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物流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

2021-01-19王术峰何鹏飞吴春尚

中国流通经济 2021年6期
关键词:合一价值链产业链

王术峰 何鹏飞 吴春尚

摘要: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复杂性和数字产业化推动了物流业的数字化转型。相应地,我国物流研究也在经过“大物流论”“物流系统论”阶段之后进入“数字物流论”阶段。数字物流是采用数字化技术,面向物流全要素、全过程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以实现物流管理过程、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的数字化,提高供应链物流服务和效率水平,降低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的全要素物流成本。数字物流的核心是用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物流,发展经历了1.0到4.0四个发展阶段。数字物流发展不仅需要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也需要有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超库存、数字孪生、鲁棒优化法等有利于提升数字物流效率。数字物流已被应用于应急物流、冷链物流、城市垃圾清运、跨境贸易等多种领域和场景。多数企业还处在物流业务数字化的初级阶段,尚未实现对数字化的物流数据进行集成化、共享化应用,还未形成商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信息流“五流合一”的系统化链路,少数企业构建数字物流中台,实现了数字物流的集成化应用。为促进数字物流发展,在管理方式、商业模式和市场方面都需要进行创新。深入推动现代数字物流体系建设,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字物流;“五流”合一;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25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21)06-0003-14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万亿元,排名全球第二,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高达36.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中,“数字”出现81次,“物流”出现20次,足见数字和物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对数字经济和物流发展的重视。《十四五规划》专门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并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部分提出,要将智慧物流作为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的重点领域进行推进,在“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提出要将智慧物流作为新增长点,这充分反映了数字物流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且当前企业面临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等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传统物流已经难以满足需求,而数字物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赋能物流各业务环节,具有高效、快速传输和低成本的特点,能满足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然而,我国物流的数字化转型还在起步阶段,如何深入推动现代数字物流体系建设,推进物流业快速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2021年5月15日,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广东省运筹学会物流分会、广东白云学院珠三角区域物流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数字物流线上学术研讨会,全国20多位专家学者从数字化时代中国物流业发展新特点、数字物流的理论思想、数字物流的技术与方法、数字物流的应用场景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对数字物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为了促进数字物流研究,激发学界业界研究数字物流的热情,特将研讨会主要观点归纳、整理如下。

魏际刚:数字化时代中国物流业的新特点

数字化是当今社会重要的时代特征。随着数字化技术与数字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物流业数字化、智慧化步伐加快,中国物流业发展正呈现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大国与数字技术的领先国家,数字技术与物流业的融合更加深入,中国物流业数字化智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铁路货运、公路货运、水路货运、航空货运、邮政、快递、仓储、配送等将会加速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智慧化、平台化步伐。

二是数据和数字化基础设施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物流全链条、供应链赋能,成为物流企业新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物流与供应链在体系、功能、结构、形态、时空分布、市场主体、运作模式等方面会进一步演化,物流业的成本结构、要素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会进一步调整。

三是物流大数据平台、物流云、物流服务APP、智能物流终端等数字化物流基础设施与自动化、智能化的实体物流基础设施将迎来大发展,有力地支撑中国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变革。

四是在数字化的推动下,物流服务整体速度、服务质量、差异化、个性化服务水平、农村服务、国际化服务等有较大的提升。全社会物流成本与数字化程度成反比,随着数字物流的深入推进,全社会物流资源得以在更大范围优化。

五是数字化重塑物流市场主体。许多非传统意义的物流业者成为物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甚至成為新一轮发展的主导者。如平台型企业、数据型企业等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或为物流链赋能,推动物流业升级和物流市场格局的变动。

六是物流资源分散、分割、分立、组织化程度低的状况在数字化的洗礼下会得到改观,基于数字化互联互通、资源与要素共享、更大价值创造的物流服务体系将不断推进,生产、流通、消费,线上与线下等各类资源会得到进一步整合与重组,加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数字基因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强大、智能、绿色的全国性物流服务体系将会最终形成。

*魏际刚系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王术峰:从“大物流论”到“数字物流论”

我国物流研究主要经历了“大物流论”“物流系统论”“数字物流论”几个阶段。

2005年,中国工程院徐寿波院士提出“大物流论”,认为物流是由物流六要素或物流“六力”组成的综合体。物流六要素即物流从业人员、物流劳动对象、物流劳动资料、物流劳动环境、物流劳动空间、物流劳动时间;“六力”是指人力、财力、物力、运力、自然力、时力。物流提供的最终产品是服务。理论体系包括五个方面:物的流动论、综合物流论、大物流工程论、大物流科技论、大物流产业论。主要运用领域是生产企业及流通企业。

2006年,以何明珂教授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物流系统论”,即物流会经历“以个别概念为基础形成概念体系,以概念体系为基础形成理论体系,以理论体系为基础形成学科”的过程,物流不是一个小的专业和学科,是一个包含多个专业和小学科的大专业或大学科,物流学科的形成过程就是与物流相关学科互相整合的过程,物流学科整合不会导致相关学科的消失,只会明确和强化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分工,加强相关学科和专业之间的联系,物流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确定之日就是物流学科走向成熟之时。主要运用领域是连锁企业及配送企业。

2020年,以王术峰教授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数字物流论”。这其中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内涵演变过程,分别是“五方物流论”(V1.0)、“物流效率论”(V2.0)及“数字物流论”(V3.0)。“五方物流论”研究第五方物流為客户提供多条供应链管理整合服务,进行系统集成、流程优化、资源协同。通过系统优化构建全新的商业模式,可以实现物流系统优化、供应链系统集成、物流解决方案实施、物流整体资源协同。通过第五方物流理论实现最高效率、最短时间、最大便利及最低成本四个目标。主要运用领域是生产企业及流通企业。

“物流效率论”研究珠三角区域物流体系构建模式,物流体系一体化运营机理,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下的物流产业资源协同;研究供应链运作模型发展演变,功能性、集成性、增值性的创新模式;研究构建区域物流体系,如何发挥政府规划先行的作用;研究布局企业物流系统,如何实现市场资源配置的目标。主要运用领域是政府产业规划、企业网络布局。

