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进行到哪里,制度就保障到哪里

2021-01-19王湘蓉

教育家 2021年51期
关键词:职教变革人才

王湘蓉

山东作为首个部省共建职教高地建设省份,职教改革给我国职业教育系统性变革带来了许多新启示,亦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一定影响。当下,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面对变革,职业教育将如何应对,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认为,作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面对变革需进行系统研判,作并出适应性调整。

《教育家》:邓厅长,以新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渗透程度之深,迫使我们需用系统思维迎接变革。请问,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对职业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山东省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改革内容,以及职业教育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有何实践和判断?

邓云锋:全球正处于深度变革的浪潮中,各种新科学技术彼此交织,不断催生新的科技成果;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以及创新成果之间不断联结整合,让变革触角向未知空白地带延伸,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悄然改变世界。与前三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新一轮的变革的确发展速度更快,影响空间也更加广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们教育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是职业教育,肩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塑造个体出彩人生的历史责任,是培养能工巧匠、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引擎。作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面对产业变革如何作出适应性调整,需要进行系统研判。

要审慎把握职业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应需而变、以变应变。当下,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旧动能深度转换,新经济形态、新场景应用等不断涌现,促使产业结构升级调整速度加快,倒逼职业教育加速发展,应需而变。山东省正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疏堵解困,破解制约职教发展瓶颈问题,提升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

要不断提升学习者学习知识、技能和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面对未来多变的产业形态,我们需要加强适于新技术应用的未来学习场景建设,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并具备相应的行业平移力。

要根植于我国社会和文化中,培养能够胜任新一轮科技变革德艺双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是建立新兴技术应用道德标准的基础。未来,新技术应用者的道德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的教育供给,对此,职业教育需要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树立未来劳动者的正确价值观和职业伦理观。

《教育家》:刚才您提到当下新旧动能深度转换,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山东省职业教育如何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双向融合、专业与产业精准对接?

邓云锋:山东是全国首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随着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逐步提高。每年,全省职业院校平均为社会培养输送70万名左右掌握一定技术技能的毕业生,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中,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已成为产业链的重要支撑。山东职业教育紧跟产业变革,优先发展先进制造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改造升级钢铁冶金等一批传统专业,深化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改革,立足产业链构建人才链,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

职业教育已成为创新链的重要环节。科技创新链条存在诸多环节与关卡,山东职业教育在创新链上找准发力点,针对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升级中的现实难题,开展应用创新和实践创新,产学研用一体化,促进原始创新的现实转换,打通创新链的“最后一公里”,努力实现“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实践应用”全过程无缝衔接。

职业教育已成为人才链的重要供给。山东实施人才兴鲁战略,着力强“头雁”、集“雁群”,职业教育加速构建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教育家》:2020年初,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在山东正式启动。两年来,职教高地建设在推进过程中,破解了哪些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哪些新突破,职教高地建设实践成效如何?还有哪些制约因素待纾解?

邓云锋:山东是第一个落地的部省共建职教高地,承担着探索确立中国职业教育基本制度和基本模式重任。山东通过职教高地建设,打通堵点、消除痛点、突破难点,一批重点攻坚事项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呈现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以系统布局为基础,顶格推进。在教育部指导下,我们整省推进,系统布局,一市一案,一县一案,一校一策。建立了12项制度机制,出台了20个改革文件,启动实施了495个项目。目前,职教高地建设正顺利系統推进。

我们建立了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顶格推进机制。省委、省政府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纳入重点攻坚行动,并列入督查督导事项,每季度一调度、每半年一督查,全省16市党委、政府均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列为“一把手”工程。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这一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难题,在山东正逐步得到纾解。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纵深推进。改革的难处、深处仍然是制度,我们秉持改革进行到哪里,制度就保障到哪里。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我们在制度改革方面为全国职业教育发展探索了一些经验。

探索建立了“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搭建成长立交桥;混合所有制办学纵深推进,多元办学格局初步形成,“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机制为学校、企业“双向赋能”;深化“三教”改革和评价制度改革,将研发机构设置、人才招聘、职称评审、内部薪酬分配、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等权力下放学校,释放学校面向市场、开放办学的内生动力。

以点面结合改革为路径,梯次推进。我们坚持全面推进与先行先试有机结合,对能够普遍实施的政策措施加快在全省推进,对符合改革方向、暂时不宜在全省普遍实施的政策在试验区先行试点,待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在全省推广。另外,山东省10部门联合出台政策,全力支持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把优质资源“引进来”,并服务企业“走出去”境外办学。

当前山东职业教育还有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健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仍是短板,影响了技术技能人才的贯通培养;二是标准不够完善,教师、专业、课程、教材、实训基地等方面,还未完全实现标准全覆盖;三是需要构建现代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职业教育研究水平有待提高,需加强职教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力量。

《教育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度思考结构因素和系统因素,也需要在理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治理水平提升、空间拓展等多方面着力。面对社会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新挑战、新需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容迟滞,未来,山东省有何适应性部署和考量?

邓云锋:山东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样板和标杆。

构建多样化高中阶段教育体系。我们将不断推动中职学校提质升级,大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建设,引导学校告别区分强弱的分层发展,实现不分排名的特色发展,让每个孩子接受适合的教育。

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山东将着力构建技术技能型人才贯通培养体系,我们将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及时将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习者适应未来发展的职业素养、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深化“职教高考”改革。山东将进一步完善考试招生办法,分专业类建立题库,着力增强技能测试的技术含量,将更多应用型本科、职教本科的招生计划用于职教高考,为各类人才的成长进步提供公平机会,搭建“立交桥”。

完善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体系。我们将切实落实好职业学校育训并举职责,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让每个人在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能够获得技能学习支持,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

努力提供更加公平、优质、包容的教育环境。为了保障每个人平等受教育权利,我们将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以教育公平促进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职教变革人才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卷首语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毛遂自荐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