胡以行气活血、化瘀通脉;佐以茯苓、泽泻、海藻、虎杖、毛冬青、陈皮以祛浊、化痰、软坚、散结。活血、化痰、散结、软坚而通血脉,以通治痛。通脉膏[2]方配伍严谨,选药避免了气味、口感不良之品,攻补兼施,补而不腻,攻而不伐,通与养结合,切中ASO 病机,直达病灶,因此临床疗效良好。前列腺素E1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外周血管与冠状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前列腺素E1 脂微球载体制剂,具有靶向治疗作用,可以使药物与斑块亲和,达到延缓药物释放速度、减少其在血液中失活以及在循环中被分解作用,增加了其生物利用度[11-12],从而减少用量、避免副作用,又提高了临床疗效,临床普遍应用其治疗ASO。通脉膏方与前列地尔治疗Ⅱ期ASO 临床对照研究结果:A、B 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0%、6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脉膏方治疗ASO 疗效优于前列地尔。ABI 是反应下肢血供情况的重要指标,其值越低说明缺血程度越严重,A、B 组治疗前后ABI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两组治疗后ABI 均所升高,表明两者具有改善血供的作用。CRP 是人体内重要的炎症因子,参与了ASO 发生、发展过程,两组治疗后CRP 均有所降低,A、B 组治疗前后CRP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者均具有抗感染作用。动脉硬化严重闭塞时其血液峰值流速是降低的,A、B 组治疗前后足背动脉峰值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双侧足背动脉峰值流速均所升高,表明两者均具有增加血流量、改善血供的作用。综上所述,自制通脉膏方治疗ASO 疗效较好,优于单纯前列地尔静注,其具有抗感染、通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血供等综合治疗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膏方通脉流速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爱虚张声势的水
名医膏方补气血
冬令进补有膏方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通脉化浊汤改善高脂血症痰瘀阻滞证候情况的研究
通脉复律汤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60例
三因制宜在岭南膏方中的应用
通脉益精汤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8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