“数字物流论”重点关注、研究数字物流理论内涵、机理及发展,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应用研究等。2020年12月5日,广东省运筹学会双循环背景下物流运筹学创新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报告中首次提出数字物流。数字物流论的内涵,可从理论层面、技术层面及应用层面进行系统总结。理论层面:数字物流是指通过物流系统运作环节间数据流(数字化、电子化的业务单证流)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物流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高质量物流服务的经济活动;技术层面:数字物流应用现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应用层面:数字物流主要应用于“新零售”“新制造”“新物流”三个业态,主要关注干线物流通道(一体化物流)、区域物流枢纽(区域物流)和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城市物流)是否形成。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又称为城市物流中心,既是城市群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群的服务设施,它渗透在生产的各个领域,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

数字物流的主要研究方向,一是如何实现物流数字信息交互;二是根据数字物流存在的型态和演进,如何实现为物流行业提供企业信息数字化服务及物流系统的物流资源数字化元素;三是如何实现数字化过程,推动物流系统全链条数字化运筹与优化,提升物流效率。

数字物流以“一切业务数据化”和“一切数据业务化”为指导原则,开展智慧物流研究、准确采集物流供应全过程数据,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物流作业系统,为企业发展提供物流体系保障。

*王术峰系广东白云学院珠三角区域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何明珂:数字物流解析

数字物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阶段,对其进行解析也尤为重要。

1.数字物流的背景。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产业变革,尤其是物流里面的产业变革;三是市场对物流的新需求。

2.对数字物流的理解。当前学者对其解读大同小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物流需要采用数字化技术;二是要面向物流的全要素;三是针对物流的全过程;四是针对两个服务,即物流系统的组织运营及物流系统优化;五是实现目的,即物流管理过程、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的数字化,以提高供应链物流服务和效率水平,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

3.数字物流的应用技术。数字物流的应用技术,涉及数字技术本身、物流管理技术以及二者结合应用。对于数字技术而言,第一类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比如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5G等;第二类是利用收集的数字进行精细加工和提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技术应用实现物流过程可视化、智能化、集成化。值得注意的是,物流管理本身是有技术的,所以数字物流本身就是需要用数字技术对物流管理技术进行提升,如流程优化、网络优化、运营调度、运输管理等一些管理方面的技术本身怎样数字化的问题。对于两种技术结合,就是要用数字化的手段来武装物流管理技术,建构数字物流的平台、数字物流的追溯系统、数字物流的供应系统、数字物流的控制台等。

4.数字物流应用场景。应用场景包括两类:一类是在业务过程中产生的,比如生产、销售、售后等;一类是从行业中产生的,比如汽车行业、芯片制造行业、医疗行业、服装行业、建筑行业、化工行业等,只要有物流活动的行业,均可用数字物流的技术来进行改造。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新增与落地,数字物流市场与前景将十分广阔,而讨论数字物流就是要帮助和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何明珂系北京物资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荆林波:数字物流的核心

数字物流议题已然成为热点,然而学术界、实业界乃至政府对它的解读还属于“雾里看花”,各方对数字物流的看法还未达成一致。学术界、实业界欲共同推动认识,达成共识,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以顺丰控股为例,虽以数字科技加以支撑与驱动,但成效不足,大小股东仍报以怀疑态度。这一现象也反映了数字物流尚未得到成熟的应用,体现了现实的骨感性。数字物流最核心最鲜明的特点是数字化改造传统物流的流程。为实现数字物流,就需要从标准开始切入,通过系统的信息采集实现集成乃至共享。故数字物流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企业需要客观评价自身发展阶段,了解当前数字物流红利的定位与状态,是跟跑、并跑还是领跑。目前大部分企业处于跟跑状态,没有资格也没有资本和实力与大企业抢占数字物流的先机。所以,企业要防止过度追高,以免出现类似上一轮互联网过程中出现的大量企业被淘汰的现象。对开展数字物流的企业而言,则需要从现有模式改造及全新模式探索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发展数字物流。

*荆林波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缪立新:数字物流需要要素优化

数字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并将信息变成一个信息数字的过程。结合到物流行业,数字物流有它匹配的内容与特征。当前,做好物流数字化,就是要做好数字化产业赋能,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数字化要素。疫情阶段,我国物流采用数字化设备与技术实现分拣、装卸等不同环节的高效作业,也带动行业的发展和国计民生。面对数字物流要素,需要不断优化与完备。要推动国家数字物流标准化建设,从编码到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备,使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运用不受局限。此外,数据具有两面性,如何使数据既得到充分运用又能保障数据安全,使企业甚至每个公民的数据都得到保护,这是对数字物流中数据的要求,也是物流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缪立新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物流与管理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松庆:数字物流发展的四个阶段

数字物流是通过信息采集在线化、传播网络化、处理智能化、输出图形化等技术对物流运作进行实时、动态的数字化描述,以数字形式将物流运作予以信息化的过程。发展数字物流,为物流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共享提供了基础条件,有利于推进物流信息化,促进协同物流、精益物流、智慧物流发展。所以,数字物流与物流信息化相辅相成。但发展数字物流只是手段,实现物流运作的信息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协同化、精益化、效率化是目的,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提升物流服务效率、降低物流服务成本是终极目标。数字物流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数字物流1.0阶段。社会上宣传推广数字物流理念,企业意识到数字化提升对物流运作的重要影响,但由于理论、技术、设备、人员等原因导致尚未开展实质性的数字化工作。

2.数字物流2.0阶段。企业开始推行数字化,通过应用条码、射频、网络通信、自动识别控制、电子数据交换(EDI)、仓库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地理信息系统(GIS)、配送管理系统(DCM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在订单处理、仓储保管、运输配送等物流环节实现了便捷管理、货物感知、动态定位、智能调度、实时跟踪、线路优化,提高了物流作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效率化,物流作业中的人工处理越来越少。这一阶段的重点在物流局部环节的数字化,企业内部各部门在信息化、数字化实施上“各自为战”。物流运作分散、复杂,各部门数字化程度不一导致企业物流运作仍是基于需求的多条线进行,数据归集困难。

3.数字物流3.0阶段。企业全面接受数字化理念,进入数字化物流全面贯通阶段,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物流运作数字化、信息化、电子化、可视化、智能化、自动化,实现了企业内部各环节的数据整合以及纵向集成。企业各环节都基本开展了数字化管理,各环节的数字化信息可以相互融会贯通,形成有效的数字化网络,促进了整体物流运营的协同和高效。这一阶段,数字物流的重点虽然仍在企业内部,但已经开始构建与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的数字化联系。

