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策略探析

2021-01-19贺玉文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学习体系,并落实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目标。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追溯历史事件、设置课堂问题、创设课程主题情境等方法,能够加深学生的思想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基于此,文章对“家国情怀”的内涵及教学意义进行了简要探讨,然后提出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3-0024-02

引  言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地缘情感,以及对祖国、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这对学生的成长有关键性作用。中学历史课程内容涉及国家发展的各个时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需求。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以教材资源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家国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家国情怀素养的研究意义

自我国教育部重新制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后,历史教学界加大了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中的重要核心素养,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价值观的任务,与三维目标所提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一致,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育人的特点[1]。

新时代下,历史教学应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发展过程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些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近年来,历史学科的考试中出现了有关家国情怀的考查内容,这类题目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学生考试的改革。因此,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效融合家国情怀教育是当下历史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家国情怀的内涵

(一)家国情怀的原义

传统社会中的“家国一体”是指国家、家庭和家族联系在一起,这种休戚与共的观念形成了家国情怀的初步形态。在古代中国,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是通过对文明和王朝的认同来实现的,但对王朝的认同多数处于表面,而真正的认同感源于对民族和文明的认同。因此古代王朝十分看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这种认同感也是组成家国情怀的重要因素。

(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第一,家国情怀可以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905年,我国首次提出“中华”这个词语,自此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概念。这一词语代表了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给了所有中华儿女一个共同的身份,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两种情感对加深我国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国人民形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

第二,家国情怀能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家国情怀中蕴含的心怀天下、保家卫国等情感会激发出人们报效国家、团结一心的力量,这种责任感不仅在抵御外敌时发挥重要作用,在现代化建设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新时代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力量。

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方法

(一)利用视频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如果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仅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家國情怀这一历史核心素养。很多影视剧和纪录片等视频资料可以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如综艺节目《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历史那些事》等,都可以运用到相关的历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这一课时,学生通过课本内容能够了解到这一时期陶瓷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行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国家宝藏》中展示釉彩大瓶的视频,由此引出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的各种彩釉大瓶。之后,教师让学生鉴赏这些文物,了解我国古代手工业高超的技艺,让学生感受清代瓷器制作的巅峰技艺,同时让学生赏析文物的绘画风格,体会当时王朝的气度和风范。教师还可以与当地的历史资源相结合,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全面地学习历史文化知识,进而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国家宝藏》节目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国宝文物,更重要的是讲述了国宝背后的历史故事,融合了人的想象,给严肃的历史内容增添了一丝温度,让文物有了一定的情感。将这一节目和历史教学内容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接触这些故事后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课堂上播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视频片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增加学生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二)创设情境,用探究法促进家国情怀教育落地

历史情境的构成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要素,中学历史教师应结合历史材料尽量还原历史场景,让学生在该场景下完成自主探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与小组成员展开积极的探讨,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的同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感悟。这种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教师在讲述“专制下的启蒙”这一节内容时,因思想方面的内容较为抽象复杂,有的学生不能理解所学知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与美国的建国和建制相结合。因为美国革命的主要原因就是思想启蒙,并且学生已经学习过美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将两者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历史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设计教学内容:首先,给学生提供美国建国和建制的年历、独立战争相关的背景资料和《独立宣言》的内容等;其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独立思考和讨论,探讨出自己对建国和建制的想法;最后,教师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思想启蒙,加深学生对思想的理解。这种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对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有促进作用。

(三)借助微课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微课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目前已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目标制作微课。如制作“民主政治拓展”微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中心问题。中学生对中国史较为熟悉,且掌握的相关知识较多,而对世界史的知识掌握较少,对世界发展历史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综合考虑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对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有一定了解,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进而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由于微课的时长较短,教师可以在教学课件中添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短片,用直观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在中学阶段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不只是满足历史教学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迎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历史教师要将这一教学目标落实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根据教材的变化和学生的特点来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不能只使用机械、枯燥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应充分结合情境教学、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悟,引导其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赵倩.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涵育家国情怀素养[J].知识文库,2020(04):157.

[2]王兴.中学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的培育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3]谢旺君.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涵育家国情怀素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04):39-40.

作者简介:贺玉文(1984.8-),女,福建武夷山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