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2021-01-19曾天山
曾天山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大会提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新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贯彻新理念实施新战略,推动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做好从大起来到强起来这篇大文章,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树立大职教观,建设技能型社会
小职教观是从狭义角度认识职业教育,传统的观念认为就是学校职业教育,甚至是教育部门举办的职业教育,教育对象是未就业的适龄青年,教育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教育方式主要是教师授课,以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为目标的职业教育。
大职教观视野下的现代职业教育对象,包括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在岗技能人员、下岗职工、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教育主体包括学校、企业、社会,教育内容包括知识理论、技术、职业素养,教育方式有教师授课、现场演练、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通,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以培养知识面更广、技术更精湛、素养更高的职业人才为目标。
大职教观孕育了技能型社会的概念。纵向贯通、普职融通、职继协同、家校企社合作,构建服务全产业链、全生活领域和全生命周期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即以家庭教育为起点、普通学校为支撑、职业学校为主体、企业培训为龙头、社会培训为补充的技能型社会教育体系,为学习和工作之间灵活转换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根植政府尊重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个个拥有技能、社会崇尚技能的文化氛围,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社会环境。
强化类型教育特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深刻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坚持普职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贯彻“同属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发展理念,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锚定技术教育根本不动摇,实现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坚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推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同时,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高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大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鼓励职业学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制定国家资历框架,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深入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和办学模式改革。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深化“三教”改革,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强化德技并修,把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国家教学标准,推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完善“双师型”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健全教材建设规章制度,组织建设量大面广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遴选发布一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广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积极开展“引企入校”改革,支持和规范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探索学校设置“产业教授”等创新岗位,引导企业按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学前、护理、康养、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钢铁冶金、化工医药、建筑工程、轻纺制造等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进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启动实施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地方试点。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校地合作、育训结合,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鼓励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支持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在岗继续教育制度。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优化发展环境
职业教育在取得格局性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舆情,暴露出校园安全稳定、毕业生就业、专业人才培养、职业教育體系、学生岗位实习等短板和弱项,究其原因,一是投入不足,二是体制不顺,三是创新不足,四是待遇不高,五是宣传不够。为此,职业教育要苦练内功与外力支持并举,才能提升青年的吸引力、学校的竞争力、企业的认可度、社会的满意度。
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体制。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优化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探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
加大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要落实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依据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
提高学校创新发展能力。要注重提升科研能力,积极与行业龙头学校和优质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注重社会服务,参与行业职业标准研发,协同企业攻关,加强社会培训,为普通学校提供劳动教育服务;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一校一品”营造工匠文化,建设精神家园,促进文化育人。
打通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通道。打通就业、落户、参加招聘、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通道,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对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取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在职业教育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将符合条件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计划,探索从优秀产业工人和农业农村人才中培养选拔干部机制,加大技术技能人才薪酬激励力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
加强正面宣传,构建全方位、多视点、广渠道的立体化大宣传格局。搭建智能化、系统化传播平台及渠道,挖掘宣传基层和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讲好职教故事,传播职教声音,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引导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