4.数字物流4.0阶段。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了各个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企业数字化物流全面突破企业边界,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延伸,进而实现企业客户端、企业与合作伙伴一直到供应链上游供应端企业的数字化集成。企业内外部物流运作实现了网络化的数字化集成,信息实现了纵横交错的网络化传递,进而实现企业内外物流运营的自动化、协同化、智能化,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这一阶段,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深度协同,高效运行。

目前,我国少数实力雄厚的企业处在数字物流4.0阶段,一部分企业处在数字物流3.0阶段,大部分企业处在数字物流2.0阶段。

*李松庆系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主任,教授。

郭杰群:关于现代数字物流的三种观点

现代数字物流发展迅速,许多不同观点与数字技术相继涌现,其核心的观点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物流、数字化等均是手段。物流管理的核心是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如何去更好地滿足从供给到需求过程实现成本最优和时效最优,这也是我们讨论利益最大化的一个前提。当前说的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如何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实现价值;二是数字化的价值。数字化是对数字化核心技术的运用,第一个大的运用是将很多物流数字化之后,之前很多没法跟踪、归纳的物流信息能实现信息化,这些数据怎样去运用呢?比如美国亚马逊在做智能分仓的时候,从A点到B点的物流要素,将供给到需求的匹配数据进行智能数字技术的运用,实现成本降低及效率提高。此外,包括数据可视化、授信等价值应用;三是数字物流存在巨大的挑战,其中的核心是数据标准化程度的差异导致数据的协同性不足。比如从跨国核心仓库到边缘仓库都有很多物流服务商,但这些物流服务商之间的数据是孤岛,没有被打通,这种情况将导致在整个物流优化的过程中无法调动全链路之间的数据从而实现联动,这就更加强调各个物流企业之间的整合和物流要素的整合。此外,物流的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更主要更核心的是组织和运营的整体协同。若每个机构、每个单位的数据都是封闭的,没有被充分共享的,就无法实现物流全链路保障时效性的运行。

*郭杰群系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田宇:物流管理面临的挑战

随着物流装备从机械化到数字化的转变,物流运作过程越来越自动化、无人化、远程化和虚拟化,同时,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的处理越来越海量化、精准化、实时化和动态化。最关键的是物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已经从原来的“高冷”状态日益走向实用化和普及化,极大地提升了物流效率和物流的精准性、及时性。比如位于深圳的逗号科技有限公司就针对一家综合性医药健康产业集团的药品仓、器械仓多仓提货、联合配送,“T+0.5”配送与“T+1”配送并存,同时还有随时插单的情况,开发了城配智能调度系统,通过算法设计出路线,并在算法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地址清洗,规范客户档案,纠正地址库中的错误地址、相似地址、重复地址等异常情况,协助企业对客户及地址档案进行精准化管理,将人工调度切换为智能调度,不但提高了调度配载的效率,还解决了可视化程度低、人工失误率高、排线时间长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的运力资源。虽然数字物流的作用日渐显现,但对物流管理的挑战也越来越明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认真对待:

1.管理方式更加精细。2020年9月8日,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引发热议,这个案例暴露出企业在运用物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时打着高科技旗号简单粗暴的管理心理和管理模式,以算法得出的配送时间作为企业考核员工的关键绩效(KPI)指标,表面上抬高了算法的高大上形象,实质上却是管理的懈怠。其实,完全吻合实际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是不存在的,这只是研究者不断追求的最高理想,这就需要在管理方式上更加精细,只有这样才能弥补数学模型和算法的不足。

2.商业模式创新。一家物流企业不仅仅只为少数大客户服务,而是要为几千家、几万家乃至几十万家小企业共同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可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例如,宝供物流作为我国领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近年来凭借其数字物流优势创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即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以汕头宝奥国际玩具城众多小商户为目标客户,以帮助商户解决单小、货杂、品种多、无增值税发票的贸易难题为价值创造突破口,提供海关、税务、外汇管理、工商注册、市场监督管理等一条龙服务,使供货商、采购商不用深度参与实质性的外贸环节,让不具备国际贸易能力的中小商户也能简单地参与外贸,极大地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

3.市场创新。这里主要包括两大市场。一是我国的金字塔底层(Bottom of Pyramid,BOP)市场,也就是乡村市场。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收入在10美元/天、约合月收入两千元人民币以下为低收入人口。目前我国约有9亿低收入人口,即便按人均2万元/年计算,一年就有18万亿元的庞大市场规模,接近我国GDP的1/5规模。而要占领这部分市场,就需要摸索出基于BOP市场的商业模式,开发出BOP群体可负担、可接受、可获得与可感知的节俭型或包容型新产品才能成功,要满足BOP群体可获得性这一点,只有大力开发数字物流的潜力,才能创造出金字塔底层的财富。二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物流市场。

*田宇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现代流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如鹤:冷链物流的数字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时代趋势。而冷链物流数字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动态检测(如动态路径优化、动态温湿度控制、信息共享、故障预警等)和精准溯源,确保食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这一转变的可能技术包括无线射频、传感器(如温度、湿度、重量、气体、开门和关门等)、物联网、GPS、图形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它们对于连接上下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孤岛、降低人力成本至关重要,同时也能推进农产品节能减排和智能化冷链物流实施。

1.新时代对冷链物流的新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物流系统进行智能化、数字化升级,通过更高效的智能物流来保障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益,满足顾客需求,提高企业效益。然而,基于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在理论层面上,大多数研究提出的物联网以理论结构为主,尚未应用于食品供应链;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可追溯中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和实施标准,因而需要有进一步的实操构想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操作层面上,对于生鲜食品内部温度、湿度的实时检测不可避免地会降低食品的完整性,加快食品腐败速度,增加产品之间交叉污染的风险;传感器数量有限、精度不高,冷链各时间阶段(箱内各阶层)温湿度分布不均,因而更为精确的检测技术(如仿生传感器、数字孪生技术、纳米技术等)和预测模型、算法是未来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实现数字冷链物流是希望建立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数据体系,利用该体系对冷链物流进行全程监控,使其各环节的信息能够高效共享,从而及时调节关键指标,保证货物安全和物流效率,特别是对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冷链过程中人、物、环境的实时动态监控與溯源,将起到更为突出的作用。

