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七力建设 行善治之路

2021-01-19段福生李晨

教育家 2021年51期
关键词:办学精准师生

段福生 李晨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于2002年提出“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的办学理念,在近20年的办学实践中,这一理念不断完善。在新时代学校治理能力提升的背景下,探索提出了中职学校治理现代化“七力”框架,有力助推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其中,思想力是根本,组织力是基础,制度力是保障,资源力是特征,智慧力是手段,文化力是内核,领导力是先导。根据七力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发挥,将“组织力、制度力、资源力、智慧力”归为“硬实力”,重“治理体系构建”;将“思想力、文化力、领导力”视作“软实力”,重“治理能力提升”。这“七力”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中职学校治理的框架,指导学校开展治理现代化的实践。

思想力:科学经营学校,达成治理共识

学校高度重视思想力在治理中的统领作用,并在办学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凝练、发展创新。学校于2002年提出“科学经营学校”的办学理念,其核心为一个中心:资源化;两个关键:高质量发展和特色精品发展;三个抓手:育人多元、办学多元、文化多元;四个支撑:队伍支撑、专业支撑、资源支撑和成果支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思想,对学校建成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进入新时代,学校应时而变,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维加快治学改革,在实践中创新“工程师学院”校企合作模式、“五个面向”的社会服务理念、“三五七”多学制等的探索,不断丰富“科学经营學校”内涵,成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强大思想动力,为多元共治的学校治理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展现出学校治学的独特魅力。

组织力:精耕组织设置,优化治理结构

学校通过开展职能部门改革、探索校系二级管理体制,形成了符合学校实际、彰显学校优势、体现治理内核的治理结构。

运用治理思维改变多年命名职能部门的方式,将行政色彩浓厚的“处室”改为以服务为内核的“中心”。以学生发展中心为例,从方便师生办事的逻辑出发,建成学生办事大厅,解决学生办一件事要多次跑多个部门的现象,实现横向部门业务协同,提升内部治理效能。同时适应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增设终身培训中心、中小学劳动课程服务中心、乡村振兴办公室等新部门,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探索校系二级治理体系,从内部治理体系设计上下放管理权力,给予系一定人、财、物的管理权,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对其进行目标管理,强化监督考核。针对系主任年轻、经验不足的现状,学校对系领导团队建设提供指导与支持,让年轻干部“接得住”权力。

资源力:激活多方资源,创新治理机制

学校在多元共治理念下,形成党委、校务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家代会和学代会七大治理主体,在治学治校不同的领域里有着相应的权力和责任,与政府、企业、行业等外部治理环境产生积极互动。

同时鼓励师生以自治组织的方式,成立了校园安全雷霆行动组、学生心晴研究室、早晚自习改革小组等30余个小组,这些小组均由师生自发组成,涉及班主任队伍建设、学生发展、校园环境治理、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等学校治理的方方面面,是学校重要的非正式部门,与其他正式部门互为补充,为师生参与治学活动提供渠道,实现盘活资源、全员参与,人人都是动力源的治理目标。

制度力:聚力制度建设,明晰治理规则

以学校章程为标准,推进学校制度体系建设。通过“修、改、立、废”程序,对不符合章程要求,以及不符合新时代中职改革发展要求的制度进行修订、改正、重立甚至废除。建立起积极倡导和大力弘扬的、应该做到和必须做到的、绝对禁止和不能触碰的三大类制度结构,初步形成现代学校内部治理制度体系框架,为提升学校内部治理能力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与问责,推进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人员职责的“三定”工作,优化人岗匹配、制度到人,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管理奠定良好基础;针对信息不对称、权责不对等、权界模糊、越位错位、推诿扯皮等问题,对照工作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全面梳理事项清单,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等,很好地解决了制度“离不开桌面、进不了教室”的问题。

智慧力:推进数据治理,革新治理手段

学校构建数字化基础平台,消除目前普遍存在的数据孤岛、流程孤岛、门户孤岛和教学环境孤岛,为各类智慧校园应用的开发部署提供资源、数据、公共服务和集成的支撑保障,实现在统一技术架构和标准规范下的统一开发管理。

同时加快大数据决策平台建设,通过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5个层面的精准画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精准决策。对学校内部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就专业设置变化与产业发展契合情况、学生综合素质与企业人才需求匹配情况、教师教育教学与五维五阶培养契合情况等出具分析报告,对调整专业设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规划教师职业发展路径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持,以实现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精准匹配,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成绩的精准画像,学生发展方向和专业岗位的精准定位,教与学的精准同步,全过程人才培养质量的精准评价与反馈,课程、师资、专业(群)和学校的精准诊断等。

文化力:强化文化引领,提升治理效能

学校始终把文化培育和积淀作为改革发展与办学治校的重要部分,建立以“追求卓越、锲而不舍”的学校精神为代表的“卓越”文化,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牢牢抓住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根主线,形成了独具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致力于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过程地融入产业、企业和职业文化,全面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构筑全沉浸文化育人环境。

学校文化根植于师生头脑中,师生对学校文化所产生的历史脉络和实践基础认识清楚,对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认知深刻,对学校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用学校文化规范自身行为,这些都成为学校内部治理落地的强大动力。

领导力:发挥领导魅力,凸显治理特色

学校将“搭班子、带队伍、定策略”作为内部管理的三要素,将提升领导班子的领导力作为带领全体师生达成治理目标的重要工具。

一支具有创始人思维的领导班子是推动学校治理的重要力量。学校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校级领导,在分工上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形成强大的管理合力。这支班子队伍有职教情怀,能以创业的思维和心态躬身于学校的治理与改革之中,“肯干事、能干事、能带着师生干成大事”是他们领导力的重要体现,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七力”治理框架的引领下,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的“善治之路”逐渐明晰,师生的内驱力被极大调动,教师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融入学校各项治理工作;学生更加清晰在校三年的奋斗目标,更加坚定了对职业、岗位的向往;企业、行业、社会多方更加支持学校办学,更多优质资源不断向学校倾入,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积极创造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办学精准师生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