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幼儿园实施田园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2021-01-20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临江新区幼儿园黄嘉怡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临江新区幼儿园 黄嘉怡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幼儿园在经费和资源上都无法和城市地区相比,但农村地区也有着城市里没有的乡土资源和田园特色,因此,我们需要合理挖掘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幼儿园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对幼儿的发展非常重要,良好的师资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尤为重要。本文中的“田园课程”是指:挖掘丰富的田园资源主题内容,以此构建幼儿园田园特色的课程体系。本文旨在通过对田园课程的研究,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自然环境和特有的本土文化资源,开设田园课程,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田园主题系列活动。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选择了当地某幼儿园全体家长和教师为调查对象。本幼儿园家长280 人,教师22 人。本调查采用了自拟的问卷,希望通过对家长和教师的看法,进一步了解家长与教师对幼儿园田园课程的理解和参与度。本次调查向家长发放问卷280 份,收回问卷共257 份,回收率92%;向教师发放问卷22 份,收回22 份,回收率100%。
2.访谈法
本次研究采用访谈法。本次访谈对象为3~6 岁幼儿,研究对象主要选取小中大班各5 名典型幼儿进行谈话,了解幼儿对田园化游戏的喜爱程度。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问卷调查数据结果
表1 农村幼儿家长对实施田园课程的态度
从表1 的统计结果可知:有44.2%的家长很支持幼儿园实施田园课程,有55.8%的家长觉得无所谓。由表格可以看出部分家长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田园课程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教育也开始趋附城市教育。父母对子女十分宠爱,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带幼儿参加各种培训班,而忽视对幼儿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以至于幼儿社会能力方面较薄弱,幼儿也逐渐疏远自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顺应性。
表2 幼儿园所在乡镇可以利用哪些资源
从表2 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34.5%的家长认为可以利用一些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发课程,例如:四季植物、家禽动物;有27.5%的家长认为可以利用园所基地来开发课程,例如:临永渡口、汲浜镇等;而有38%的家长认为可以利用一些本地的民风民俗来开发课程,比如:弹棉花、扎库等。看来本地有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本园经过系统的挖掘、分析、筛选,将当地特有的自然、社会、文化方面的资源进行简单分类,并构建成本园特有的田园课程。
表3 教师对农作物的了解程度
从表3 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22.8%的教师对常见农作物都有一定了解,有63.6%的教师只对8 种以内的农作物有所了解,而有13.6%的教师对农作物生长一无所知。由这张表格可以明确看出如今部分农村幼儿教师是下乡支教教师,家住在城镇,从没有在农村中生活过,因此对当地的田园特色一无所知。而另外一些教师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缺少劳动经验,只有很少教师了解常见农作物。教师对挖掘农村教育资源的认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2.访谈法
通过对15 名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访谈,发现所有幼儿都非常喜欢田园课程中的田园式游戏。其中一位幼儿说:“我还想去玩小树林里的娃娃家,里面可以真的煮饭。”另一位孩子说:“我喜欢在小树林里打野战,我上次可是队长呢!”还有孩子说:“我种的小青菜不知道有没有又长高。”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实现了深度学习,获得多种能力的长足发展。
四、思考与建议
1.田园课程的实施应从孩子的兴趣,经验特点出发
在田园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经验、年龄特点,遵从幼儿的喜好。例如:孩子们特别喜欢在小树林里的打真人CS,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可以竞选队长、进行角色分配、赛前准备、赛时活动,发现问题:谁更适合做队长?如何才算被敌方击中?孩子们在完成一个个挑战、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获得了成长的契机。在这片小树林里孩子们身体动作得到了发展,知道坚持,学会合作,语言表达、逻辑思维都有了发展。再例如:在田园种植中,孩子们通过投票选择自己喜欢的种子,成立种植组,通过分工合作完成种植、培育、结果。在活动中教师作为观察者和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抓住有价值的问题及时延伸,静候孩子悄然成长。
2.田园课程的实施应深度挖掘当地的田园资源
(1)本园在海门市临江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物产丰富,可利用的本土游戏资源十分丰富。比起大城市,这里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到大自然中,和花草为伍,与虫鸟嬉戏。幼儿能清晰地感受四季变化所带来的惊喜;临江紧邻长江,水域面积较大,幼儿对水有着深厚的情感,通过这些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幼儿从生活中就能获取大量关于田园的丰富经验,也更容易激发他们去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临江又是“科技小镇”,拥有生物医药、新能源材料、机械电子“三大产业”建设项目。将这些物质资源利用到户外游戏和区域活动中,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3)临江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十分丰厚,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老行当,麦秸编织工艺、老扎匠、竹器店、制衣店等,这些老工艺为游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很多可使用、可借鉴的资源。
3.提高教师的田园教育理念
2011 年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基本的理念。教师是课程开发与实施者,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平台、营造宽松的氛围,教师通过实践活动,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并在相互的启迪中拓宽思路,能提高教师的田园教育理念。
4.创设田园化活动环境
(1)户外场地。本园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田园环境,因地制宜打造小树林。小树林内设有秋千、梅花桩、滑滑梯,可玩多种游戏;还结合环境自制本土化玩具:用索桥在园内的树之间系上相互平行的绳索,幼儿可玩过索桥的游戏;木板做围栏,中间挂上渔网,孩子可以在渔网中过“沼泽”,在渔网下匍匐前进,发展动作的敏捷性;园内还有大树,在树干下铺上软垫,树上放上一个大型鸟窝,让孩子自由爬到树上与大自然更加亲密地接触。
(2)班级内。我们还在班级内创设田园化区域环境,“以幼儿为本”,根据幼儿的特点,创设美工区、阅读区、建构区等;依据田园资源,开发挖掘而生成,如投放树枝,开展富有特色的树枝画、树叶贴画、泥塑;创设种植区、益智区,利用柳条编织篮子,创设编织区等。
在农村这样一个广阔天地里,孩子们勇于探索、乐于实践,在亲身学习中体验成长。孩子们不只是看到了,听到了,还学会了,懂得去保护、热爱自然,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老师们同样是“行在田园、思在田园、成长在田园”,从“照本宣科、模仿他人”,到“追随儿童、随机生成”,形成了田园教育的理念,提高了田园教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