2.数字冷链物流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字冷链物流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监控、管理、运营的冷链物流。冷链物流的核心要素是其货物所处操作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指标。各项指标不符合要求,则冷链物流中的货物(主要是生鲜易腐食品)安全失去保障,冷链物流也就失去意义,因此对冷链物流操作环境指标进行全程监控、及时调节是冷链物流管理的关键。同时,借助物联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冷链物流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操作环境指标数据,为实现数字冷链物流提供了基础。然而,一手的环境指标数据并不能直接服务于冷链物流的运营管理。其庞大的数量更增加了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的难度。因此,研究如何对冷链物流操作环境数据进行筛选、分析、提炼、处理,即如何实现数字冷链物流对促进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数字冷链物流,需要研究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从节约成本的角度研究如何高效收集冷链物流操作环境数据。以温度为例,研究如何布置温度探头,以最小的探头数和最合理的探头布局获得可以反映整体操作环境温度的数据。(2)从分析精度的角度研究如何筛选数据。由于设备、环境等原因,第一手数据往往存在错误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为了保证分析质量,需要研究数据规律和冷链物流实际情况,剔除异常值。(3)如何利用已有数据为冷链物流的运营管理服务。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的核心就是对操作环境数据的管理和调节,以确保货物质量。根据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整合提炼出关键信息,并根据关键信息进行监控、管理和调节。(4)如何实现全流程、全方位、全要素的数字化。从各类产品进入冷链物流前的预处理一直到进入消费前的各作业环节、人员、设备、器具等,均需要进行关键特征信息的数字化处理。

3.主要研究方法。为保证冷链过程中每一环节产生的数据都能被储存,类似“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对于冷链数据信息的挖掘、采集与检测是冷链物流实现智慧化的基础。除此之外,结合仓内技术、干线技术、最后一公里技术等技术基础,使冷链物流将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仓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信息处理等智慧化,进而实现冷链物流智慧化和数据业务化,指导实际物流运输作业开展。

一方面,基于算法与数学建模,为衡量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低碳排、低风险、低成本、高顾客满意度)提供了定量研究的依据,解决冷链生鲜产品“最初一公里”的衔接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路径优化,以及配送过程中的智能调度、智能配载和能源优化等问题;另一方面,基于数理统计与数据挖掘实现需求供应链预测、保质期预测及公路货运与交通的宏观分析等,这将有助于冷链物流更加智慧化、数字化,提高冷链物流决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机器学习。在高效收集环境数据方面,主要利用机器学习中的各种回归方法,如高斯过程回归、线性判别分析、最近邻居法、径向基函数核等方法。而利用数据方面,主要使用机器学习中的聚类分析和模式识别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SVM)等方法。在发现异常值方面,可以使用均方差、箱形图和孤立森林等方法。

*谢如鹤系广州大学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国全:超库存与“没有工厂的制造业”

数字物流未来5~10年将带来两大冲击:一个是超库存(Hyperinventory),另一个是物流制造园区。一个工业4.0工厂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网络物理生产系统,一家超级工厂同时拥有网络(数字)工厂和实体工厂。因此,一个超级工厂需要管理其物理库存以及网络/数字库存即超库存,超库存对相关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是可管理的,同时不会产生库存持有成本。超库存对经济订单数量(EOQ)和经济生产数量(EPQ)或生产批次规模产生影响。运输量(假设生产批次大小相同)和运输成本在超库存中不受影响,超库存仅对供应商和工厂方面的仓储能力略有影响,然而数字库存基本上扮演着安全库存对冲风险的角色,但不产生库存持有成本。未来能够率先应用数字物流中超库存的企业,就会抢得先机。数字物流对物流制造园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不同商品的工厂共享仓储和物流服务,终会发展为园区形式的“没有工厂的制造业”。

*黄国全系香港大学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系主任、工业物联网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翰:智能物流配送中的优化分配技术及应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量与日俱增,传统的物流配送系统难以满足庞大且复杂的多样化需求,如何有效完成现代化物流的智能配送已经成为提高物流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智能物流主要是指如何将物联网的新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并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以及系统化,主要包括智能配送、智能仓储和智能包装三大环节。其中,智能配送对物流运输的提速、降本、增效都至关重要,当下最关键的是如何解决物流配送中动态性、多层次性、时效性等难点问题,以实现物流配送的智能规划。

物流配送中的动态性,主要包括客户的动态性、周期的动态性、交通环境的动态性等。不同类型的动态性问题无疑大大增加了优化求解的难度。我们团队尝试借鉴“游戏众包”思想,采用人机合作的动态演化算法,有效获取人在求解动态需求问题时的思路。比如,针对物流配送中的环境动态性问题,开发了一款“镖局走镖路线规划”的游戏,通过收集到的玩家游戏过程和结果数据,进行演化迭代加工,获取有效的动态偏好信息,从而获得更稳定的解。物流配送中的动态性一直是物流配送的难点,希望“游戏众包”的思想后续可以为解决物流智能配置中的动态性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物流配送问题的多层次性,是指在物流总仓库和客户之间建立一个或多个物流中心,其目标是通过优化车辆路径,减少整个配送系统的总运输成本和使用的车辆数。目前这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层次上,多层次的相关工作比较少。我们以双层次为例提出了一种高阶模糊图演化优化的方法,通过先分析配送点之间的模糊分配图结构,构建多层配送节点之间的匹配关系,设计多层次模糊匹配的选择算子和动态协同优化的更新算子。采用高阶模糊图演化算法可以为解决多层次路径融合和动态路径协同优化两个技术瓶颈开展新的尝试,为更多层次的物流配送问题求解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如何在现有的物流配送技术上进一步提高优化算法的搜索性能,其实也就是物流配置的时效性问题。我们团队在流行优化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物流配送的哈密顿图优化方法,通过在全局搜索空间M中寻找局部搜索空间Rn的子图结构,可以得到路径之间尽可能少的交叉点,并在较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配送任务,从而分配更多的算力对优化问题进行快速求解。这些物流配送的优化技术提高了现代化物流配送的性能和效率,这在冷链物流系统中表现最为明显。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技术会在大型超市购物供应链、乡村物流配送、国内外快递运输等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物流现代化做出贡献。

