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护理对肝包虫病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探讨

2021-01-20李萍

医药前沿 2020年28期
关键词:包虫病感染率囊肿

李萍

(青海省红十字医院肝胆胰疝外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肝包虫病主要包含胆囊型肝包虫病及泡状棘球蚴病,该病多出现在新疆、青海、宁夏和甘肃、内蒙等牧业发达的地区,是高原地区及部分北方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1]。肝包虫常见于狗类粪便中,可附着于动物皮毛,人误食虫卵,或与动物亲密接触或同饮一源之水,则易患此病。此外,在干燥且风尘较大的季节,肝包虫卵随着风尘进入呼吸道内,于人体内着床,后随血流分散,逐渐成长为囊状物,机械性压迫器官,后可破入胆管,患者渐感小腹坠痛,后觉剧烈疼痛,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梗阻性黄疸和肝功能衰竭[2]。临床多以外科手术治疗肝包虫病,但术后患者呼吸道和泌尿系等多处容易发生感染,且易并发胆漏等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3]。有研究表明[4],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本次研究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肝包虫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护理,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 例肝包虫病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共41 例,其中男19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50.5±8.6)岁,平均肝包虫囊肿直径(13.11±5.18)cm;干预组共41 例,其中男17例,女24 例,平均年龄(52.1±8.4)岁,平均肝包虫囊肿直径(13.14±5.17)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包虫病外科专业委员会编写的《肝两型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 版)》[5]中关于肝包虫病的诊断标准;经血清检测、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肝包虫病者;接受手术治疗者;无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排除标准:其他脏器包虫病患者;有腹部手术史者。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与出院指导,常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方法护理:①术前禁食12h,禁饮6h,术前行灌肠等肠道准备;②术中不给予保温处理,不控制液体输入量;③待通气后开始进食,并留置胃管和腹腔引流管。干预组患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①术前,叮嘱患者禁食6h,禁饮2h,同时给予患者250ml的5%葡萄糖液口服,不行肠道准备;术中,不留置胃管,不留置或少留置腹腔引流管,给予保温处理,如调整手术室温度为25℃左右,给予患者变温毛毯,输注液体、麻醉药、冲洗液等经加温处理,控制术中输注的液体量;③术后6h 可进全流质食物,并在床上进行适当活动;术后第1天可考虑恢复普通饮食,并在护理人员或家属帮助下下地活动,可拔除尿管;若无胆漏和肝创面出血现象,术后1 ~2d 可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1 周内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规范镇痛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术后感染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 周感染率,感染判定标准[3]:①切口感染:创口或(和)深处附着脓性分泌物,且分泌物经细菌培养呈阳性,患者口述创面压痛感或红热肿痛感明显;②呼吸道感染:术后,患者出现咳嗽和发热症状,且经X线检查证实肺部出现炎症;③泌尿系感染:患者术后出现尿频、尿痛和尿急等症状,尿液经细菌培养呈阳性。

1.3.2 术后其他并发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其他并发症主要包括胆漏、出血、黄疸、肝功能障碍和过敏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感染

术后,干预组患者共2 例患者切口、呼吸道和泌尿系等处发生感染,该组感染率为4.88%;常规组共9 例患者出现感染,该组感染率为21.95%,干预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对比(例)

2.2 术后并发症

术后,常规组共10 例患者发生胆漏、出血和黄疸等并发症,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39%,干预组共2 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该组并发症发生率(4.88%)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肝包虫病是我国西北多个地区高发寄生虫病,据相关调查研究报道,该病在西北牧区的发病率约达0.7%[6]。该病多由细粒棘球蚴绦虫的虫卵进入人体感染导致,虫卵进入人体在体内孵化成幼虫,再由门静脉系统向肝脏转移,继而形成肝包虫囊肿,临床称其为肝包虫病或棘球蚴病[7]。肝包虫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因囊肿在肝脏内的位置、囊肿大小及周围器官受压迫程度和受刺激程度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其中包括肝区疼痛、右上腹包块、消化不良;若肝包虫囊肿压迫胆道系统与门静脉受压迫时,患者易出现黄疸、腹水、脾脏增大等症状;若囊肿压迫膈肌,则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严重时囊肿破裂,引发感染、荨麻疹、过敏性休克,对患者危害极大。

据报道,肝包虫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预后差,若未予以及时有效的方法治疗,5 年的病死率约为52%,10 年即达90%[6]。针对肝包虫病,临床可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而药物治疗效果不及手术,故而后者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虽疗效较好,但易引发感染和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康复,延长其住院时间[4]。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1997 年丹麦Kehlet 教授提出围术期干预方法,该法主要通过优化、组合围术期处理措施,实现促进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在心胸外科、神经外科及心胸外科等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本次研究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接受手术治疗的肝包虫病患者的护理中,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的干预组患者术后感染率(4.88%)和并发症发生率(4.88%)均显著低于接受常规方法护理的常规组患者(21.95%、24.39%)(P<0.05),可见与常规方法护理相比较,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可明显减少肝包虫病手术治疗患者感染和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在传统护理中,要求患者术前进行较长时间的禁饮禁食,并需做肠道准备,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患者机体,引起应激反应,还可造成呼吸道感染和腹腔感染等。术中,快速康复护理的保温护理可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避免了低体温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和代谢性酸中毒,从而减少了胆漏和创面胆管等损伤[3]。常规护理术后常规留置尿管会对尿道产生刺激、引起尿道感染,且不利于患者术后活动,若患者长期卧床缺乏适当活动,不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且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及肌肉萎缩等,而快速康复护理术后不留置或少留置尿管,鼓励患者术后进行适当活动则可泌尿系感染、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和肌肉萎缩,同时有益于患者肠胃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肝包虫病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可显著减少患者术后感染和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包虫病感染率囊肿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羊脑包虫病的诊治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勇做包虫病防治工作的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