*黄翰系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唐华军: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

2020年,我国跨境贸易总额为32.16万亿元,其中进口14.23万亿元,出口17.93万亿元,逆势增长1.9%;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了31.1%,其中出口1.12万亿元,增长40.1%,进口0.57万亿元,增长16.5%。跨境贸易业务有很多环节,经过信用保险、船代货代、商检、通关、物流运输最终到买方手中,是一条跨区域、跨时区、多语言、环节繁杂、参与方众多的长链,存在利益互斥、互信关系建立难、信任沟通成本高、易形成信息孤岛的特点。这一特点背后存在很多明显痛点,比如假冒伪劣产品、贸易数据造假、通关流程不够简化、信用證存伪、保费居高不下、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清算结算缓慢等众多问题,呈现“四大域三高”现象。痛点也即贸易、物流、金融及监管这四大域需求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对于贸易而言,存在大力发展自由贸易的需求;对于金融结构而言,希望能够确权和兜底,在贸易过程中有全面的风险控制/监控;对于物流而言,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承运商(也包括通关服务企业及港口服务机构),都希望能够快速通关,实现贸易便利化;对于监管(包括海关、口岸、纳税及外汇管理部门)而言,希望能够实现低成本、低投入、高水平的过程监管。“三高”即信任成本高、沟通成本高、合规成本高,反映的是痛点带来的后果。这些需求则可通过区块链技术加以解决。海关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掌握贸易全过程,对贸易的监管从“过去完成时”的当下数据视角进入整个贸易过程的“广视角、大监管”模式,从而实现保证贸易安全和贸易效率的服务能力提升,为贸易商和物流企业降低通关成本。这有助于实现海关通,海关通则物流通,物流通则金融通。区块链帮助物流与金融形成强信任关系,物流帮助金融控货、确权,金融则对货物进行风控臂长延伸,从而使资金与货物安全性及可控性大大提升。金融通则贸易通,金融可以通过多方参与的区块链生态解决风险臂长与确权,为贸易融资与各类金融产品解决后顾之忧。此时,供应链金融也可有更好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中运用是值得进一步研究与讨论的。

*唐华军系澳门科技大学决策科学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新华:物流技术装备的数字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物流技术装备经历了人力—畜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历程,随着智能机电技术的不断应用,物流行业也在经历着“机械化减人和自动化换人”的蝶变;随着物联网、大数据、5G、地理信息系统、传感等技术的不断应用,物流行业正在昂首跨入数字化时代。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使得现代物流业获得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物流技术装备受制于部分技术瓶颈及设计缺陷和使用不当等,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数字物流的发展,如何吸收引进应用现代科技提升物流技术装备的数字化是从本质上提高数字物流可靠性、高效性、安全性以及智能化的必由之路。

广州集装箱码头于1983年投入使用,是中国第一代集装箱码头。过去理货员需要在室外抄箱号、验残损,恶劣天气下必须付出大量人力、物力才能保证理货工作的正常进行。如今,港口通过与华为、联通合作,结合第五代通信技术和多接入边缘计算技术(5G+MEC)的智慧码头解决方案,利用无人机、无人驾驶智慧导引(IGV)车、全自动化的卸船机等先进物流装备打通港口的“任督二脉”,实现港口运输要素全面感知,最终做到自动化安全监控、自动化调度。码头前沿理货作业已实现无人化,后台的理货员足不出户即可全面了解码头岸边作业动态,轻点鼠标就可完成2~3台岸桥的装卸船理货作业,真正实现了物流技术装备的数字化。

物流技术装备数字化的突破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例如“倒立摆”控制技术(它属于模糊数学的范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港口物流核心装备卸船机中的应用,目前在理论上实验室阶段已经实现了其功能,正在协商合作利用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仿真模型实验室开展大尺度的试验验证,该项目一旦落地,就是在大风浪船体极度摇晃的情况下也能进行装卸作业,在正常工况下也能大幅提升装卸效率,这将从根本上极大地提高装卸效率,同时节约成本。

物流技术装备的数字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升物流技术装备的安全性、可靠性,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纰漏,保障物流的本质安全。例如根据《联合国道路运输协议:危险货物》的要求,实验室从事受委托待运输的危险货物的物理危险性鉴定测试工作,但是除了实验室测试外,在整个物流运输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现代传感技术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和预警,并自动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确保整个物流运输各环节的安全性。危险货物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其他如食品、药品、生活物资等也在不同程度上有物流物资本质安全的要求,同样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来加以保障。此外,高精度传感器技术的大量应用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大数据、边缘计算、5G技术和GIS的应用,使得人工智能的时代悄然来临,未来数字物流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智能化,它将具备自适应、自学习的能力,通过自我迭代,朝着真正的智能化方向发展。

总之,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升物流技术装备的数字化,是保障数字物流本质安全、本质高效的必由之路,而数字物流最终的发展方向必将是智能化。

*王新华系广州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主任,教授级高工,博士后指导老师。

侯汉平:构建数字应急物流体系

数字物流正在经历信息化+数字化向数字化全面转型这一阶段。我们团队以数据为驱动构建了“平战结合、属地为主、高效协同、按需应急”的数字化应急物流体系。数字应急物流体系包括数字应急共性基础、数字应急物资储备、数字应急物资转运、数据应急物资配送等,建立了利用本地资源实施“属地应急物流救援”,利用后方资源实施跨区域“转运应急物流救援”的双三角数字驱动快速响应应急物流运作管理模式,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实现充足的物资储备、快速的响应速度、系统的韧性和弹性。

1.数字应急共性基础。主要包含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其中,技术体系包含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物资转运、应急物资配送、物资仓储/物流中心、转运枢纽/终端场站、应急末端分拨/配送等8大类18子类65项技术。标准体系包含基础标准、作业标准、设施设备标准、管理标准、信息标准、评估标准等大模块27项标准。

2.数字应急物资准备。主要包含需求预测、模块预储、高效应急仓储等。其中,需求预测主要是通过收集以往数据及基础数据,构建需求不确定的预测模型,确定应急物资需求量。模块预储主要是利用模块预储模型,确定应急物资种类和数量的预储策略。高效应急仓储主要是利用密集存储,智能运载、快速存取等技术,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出货。

3.数字应急物资转运。主要包含高速转运关键技术、高效应急仓储系统等。其中,高速转运关键技术包含了高效装载、自动组板、供转需运无缝衔接、高效转换等。高效应急仓储系统包含平急结合、多模转换、极端保障、作业管控等。

4.数据应急物资配送。主要是指末端快速精准投送,包含需求预测、虚拟众储、立体投送等。其中,需求预测主要是利用天空地一体化属地监测分析系统,获取灾点/救援点位置、资源需求、灾情气象等属地实时数据信息,构建应急物资需求预测模型,确定灾区需求,解决“需求黑箱”问题。虚拟众储主要是利用大数据、空间信息技术、编码标识技术等完成资源虚拟众储系统原型开发,进行应急物资搜索、查询和共享,构成具有统一目标、统一任务、统一联动的应急资源数据管理系统,解决“资源稀缺”问题。立体投送主要是综合考虑物资需求分布、路径规划、物资分配、多种运输方式、服务范围划分、临近救助点选择等多因素影响及技术集成,构建基于需求不确定的属地应急物资分配模型、属地应急虚拟众储车货匹配模型、屬地应急物流选址—路径—库存(CLRIP)集成优化模型、考虑需求缺口的应急物资二次分配模型等,解决“运输阻滞”问题。

*侯汉平系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素秀:基于鲁棒优化与多阶段组合拍卖的动态垃圾清运联动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增加,而城市垃圾管理的难题日益凸显,急需有效的治理方案。

我们团队聚焦城市商业垃圾,通过对香港与深圳的城市商业垃圾清运进行调研,发现它有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承运商主导。商业垃圾具有回收的价值,但因为需要高度专业化的车辆和处置场所,智能化要求也较高,符合条件的承运商数量较少,而托运商较多。第二个特点是零担物流。第三个特点是联动性,即城市物流联动。城市垃圾有很多种,比如有惰性垃圾和非惰性垃圾,两类垃圾需要用不同的车辆运送,这就需要有联动性。第四个特点是动态需求。一方面,垃圾的体量是不确定的,虽可以估算,但不一定很准确;另一方面,客户要求的时间窗往往也是有变化的。针对这样的需求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即面向需求动态性与联动性的城市商业垃圾清运交易机制与柔性运作机理。我们团队提出的主要思想与路径,一是面向事前需求扰动的鲁棒优化方法,二是面向需求联动性和事后需求扰动的拍卖机制。中间的优化技术是通过一些算法,如变邻域搜索为禁忌搜索等。

假设一个垃圾处理厂,A、B是不同的客户,客户各有两类垃圾,需要不同的垃圾车辆在较短的时间到达进行垃圾清运联动。鲁棒优化是一种标准化的思想,解决需要的不确定性。这是一个两侧优化的问题:第一垃圾车辆去服务哪些客户,这是一个资源分配的问题;在确定完客户之后,就是路径优化的问题。前一种考虑的是面向事前需求扰动的思想,通过鲁棒优化预测垃圾的变化,事先增派一些车辆来应对系统的不确定性。但鲁棒优化也有自身的不足,因为它是针对事先理想水平来做规划,如果实际中发生的变化超出了事先规划,那就不能再用鲁棒优化法去做,而通过多阶段拍卖机制应对事后需求的变化。即数学模型的下层是鲁棒优化,左边和右边分别设计单阶段和多阶段的拍卖机制,最终实现两个基本目的:一是实现联动;二是应对动态性。

*徐素秀系暨南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万灵:数字物流促进全球供应链驱动中心建设

港口功能体系的第一个功能是海陆连接(中转)功能,主要实现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第二个功能是运输枢纽中心,港口作为处理运输和装卸活动的接口,主要从事连接、装卸和运输(陆地、水运、海运、远洋运输、水路联运等);第三个功能是运输、商业、贸易服务中心,主要从事货物运输、商业服务等;第四个功能是技术进步带来动态的网络化物流、贸易、金融服务综合中心;第五个功能是供应链中心,近几年中美贸易摩擦及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对此功能产生影响。广东港口以出口贸易为主,外贸功能非常强,未来港口功能将向港口配送中心、港口物流中心、港口供应链中心转化,依靠外贸、口岸、港口的进出口规模,逐步形成“全球供应链驱动中心”。港口配送中心:与内陆货物配送中心更紧密地联系起来,鼓励企业将配送中心设在港口;港口物流中心:提供以港口为中心的物流服务;港口供应链中心:把港口作为特定供应链中的一个节点,货流通过此节点把企业供应链连接起来,为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

*陈万灵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数字经济与贸易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汤慧敏:智慧物流中台在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中台”理念最早诞生于芬兰的一家游戏公司,它通过强大的中台实现短时间内完成十几款游戏的高效试错和迭代。随后,国内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纷纷实施了各自的中台战略,如阿里巴巴的“大中台、小前台”战略,华为的“平台炮火支撑精兵作战”战略。中台的作用就是提供资源支持,要数据给数据,要技术给技术。供应链服务中涉及的订单、商品、库存、仓储、物流等环环相扣,一不留神就会出现一些隐藏在冰山之下的疑难杂症,解决起来费时费力,直接影响物资供应准时制(JIT)服务。供应链中台的作用就是让数以万计不同种类的物资以客户需求的状态呈现给前端各业务部门,让不同的业务环节共享共用且迅速接入。

以广东电网的电力供应链中台为例,供应链管理肩负着“为广东电网提供物资供应保障服务”的使命,主要职责是开展电力物资的招标采购、签约履约、仓储物流等业务,以满足电网基建、技改、营销等各类项目建设的物资需求,支撑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引入中台理念,开展中台在供应链领域的创新性应用,以解决供应链管理存在的痛点为导向,以为电网建设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经济、绿色的物资供应为目标,支撑电力企业发展。当前供应链管理存在的痛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存在物资供应瓶颈。物资供应主要靠人员主观经验,储备需求预测及库存控制缺乏科学手段支撑,随着物资供应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相应投入更多的人力、时间等成本。二是多系统协同性差。随着广东电网仓库先进技术和系统的应用,存在多软件系统的分散式执行问题,未实现对多个专业管理系统接口的对接,整体协同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广东电网为解决物资供应存在的问题及困难,积极推进中台理念及智慧物流理论在电网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建设智慧物流中台使承接供应链服务工作最终落地,在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务的同时,实现物资供应调度与输送智能化,提升物资供应管理效率。企业在开展智慧物流中台研发过程中,主要建设数据感知层,统筹各方面数据,敏捷、准确地采集物流供应全过程数据,同时建立数字化、智能化仓储作业系统,以支撑电力企业的发展。其成效表现为智慧物流中台应用后,物流人员投入减少30%,物资供应时间由原来的57.7天缩短为现在的10天,同时带来业务指标的大幅改善,如物资需求预测准确率达到70%,需求分配时间缩短80%,库存水平降低20%,库存年周转率高达545.99%,有效解决了物资供应的瓶颈问题,有力地支撑着电网的安全稳定運行。智慧物流中台建设通过供应链仓储物流的有效管理,在满足电网建设需求的基础上有效保障电网安全运行,起到承上启下的中台作用。

*汤慧敏系广东电网物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李金玲:数字跨境产业服务与应用

卓志物流集团从外贸综合服务商到跨境产业服务商,其跨境供应链专注于品牌和供应链领域的深耕细作,为品牌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搭建品牌、渠道与消费者的数字化桥梁。为多个国家品牌提供全链路数字化供应链服务,有效支撑品牌“全球一盘货”运营。其业务主要有四大项,分别是品牌服务、技术服务、数据服务及物流服务。具体而言,以品牌服务为核心的全链路的品牌跨境解决方案,包括品牌入华和优品出海。整个数字化的品牌服务与原来的一般贸易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围绕数字营销进行店站运营、线上跨境营售以及直播电商为载体的数字化平台营销服务。与之配套的则包括数字化的全链路的技术模块,与整个跨境电商相关的板块均实现了数字化打通,也形成了数字化模块产品。当在技术上实现了数字化打通之后,就会形成数据的累积与沉淀,即数据中台有了一定基础,在跨境+渠道赋能、全渠道数字分销、智能数据匹配、人群画像智能分析等维度进行应用。第四个服务项目则是物流。物流与供应链、商流是分不开的,不应该抛开商流谈物流,当前的数字物流也在向供应链两端延展。若将整个数字物流模块看作一种履约的话,那么就会形成全球数字履约。数字物流则可实现两个方面的服务:一是商流方面,通过数字物流、智慧物流,实现全球一盘货,即无论是品牌方还是自营的电商平台,都可以用一盘库存去解决不同渠道、不同业务类型、不同贸易方式全球履约的分配问题。二是基于数字外贸的全链路及多种贸易协同的跨境物流集成方案,相对于国内物流而言,该链条更长,也更具有跨境的复杂性。

将数字跨境供应链信息系统集成为跨境电商八大平台,其中四个是商流与供应链平台,即跨境分销云平台、货源共享云平台、渠道赋能云平台、数字营销云平台,另外四个是物流平台,即跨境物流云平台、数字通关云平台、全球云仓平台、跨境出口云平台。在跨境电商中最复杂的除了要解决信息赋能、产业链打通和数字提效等基础问题之外,还需要解决所有国与国之間监管部门的合规问题,即涉及海关、数字政府、银行、税务等监管部门。而整个外贸的合规咨询和整个监管部分的信息化打通是最难的。若信息不通,物流的效率是无法提升的。数字化对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主要表现为专业化、品牌化、数字化及全球化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了一仓发全网、全网货共享的货源平台和全球一体化的整合供应链服务,通过数字化分拨中心,也实现了多贸易方式转换和融合。例如,卓志物流集团在2020年实现了40多个国家的抗疫物资相结合,为武汉运送了2.8亿元的防疫抗疫物资。

*李金玲系卓志物流集团跨境电商执行总裁。

卢立新:物流工业互联网的探索

当前,以网络货运为主要抓手的数字物流有了较快发展并在不久的将来进入智慧物流阶段。智慧物流是实现互联网向物理世界延伸、互联网与物流实体网络融合创新,成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实现产能共享和设备设施级的自动连接。智慧物流推动供应链协同和地区物流资源整合,主要表现在数智化、无人化、生态化、大整合和个性化几个方面,这将深度影响各行各业及各个地区的供应链。

基于这种研判,安徽共生物流科技公司积极构建物流工业互联网,进行了很多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共生物流工业互联网由1+10(中台+模块化平台)构成。一个中台,通过增加工具型应用、扩充服务资源连线、深挖数据价值,成为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在物流与供应链方面的共享中台,通过连接各模块平台不断迭代创新服务,充分体现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创造出更高价值。十个模块平台分别是供应链控制塔、垂直细分行业供应链服务平台、智能多式联运平台、集成产地物流中心、区域共配中心、共合供应链平台(四五线城市合同物流解决方案)、网络货运平台、产业互联网服务中心、供应链集成加工中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服务平台。

供应链控制塔是一个适合不同制造企业的通用型供应链管理工具,目前已经投入应用的功能主要有基于动态数据和资源的在线招投标,解决了制造企业对运输不透明、难掌控的问题。下一步的重点是实现动态物流计划和规划,以实时连接能力和大数据为基础,运用智能算法减少周期性的物流计划和规划所带来的问题,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可靠性、柔性和针对性,实现智能自动补货,大幅降低供应链库存,有效提高供需匹配度。垂直行业供应链服务平台是细分行业,也是联通产、供、销的产业,互联网平台需要充分结合细分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特性,以技术和数据为基础重构供应链,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提升当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智能产地物流集成中心深入融合到制造企业产、供、销流程,实现物流与生产的紧密实时互动,提高产能、物流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将产业群内企业的仓储进行相应整合,将仓库、设备、运力和人力等方面的资源进行共享,极大减少物流的不规范操作以及各家企业的重复投入。该中心使用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设备,用以提升作业效率,并采用循环取货、集成发运等数字化整合协同流程,极大降低供应链环节中各家企业的库存,提高周转率,实现全链企业共赢。多式联运智能平台充分利用5G技术和物联网技术,逐步实现瞬间连接,及时掌握各种运输资源的状态,智能形成各种运输方案,实现全网智能调度、动态运营组合,结合货主需求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转驳地点、不同运输主体之间的业务匹配、方案优化、精细管理、便捷交易等。

*卢立新系安徽共生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博士。

荀卫:智慧物流数字中台构建与人才培养

智慧物流数字中台的构建是企业物流数字化的核心工作,是当前企业核心能力建设的关键步骤。当前,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必须通过建立强大的数字中台链接、聚合物流全场景、全要素,对企业内外部资源、工具、标准、流程进行全面整合,以支撑物流业务的快速调用、升级迭代。将数字中台的能力输送到前台系统,使仓储、运输、配送、拣选等功能全面优化,从而形成精准的物流服务产品,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模式、客户需求进行反应,真正实现降本增效、减损提质,提升企业在激烈商业竞争中的全面战斗力。

数字中台相当于武术高手的腰腹核心,是力量输出的源泉和精准打击的指挥中枢。有效实施数字中台的企业收益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实现敏捷响应,提升协同效率。通过构建数字中台,将前台的通用能力沉降到中台,为前台“减肥瘦身”,恢复前台的响应力,可将业务场景中共性的部分以能力组件方式沉淀到中台,形成业务共享单元,实现从后端业务资源到前台个性能力的迅速转化,使前台需求与后台资源快速打通,缓解创新驱动快速变化的前台和驱动相对较慢的后台之间的矛盾,提供一个中间层来适配前台与后台的配速。通过数字中台,可以将企业的客户管理系统(CRM)、办公自动化(OA)、企业资源规划(ERP)等应用软件中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表单定义、流程管理打通,从而解决运营管理工作因烟囱式架构而带来的业务疏离与协同效率差的难题,使企业市场响应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第二,打通部门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有了统一的资源管理,如统一的用户、权限、订单等,各种数据打通问题、数据同步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拆除跨部门的数据墙。有了公共的数字中台,就有了统一的数据规范。对于大数据的相关需求,可以从相对唯一的数据出口进行业务迭代,不再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为每一个部门单独定制开发信息系统或数据应用模块。第三,真正全局升级,实现体系创新。营销、产品开发实施人员不再是仅对一套系统、一个行业进行业务开发,而是由“点”上的根本感知不到问题到在“线”和“面”的平台上进行工作,更容易发现问题的本质,并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通过其自身的专业技能解决当前实际问题。解决系统问题将不再是以前的“打补丁”,而是转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局升级。有了公共的数字中台,意味着产品开发实施人员拥有全局视角,更容易发现单点观察难以发现的问题,基于中台开发的系列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业务+运营”服务体系。建立高效的数字中台,解决了企业实际存在的信息化不全面、运营管理难统筹和市场响应缓慢等诸多问题,为企业实现数字化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构建智慧物流数字中台,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战略物流资源整合。整合企业内外部的各类物流资源,包括采购、运营、服务产品等,实现聚合跨项目、跨区域、跨承运商及仓储服务商的资源协同。二是建立并输出标准体系。作为物流运营标准的制定者,数字中台可为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的物流业务需求提供过程管理和结果管控,输出、建立相对统一的标准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运营监测预警分析,保证企业客户物流与供应链的稳定运作,进而为客户提供可复制的高品质服务产品与服务体验。三是优化驱动降本增效。数字中台为企业的前瞻性物流运营与供应链体系发展提供了规划与趋势分析,助力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中长期发展,成为引领变革的真正驱动力。通过数字化物流中台解决方案和实施服务,有效满足了国商物流“跨区域多仓联动、多样化服务需求、海量SKU管理、多装备集成运营、多系统信息打通”的数字化物流需求,实现了物流管理的全方位降本增效。

在构建数字中台的过程中,作为国家级物流产学研示范基地,国商物流起草了物流行业标准《智慧仓储运营规范》《智能仓技能等级标准》等文件。并围绕标准编制了25门实训课程,将智慧物流数字中台的人才培养前置到院校完成,探索出一条师资培养、学生实训与快速发展的数字物流业务紧密结合的校企联合育人的有效路径。

*荀卫系国商物流公司董事长,博士。

数字物流是基于数字经济、机器学习等理论方法而产生的。数字经济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濟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形态转化,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同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分不开的,也是同传统经济的逐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分不开的。机器学习是一门人工智能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工智能,特别是如何在经验学习中改善具体算法的性能。数字物流在技术层面上,主要是应用现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当前,在学术界广泛开展数字物流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能有效促进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林英泽

The Theory,Technology,Method,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Logistics

——A Summary of the Views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in the Symposium

WANG Shu-feng1,HE Peng-fei1,2and WU Chun-shang3

(1.Pearl River Delta Regional Logistics Research Center,Baiyu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450,Guangdong,China;2.School of business,Mac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cao 999078,China;3.School of business,City University of Macau,Macau 999078,China)

Abstract:The variability,complexity and digital industrialization of market demands have promoted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search on logistics has experienced the“big logistics theory”and“logistics system theory”,and now the“digital logistics theory”. Digital logistics adopts digital technology and faces all elements and processes of logistics,and optimizes the logistics system to realize the digitiz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cesses,management methods,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to improve supply chain logistics services and efficiency levels,and reduce the full element logistic costs of the supply chain,value chain,and industrial chain. The core of digital logistics i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logistics with the help of digital technologies;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at experiences the stages of 1.0,2.0,3.0,and 4.0.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ogistics not only requires the use of advanced digital technology,but also the advanced logistics management technology;and such technologies as over-stocking,digital twins,and robust optimization methods are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digital logistics. Digital logistics has been applied to various fields and scenarios such as emergency logistics,cold chain logistics,urban waste removal,and cross- border trade. However,most companies ar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digital logistics and have not yet realized the integration and share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logistics data;the system link of the“Five Flows Integration”(i.e.,the integration of such five flows as business flow material flow,capital flow,data flow,and information flow)has not yet been formed;and a small number of companies build digital logistics centers to realize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logistic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ogistics,we should make innovation in terms of management pattern,business model,and market. Deep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digital logistics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Key words:digital logistics;five flows integration;supply chain;value chain;industrial chain

猜你喜欢

合一价值链产业链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三线合一”用法多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人剑合一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高娜作品——合一园艺空间设计
《价值链重构》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